史书中有没有说赵惠文王饿死赵武灵王的行为是弑父?
原创

史书中有没有说赵惠文王饿死赵武灵王的行为是弑父?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此事件的背景是在赵国的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晚年。在王位继承上犯下的严重错误。而导致自己惨死的结果。

武灵王长子名章。起先被立为太子。后来武灵王的一个妃子吴娃生的十分美丽。武灵王自然十分宠爱。吴娃又为武灵王生下一子名何。因对吴娃的宠爱。武灵王便废掉太子章。立何为太子。把章封于代。号安阳君。派田不礼辅佐为相。章显示不服。周赧王十六年武灵王传位给太子何。就是赵慧文王。自己则称主父

当时的大臣李兑察觉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将来必定作乱。

周赧王二十年。武灵王召见群臣。安阳君也来朝见。武灵王让慧文王坐在朝堂上接受朝拜。自己从旁边暗察群臣和宗室所行礼节。他看长子章神情抑郁。作为臣而朝拜自己的弟弟。心中有点怜悯章。就想把赵国分为两半。让章为代王。但是最后武灵王没有拿定主意。也没有实施。朝见完毕以后。武灵王就去沙丘游玩去了。

他走后。章就率领自己的党徒和田不礼作乱了。公子成和李兑调国队杀掉了章和田不礼。平定了叛乱。公子成为赵国的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章兵败以后逃往主父武灵王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便包围了宫殿。命令宫中之人撤出。后出者斩。这样。宫中之人都逃跑了。武灵王想出出不来。又得不到食物。坚持了三个月。被饿死在宫中。

当时的慧文王十几岁。年龄还小。真正掌权的是公子成和李兑。所以从事实上来讲。并非是赵慧文王饿死了主父武灵王。幕后黑手其实是公子成和李兑。



其他观点: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最后饿死在自己营建的行宫里。着实可悲可叹。虽然整件事情缘起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但饿死赵武灵王的凶手并不是当时只有14岁的赵惠文王。而是赵国权臣李兑。这一点在各种史料上都有佐证。

在《史记·赵世家》中。将此事描述的很详细。赵武灵王退位后。传位给次子赵惠文王。后来又后悔了。想分出代地给长子赵章。由此兄弟二人不和。后来赵武灵王携二子出游。夜宿沙丘行宫。赵章意图刺杀赵惠文王。结果事败逃到父亲那里。赵惠文王的支持者李兑和公室成员赵成不依不饶。追到赵武灵王那里。不顾反对径直诛杀了赵章。李兑怕赵武灵王秋后算账。干脆将他囚禁在行宫里。并且不给吃食。最后饿死了这位一代雄主。

《史记》直接认定李兑、赵成是凶手。还替赵惠文王辩解了几句。“是时王少。成、兑专政”。

史记·另一章节《范睢蔡泽列传》中也说“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

另一经典史籍《资治通鉴》几乎照搬了《史记》上的说法。

再来看下同时期其他的典籍。《韩非子·备内》中称“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李兑之用赵也。饿杀主父”。

上面这是可信度比较高的官方史料。都是认定李兑等人是主谋。年幼的赵惠文王无法干涉。甚至并不知情。即使在《东周列国志》这种搜刮了很多野史传说的演义小说里。也是认定李兑和赵成是弑君凶手。并描写了李兑和赵成商议过程。“王年幼。不足与计。吾等当自决也”。沙丘宫事后。赵惠文王先后以赵成和李兑为相。再往后令王弟赵胜为相国。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这些都是史实。对赵胜拜相《东周列国志》还有意发挥了一下。说是赵惠文王感念赵胜曾阻止赵武灵王分国企图。这才拜他为相。这当然是瞎说。当时赵惠文王才十来岁。而赵胜更年轻。能做出什么实质性举动呢?

不过这里面有一点说的很是微妙。赵惠文王对父亲赵武灵王是心怀不满的。赵成和李兑先后为相可以说是权臣胁迫。但是后来李兑把持赵国朝政十余年。也不见赵惠文王有什么反制举动。似乎对李兑很是信任。那个时代的权臣还威胁不了王权。远没有后世废立国君的威风。成年后的赵惠文王没必要怕他。所以赵惠文王很有可能是真的信任李兑。或者是感念他的功劳。并不认为李兑“饿杀主父”有错。

李兑最后的结局是个谜。只能通过《战国策》等侧面资料了解他的最后生涯。他因收受他国贿赂。加上合纵不利。因而失宠。被赵惠文王踢出了赵国的朝局。始终没有追究他弑君之罪的记录或侧面描写。

所以。结合赵惠文王事后对待李兑的态度。“饿杀主父”一事恐怕他也没那么无辜。甚至有可能在事前就有过默契。毕竟赵惠文王已经十几岁了。有独立思考能力了。他肯定想过如何处置父兄的问题。不管李兑是如何汇报的。赵惠文王也必然会猜到一些。但仍然默许了一切。

赵惠文王究竟该在弑君事件中承担多大比例的责任。真的是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他观点:

“沙丘之乱”时。赵武灵王已经退位。赵惠文王虽已执政。但因为年幼。很多权利下放给了手下大臣。大臣也相对比较忠心。他的哥哥赵章是叛乱之臣。率先刺杀了相国肥义。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赵章叛乱失败后逃到赵武灵王的寝宫。当时信期、李兑、公子成在包围沙丘宫时并没有告知赵惠文王。使得赵惠文王免去了弑父的责任。

 

由于在赵惠文王执政时期。任用了一批优秀的文武大臣。比如廉颇、蔺相如、赵奢、平原君等人。从而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稳定发展。对外战争也能够取胜。赵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仅次于秦国。所以他死后才能得到一个“惠”的谥号。在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也被认为是一代明君。

因此后世并没有对赵惠文王有“弑父”的评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33

    文王,沙丘,公子,史记,韩非子,权臣,东周,大臣,赵国,太子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3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史书中有没有说赵惠文王饿死赵武灵王的行为是弑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33

    此事件的背景是在赵国的一代英主赵武灵王晚年。在王位继承上犯下的严重错误。而导致自己惨死的结果。武灵王长子名章。起先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