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事其实非常简单。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类似的问题还有希特勒叫隆美尔自杀。他为什么不反抗。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手下为什么不来救。光绪为啥不刺杀慈禧......答案是一样:人。比你想象的要脆弱的多。我朝承平日久。大家没有经历刀兵荼炭。再加上键盘在手。都觉得自己很牛。实际上我们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每一个人。只要你是人。你没多强。不论你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帝王将相。
人很脆弱。处理起来。非常容易。
就像扶苏、蒙恬。想处理他们。派一个使者。带两个副手。再加上十几个身强力壮。有杀人经验的士兵。直接过去。到达门前。这是传圣旨的钦差。谁敢拦?再说。圣旨说的是啥。谁也不知道。兴许是立扶苏为接班人的呢。
使者这一路。首先没事先通知。消息没泄漏。扶苏、蒙恬这些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倒霉。也就没有事先准备。没提前派人截杀。也没想过要逃跑。使者进城、路过兵营、到府门前。肯定是一路绿灯。
然后使者带着十个八个人进来。也很正常。
而扶苏、蒙恬在府内接待使者。肯定也不能部署重兵。他可能以为是普通公文。甚至是在做美好的期待。他俩接待使者的时候。周围应该也就是几个高级副手。
问题是这几个高级副手也是大秦的官员、臣民。他们也得听圣旨的。
在这样的局面下。使者宣布圣旨。要扶苏、蒙恬自杀。然后十个八个武士一凑上来。这事就办完了。宣布完圣旨。你现在就得死、立马就得死。这时候。扶苏、蒙恬没有半点反抗的机会。使者带着人盯着呢。跑也跑不了。叫人也来不及。而且这是圣旨。国家判决。扶苏、蒙恬身边的武将、官员。也得立即站在使者一边。
这一圈人盯着你。要你立即死。啥招没有。
史书里蒙恬劝扶苏造反的情节。可信度是:零。那是后代文人按照自己的思维猜测的情节。扶苏和蒙恬被使者围着。蒙恬劝扶苏:咱俩造反吧......不可能的。这任务。使者敢先放扶苏、蒙恬离开自己的视线。给他俩逃走甚至造反的机会吗?更不可能。
扶苏、蒙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待使者。圣旨宣布。要他俩自杀。他俩立即就蒙了。然后在使者的催促、监视之下。当场自杀。或者是帮他们自杀。
扶苏再是公子。蒙恬再会用兵。在这样的局面下。一人身边俩武士。伺候的舒舒服服。跑也跑不了。打也打不过。
他们手下的多少多少军队。根本没用。即便是周围有其他武将。有军队在身边。他们也得听使者的。然后这就是人性问题了:你是蒙恬副将。你又在身边。你帮谁?公子和主将自杀。你立即是这里老大。你接班。你会帮扶苏、蒙恬吗?也不可能。听圣旨的。这是天经地义。对自己又有好处。救扶苏、蒙恬是造反。于公于私。都得是赶紧站队到使者一方。
所以说。人生啊。
扶苏和蒙恬很可能是满心欢喜的去接圣旨。以为自己要接班。结果圣旨宣布要他俩立即自杀。从满怀憧憬直接跌到绝望。而他俩手下的副将。前几分钟还在安心的工作。听从指挥。而且已经这样干了十几年。圣旨一宣布。先是惊讶。随即发现自己上升的通道打开了。自己当主将的机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救扶苏、蒙恬是造反。大逆不道。既不合法度也不合伦理。袖手旁观。支持中央的英明决策。反倒是机会大大。还合理合法。扶苏、蒙恬的这些手下怎么可能救他们。
隆美尔自杀也是一样道理。自己在家陪老婆呢。进来俩党卫军。宣布命令。要你立即自杀。门口站俩、屋里站俩。隆美尔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纵使你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元帅在这样的局面下。也是待宰羔羊。只是普通人。非常脆弱。根本没反抗机会:现在、立即、马上。死。你不体面。我们帮你体面。没办法。只能自杀。
李建成、李元吉哥俩一进玄武门。看见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在前面等着。后面门一关。这也完了。他俩回头想跑。后面李世民射箭。尉迟敬德追杀上来。到人头落地。最长不会超过3分钟。应该在2分钟之内。
扶苏、蒙恬自杀。玄武门之变。这都是历史上的大事。但实际上。时间都非常短。三两分钟。十分八分。就处理完了。隆美尔好一点。给了点时间跟家属告别。但也只有十几分钟。
这些人根本没时间自救。部下知道信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光绪被慈禧囚禁。很多人疑惑为啥他不反抗。为啥不刺杀慈禧。这都是不可能的。光绪虽然是皇帝。但也是人。很脆弱。俩身强力壮的宫女。俩太监。把他看的老老实实的。能给你机会接触刀枪剑戟吗?能给你机会接触剪子吗?不可能的。
光绪想反抗慈禧。不会是小说、武侠剧的场面。而是象牙山家庭伦理剧:光绪精神崩溃。拿杯子拿碗砸慈禧。然后被两个太监死死抱住。慈禧坐地上哭。我怎么养活这么个孩子......也就这样了。
在深宫里一住。想接触外界大臣。谋划点什么。根本没这机会。你说你想召某位大臣进来聊聊。还得背着太后。你想干啥。傻子都知道了。你说你想看看奏折。想把某人、某支军队动动。这还是不打自招。直接就得让太监、宫女架走。
现在一样。这次疫情有很多例子。这顿嚣张。这顿狂。那个四平大壮、哈尔滨张松什么的。派出所小板凳一坐。立即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官员平时牛的不行。双规起来。小屋一关。通讯一断。就什么都招了。
人。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尤其是人处理人。经验丰富。非常简单。
其他观点:
公元前210年。上郡。秦军大营。
一位使者宣读圣旨:扶苏、蒙恬。屯兵十余年。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唧唧歪歪。对朕非议!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赐死!
扶苏奉诏。准备自尽。蒙恬劝阻:天子在外。未立太子。我们带30万大军在外。所受的是国重任。怎么能因为一个使者的话就去死呢?难道不怕其中有诈吗?不如先确认一下。确认过了之后。再去死也不迟。
扶苏感叹:父亲要儿子死。还有什么好再确认的?
说完。扶苏自杀了。
扶苏为何连丝毫的抗争都没想过。非要急着自尽呢?
扶苏、蒙恬有可能立刻反抗吗?
扶苏、蒙恬。虽然统领这支长城兵团10余年。但却不可能立刻反抗。
大秦的军制。玺、符、节三位一体。才可发兵。
盖有御玺的文书上会说明调兵的相信事项。作为命令;虎符(天子和领军将领手中一人一半。使者持天子虎符合二为一。所作调令才合法)为调兵权力的合法凭证;节为通关凭证。持节才能通行关隘。奔赴目的地。
当年。权势熏天的嫪毐、赵太后曾经企图挑战这个体系。发起政变。
当时。“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嫪毐长期把持大权。而一起参与密谋的还有卫尉、内史等一众高级军政人员。
嫪毐伪造了御玺。并持有太后玺。准备发兵作乱。
而当时的秦王嬴政。还没有亲政。而且本人都不在咸阳。各方面基础均不如对手。
可是。当秦王嬴政真御玺和虎符调兵时。几乎没有人跟嫪毐一起玩。
最终。大权在握的嫪毐。仅被“斩首数百”。就被扑灭!
此时。尽管诛扶苏、蒙恬的诏书是胡亥等人伪造。但御玺、虎符应该都是真的。胡亥的使者把握着“三位一体”的体系优势。
因此。尽管蒙恬、扶苏权势在秦军时日很久。但他们要想振臂一呼。反了他娘的。那还是不可能的。
扶苏、蒙恬有可能找到反抗的方法吗?
不过。如果历史一直都是按照规矩运行。那就没有什么改朝换代了。
以扶苏、蒙恬的实力。他们是有能力打破这个体系的。
扶苏死后。蒙恬继续要求复请。
当蒙恬得到仍然要被处决的消息后。回答道:我现在虽然是囚犯。但以我的势力。我足以反叛!之所以不反叛。是为先祖的荣光、先王的恩德而已。
蒙恬三代为将。他与军队的羁绊关系与嫪毐之流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理由充分、准备充分。蒙恬是有能力搞事的。
扶苏更是如此。
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他以仁德闻名。是很有名望的。
就在扶苏死后不足半年。陈胜吴广起义时。还打出了扶苏的名号!
楚人造反。都要打出扶苏的名号。以真扶苏。要领导秦人搞事。并非难事。
当然。前提是:一定的准备时间!
扶苏非王霸之才
当时。胡亥、赵高等人秘不发丧。仍然以秦始皇名义传诏天下!这份处决扶苏、蒙恬的诏书。正是矫诏!
可以说:如果扶苏听从蒙恬的劝告。先作复请。争取时间。是不难搞清楚情况。甚至组织反抗的。
无论是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还是诛杀蒙恬、扶苏诏书的真伪。其中的疑点都非常非常多。
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大秦最受重用的大将。扶苏、蒙恬是有责任搞清楚状况的!
因此。蒙恬提出复请。可谓老成谋国的金玉之言。
可惜。扶苏只是津津于“父亲要儿子死”这样的情感。仓促赴死!
扶苏。有仁德之名。
如果他顺利继承帝位。或许可以安民。作一位守成之主。
不过。在残忍、阴险的权力漩涡中。扶苏显得有些软弱了。
软弱。是一种逃避。一种不负责任。
扶苏放弃了他对大秦的责任。这不仅使自己稀里糊涂的死去。也使大秦帝国在一片阴谋中。迎来了“二世而亡”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温良恭检让”。那就是一种软弱。一种不负责任。
该硬气的时候。就该硬气一点!
其他观点:
很明显。扶苏不是当皇帝的料。扶苏的理念与秦始皇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先要弄清楚。秦始皇为什么把扶苏派到上郡去监军?
事情的起因就是“坑儒”事件。因为以侯生、卢生为首的术士无法为秦始皇修炼出仙药。便在私下议论秦始皇的政策及为人。后来又卷款逃跑。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一气之下坑杀术士460多人。
扶苏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向秦始皇劝谏不要坑杀术士。并且引用了儒家诵读并效法孔子的言论。秦始皇大怒。才将扶苏发配到上郡监军。
秦始皇对扶苏的处理是贬。是罚。而不是奖。从政治中心被贬到偏远的北方守边。根本原因还是秦始皇与扶苏的政治理念不同。政治观点冲突。
秦国从来就是以法家治国。从商鞅变法之后。历任秦国国君都是依法治。秦国并不排斥儒家。所以扶苏会引用儒家的观点。以扶苏的性格。他不仅是引用儒家观点。其思想很可能就是儒家思想。
扶苏为人宽厚仁慈。刚毅而勇武。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儒家与秦国主导的法家一直就治国理念产生冲突。由儒家博士淳于越引发的儒法之争、古今之争与郡县和分封之争。在秦朝引发广泛争议。
很明显。扶苏是支持儒家思想的。他的背后有一大批儒家学者和原六国遗老遗少。据说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扶苏背后的政治势力是推动分封制。以儒治国。与秦始皇推选郡县制。以法治国。产生了根本矛盾。
秦始皇贬扶苏到北境。并不是让扶苏历练的。而就是贬。打击儒家势力。维护法家思想。这是秦始皇的国策。不容动摇。至于接班人。秦始皇显然没有想清楚。或者他还在考虑之中。毕竟自已的所有儿子中。只有扶苏最有能力。但扶苏有一个致命弱点:太仁慈。
当赵高、李斯 、胡亥等人合谋的假诏书到达扶苏与蒙恬手中时。扶苏和蒙恬又不知道秦始皇已死。再加上看到盖着始皇帝玉玺的诏书。扶苏和蒙恬以及大秦帝国的任何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都不敢反。
在战国及秦汉时期。调动军队靠的是虎符。一个完整的虎符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在将领手中。另一部分在皇帝手中。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将领才有调兵权。当调完兵后。皇帝的虎符是要收回的。
当时的将领调兵是只认虎符不认人的。任何人只要持有完整的虎符就能调兵。所以就有战国晚期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原本魏国不愿意救赵国。但是信陵君偷取了兵符就调动军队击败秦国而救了赵国。
就算扶苏和蒙恬想要造反。他们也是调动不了军队的。除非他们能拿来另一半虎符。或者假传皇帝诏书以清君侧名义起兵。但是起兵这种事。岂是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策划和准备。当赵高的使者到时。扶苏和蒙恬措手不及。
况且扶苏和蒙恬根本就不知道秦始皇去世。在完全没有掌握情况下。哪里敢造反?万一秦始皇活着呢。十个蒙恬+扶苏也不敢反。千万别把造反想得这么简单。造反需要收集各方面的情报。暗中策划和准备。还有出师有名。有了把握才能造反。使者都来传诏书了。扶苏和蒙恬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其它。
扶苏是监军。蒙恬是大将军。即使是造反。也只有扶苏有名。而蒙恬无名。总不可能一个大将军造反自已当皇帝吧。那样不仅没有名份。也没有可能。然而扶苏深受儒家影响。儒家讲忠君。秦始皇说什么。扶苏就做什么。扶苏是最不可反的人。
秦始皇当然了解扶苏了。同时赵高、李斯等人也了解扶苏。之所以赵高敢假传诏书。就是因为摸透了扶苏的性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如果不死。将来会死的更惨。自古以来。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的传统。而扶苏就是很“封建”的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7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蒙恬,使者,虎符,儒家,始皇,圣旨,秦国,诏书,光绪,这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事其实非常简单。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类似的问题还有希特勒叫隆美尔自杀。他为什么不反抗。玄武门之变。李建成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