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自古以来的无为而治,韬光养晦?
原创

如何看待中国自古以来的无为而治,韬光养晦?

好文

热门回答:

“无为而治”是老子最基本的治国理念。三层含义:一、不妄为;二、尊重自然和规律;三。在自然和规律下有所为。

中国古代一些贤明君主。如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及其以后的唐太宗等。都受过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影响。而且把它作为治国之策。取得了明显成效。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于秦的“二世而亡”很是警惕。他要士人陆贾总结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陆贾写了十二篇论文。认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逾设。敌人逾多。秦非不欲而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后来“无为而治”成了吕布、文帝、景帝的政治指导思想。并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文景之治。

在人生中。我们也会见到这种情形:你越想得到。越是得不到;你越想这样。却越这样不了;越怕那样。反而越那样。你若采取“无为而不为”的态度。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达到预定的目的。三国时刘备一直胸怀振兴汉朝大业的鸿鹄之志。但他在么有形成气候时。不像杨修、张松那样心气浮躁。只想有所作为。结果反而没有什么作为。而是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安心做自己的菜农。不给人以加罪的口实。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如鱼得水。成为一代豪杰。

“韬光养晦”表现在掩饰自己的目标和动机。避实就虚。忍辱负重。不卑不亢。为了有朝一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深藏不露。“韬光养晦”很容易被用来当成怯懦偷安的借口,这些人懒惰懦弱,不思进取,或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却也美其名曰“韬光养晦”,有这种错误认识的人到后来只能是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且听风雨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0:24

    韬光养晦,无为而治,自己的,陆贾,汉高祖,刘邦,不为,越想,老子,文景之治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0:24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中国自古以来的无为而治,韬光养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40:24

    “无为而治”是老子最基本的治国理念。三层含义:一、不妄为;二、尊重自然和规律;三。在自然和规律下有所为。中国古代一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