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没有电视手机,空闲时间你看过哪些至今难忘的小人书?
原创

生产队时期,没有电视手机,空闲时间你看过哪些至今难忘的小人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记得父母的话。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摸。看都少看。所以。自己没得的。也就不敢想。偶尔看到别人看。也只敢偷眼瞄一下。了当别人有小人书显摆显摆的时候。哪种心情复杂难受是不用言表的。当有一天捡到一本残本。爱不失手。当宝贝。一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这就是我最早看过的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前面几篇都撕掉了的。后几页边没有的。后来不知几时看了一本手完整的快速游览了一遍。中简的都记得很清楚了。觉得没有意思。记忆犹新的就是鸡毛信夹在羊尾巴下。鬼子要拉哪只羊杀了。鬼子拉不动。后气急败坏的蹬了羊一脚放了。一场面是。鬼子些一杀羊。一些烧肉。一些啃骨头吃肉。一些叫着。羊子拉来。咪些咪西光骨头。当时小只觉得好笑。结局都是后来看了。信送到了。今天有这个提问。想了一下。过去边远山区。农村缺吃少穿。物质生活溃乏。文化生活的单调。今非昔比。今天祖国繁荣富强昌盛。要什么有什么。应有尽有。整个社会。飞速发展使人们都应接不暇。网络时代眼花缭乱。



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都不敢慢下生活。也增大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可能要想象过去样的。慢慢翻小人书的时代。不可能再有了。有的只是。经历过的人们的回忆。

其他观点:

生产队时期。没有电视。但我能看到的小人书可算不少。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巜西游记》。《女娲补天》。巜封神榜》《叶公好龙》。巜小兵张嘎》。巜鸡毛信》…数不胜数。都是连环小图书。上面配图。下面文字介绍。一看就懂。→→为什么能得到如此丰富的小人书?有两种途径。其一。读初小时。学校办在村祠堂。离家仅距离不到十米。学校有个图书室。摆有两张方桌。上面摆满各式各样的图书。那是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当时学校只有教师(一对夫妻)两人。管理很不错。很懂调动学生积极性。选有五名图书管理员。管理很到位。除此以外。几乎每名学生都给你挂个衔头。除了各种长。还有各种员。管理员。监督员。验收员。报告员。…让每名学生都有责任感。所以图书室管理很好。离家近。我一有空就跑去看。其二。那时还小。没有任何负担。除了读书。回家放牛。心里想的就是找玩找吃。学校放寒暑假。老师夫妻回城居住。学校锁门。那时。我虽然读二年级。有些小人书只是读起来一知半解。然而。好象我天生与书结缘。没有小人书真的受不了。办法总是有的。我村群山环抱。柴草村木特别多而茂盛。我利用放牛之机。拾树干枝或砍些树枝。晒干后挑到城里去买钱。街道上。最适合我玩的是两种。一种是打钉子枪。打中响炮不收钱。打不中一枪收一分。另一种是地摊上摆放小人书。看完一本收一分。有时看到差不多天黑了。要收摊了。摊主提议。交足此书本钱。可以带回家看。归还时退钱给你。借看一天收两分。如果我连续挑了几趟树枝去卖。有时就够钱租几本回家。骑在牛背上。牛吃草。我看小人书。不亦乐乎。→→记得当时北大街有两摊小人书及风钉枪摊。我是他们的常客。我村离城五公里路。每到寒暑假。我是他们的常客。

其他观点:

生产队时期。(197几年)正读小学。

家里的唯一家电“手电筒”嘛。

那时的人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找点娱乐和爱好。听大人们讲讲瞎话。说今道古。东扯西拉。

有一次晚上。在生产队听鬼故事。红眼睛绿舌头。青面獠牙……听完后不敢回家。大人们还偷着乐。

(当时生产队是农民唯一的公共活动场所)

最快乐的是看小人书(连环画)图文并茂。几个小朋友你买A。我买B。互相串换着看。

还记得书名:鱼水情。白毛女。鱼钩阵。红色娘子军。

海岛怒潮。神灯。……

看过一本最好的长篇书【平原枪声】。描写的是抗战时期。冀中平原军民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传奇故事。

(发几点本书信息:徐水。衡水。枣强县;第一章是“肖家镇上”××章是“铁壁合围”;人物“县大队:杜平。马英。王二虎。苏建梅。老孟……;敌方:杨百顺。武藏。中村”……)

有看过此书的请回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2:42

    小人书,生产队,的是,一本,都是,鸡毛信,我是,他们的,鬼子,学校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2:42

    没想到大家都对生产队时期,没有电视手机,空闲时间你看过哪些至今难忘的小人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2:42

    我记得父母的话。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摸。看都少看。所以。自己没得的。也就不敢想。偶尔看到别人看。也只敢偷眼瞄一下。了当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