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业存在“杀熟”现象?
原创

哪些行业存在“杀熟”现象?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的看法是“杀熟”不分行业。只分人。

当然。这句话也太绝对了。对于那些一次性消费不考虑二次交易的行业杀熟的几率是最高的。专注于做回头客生意的行业。一般情况下只要老板想和你长期交易。实现薄利多下销的话。是不会轻易坑你的。

“杀熟”的经营者。一部分是天性使然。他骨子里就是以利益为重的把一分利都看的比命还重的葛朗台;另一部分是料定和你这次交易后。你不会再来第二次。所以抓住机会不宰白不宰的看似精明的小商贩。

以杀熟为生的行业:保险业

这点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尤其是亲戚朋友中有做保险行业的人最有感触。

自从买车后。往往离车险到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也是我最头疼的时候:发小的老婆、同事的爱人、主管的生意客户等等只要是知道你有车的人。只要是能和你拉上说几句话的人都会提前和你打招呼:车险到期了一定要到我这买保险啊。不赚你佣金。只为了完成任务冲量。

挣不挣你佣金先不说。车险在谁那办处理不好是要得罪一大批人的问题。

你说已经被人抢先打过招呼了不好说话不算数。别人表面上说:那可惜了。明年我早点和你打招呼。背地里会想:是不是你没把我当朋友。还是我们之间的关系不够铁?

肉就这一块。只够一个吃。你说怎么办?

去年我的车险到期前一个月。发小就和我打招呼说:你嫂子现在在保险公司。业绩压力挺重的。你车险到期时我提前给你打电话。你把行驶证给我。我给你计算好保险费后。你把钱转给我就行。

想着从小一起长大。他现在经济条件也不好。能支持一把就支持一把吧。车险到期前半个月就把钱转给他了。购买哪种险种我也没过问。想着人家专业做这个的。也不会坑我。肯定按最划算的给我做。返点也没问。

接到寄给我的保险合同和标识后。事情也就过去了。之后陆续接到几家保险公司推销员的电话。我随口问了几句价格。待对方给我测算好价格以后。一对比傻眼了。同样的险种比其他人多了400多块钱。

真不好说什么。老婆问起我也按别人给的报价低200块钱说的。心理自然不痛快。

杀熟的“朋友”最想听的就是:你看着办、价格你看合适就行、我也不懂你帮着弄吧。

步入社会至今。抱着有熟人好办事的想法。已经分别在:购买电脑、购买手机、买电器、买车、买保险这几种物品的购置上多花了不下于一万元左右的冤枉钱。

“杀熟”。杀的不光是钱。还有你自认为珍贵的“朋友之间的那份信任”。

其他观点:

保险行业肯定算一个了。叫做缘故客户开拓。这样的保单往往叫做人情单。很多时候。买的人不知道买的是什么。甚至卖的人也不一定完全清楚。

当然。也有不少人无意间得到了保单的保障。这里不展开了。但更多的这种不专业甚至误导性质的保险销售。给行业带来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某种意义上。保险销售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都缺乏了一种相互信任:家里装修。你可要去恶补装修知识。怕被坑。买保险。为什么杀熟。因为熟人相对有信任关系。

保险产品本身是一种合同。如何得到一个双方都有同样理解的一个合同文本。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服务。如何来管理这个专业人士的专业度。道德水平。确实需要更多的研究。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其他观点:

“杀熟”这个词在如今频繁出现在各行各业。装修行业有味明显。经“熟人”介绍选择的装修队。一开始以为能够很顺利的进行装修工作。到最后却让业主尽吞苦果。久而久之。大家装修都不找熟人了。认为熟人不靠谱。

很多被“熟人”坑惨了的业主总是将所有责任全部推在“熟人”身上。哎。自己不贪图便宜。又怎会被骗。你在找朋友帮忙装修之前。有没有认真地进行考核观察。你肯定说出于信任没有进行考察。

没有标准。省钱=吃亏!!!很多“熟人”介绍的装修队就是游击队。可能连装修资质许可证都没有。更别说其他的许可证了。

找熟人装修。你要注意:

1、合同和工程报价表都得详细制作并签订。

2、不可盲目信任熟人。

3、有问题就直接指出。对事不对人。

4、钱款上按章办事。合同上怎么约定的。就怎么付钱。

5、自己多参与装修环节。需要买的材料尽可能都自己买。就算是他们推荐的厂商。也得再三考虑。万一他们拿回扣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13:10

    熟人,装修,的人,和你,车险,行业,专业,给我,你说,保单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13:10

    没想到大家都对哪些行业存在“杀熟”现象?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13:10

    我的看法是“杀熟”不分行业。只分人。当然。这句话也太绝对了。对于那些一次性消费不考虑二次交易的行业杀熟的几率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