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书法有哪些内容?
原创

什么是书法?书法有哪些内容?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提的好。有助于大家在学习书法艺术的同时。能夠正确把握学习方向。以便为今后提升书艺水平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那么。什么是书法呢?书法又是什么呢?根据我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书写艺术。外国没有。现已审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书法是中国文字产生后。以汉字为载体。用毛笔、墨汁、砚台、宣纸等为书写工具和材料。以特有的一套书写技法(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为实践内容、以特有的一套书学理论(历代书法论文)为指导。以特有的中国文化为审美特征。所形成的一种抒发情感的书写艺术。

三、书法的自觉意识起于东汉。它的显著依据就是崔瑗写的《草书势》。它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第一部专著。而最早涉及到书学理论的是西汉时期的杨雄。

四、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完备于魏晋时期。随着前期的篆隶草的兴衰更替。在以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大师经过不断努力。又创新了两种书体:楷书以及衍生出来的行书。至此。中国书法的五种书体真行草隶篆走向完备。至今再没有新体产生。

五。中国书法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汉有蔡邕、杜度、张芝、崔瑗;魏晋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卫瓘、谢安、王导、陆机。隋唐时期的丁道护、唐有欧虞褚薛、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五代有杨疑式;宋有苏黄蔡米等。元有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明有祝枝山、文徵明、王宠、董其昌、徐渭等。明末清初有王铎、傅山。清有邓不如、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等。民国时期有于右任、谭延楷等。(近现代省略)

六、现代人研究成果: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核心。原因是书法的形体气象和蕴藏的意蕴。包含和概括了中国的哲学、宗教、政治、文学、审美等方面的因素。但现在还有争议。但愿今后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完善。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书法就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七、现在的书法环境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浮躁的心态。金钱与地位名誉的利诱。不仅使一部分书法人失去了理智。染上了魔疾。而且不少书法领军人物、教授以创新为口号。大行乱书、丑书之道;上行下效。社会上的江湖书法也不甘落后。什么射书、吼书、阴书、发书等等丑行屡屡不绝。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有重新认识书法文化涵义的必要。更要用实际行动为书法正名!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一个正常的、纯净的优良环境。

最后。我还是以“什么是书法”这句话结尾。以引起大家对书法二字的更多思考。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其他观点:

我对于什么是书法。理解为下面六点:

1、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说特有。是因为它必须以汉字为载体。脱离了汉字就不是书法。

3、有五种字体。真草篆隶行。每种字体的书写规律和法则不一样。

5、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笔画、结构、章法、用笔等等。另外墨法也很重要。包括枯湿浓淡。

其他观点:

谷鸣:被约束的书写-书法

首先要搞明白“法”的意思。

“法”释意一: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吕氏春秋·察今》: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法”释意二:方法。方式。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

“法”释意三: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法”释意四:佛教的道理。全祖望《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法”释意五: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制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第八至十四回为碧峰与张天师斗法之事。

“法”释意六:规律。常理。辛弃疾《议练民兵守淮疏》:窃计两淮户口不减二十万。聚之使来。法当半至。犹不减十万。

“法”释意七:规章制度。司马光《与王介甫书》: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

“法”释意八:特指刑法。《尚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法”释意九:古代对天子御用设备的专称。《史记·吕太后本纪》:迺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

“法”释意十:相法。即通过对人的相貌特征一推知命运吉凶的一种方术。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张有贵人法。不十年当据吾座。

以上十种解释搜集整理自《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基本涵盖了“法”字的所有含义。

那么“书法”的‘法’字应该属于哪一条呢?

谷鸣认为比较接近“释意三”“释意六”中的含义。总结来说就是:有规律的。可仿效的。

那“书法”有什么规律?仿效什么?

如果没有规律。那为何还要仿效?

我们先列举一些字进行分析。

摘自王羲之《游目帖》

摘自王羲之《游目帖》

摘自颜真卿《祭侄文稿》

摘自颜真卿《祭侄文稿》

摘自怀素《自叙帖》

摘自怀素《自叙帖》

摘自孙过庭《书谱》

摘自孙过庭《书谱》

以上8个字的墨迹分别摘自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孙过庭。谷鸣分别用红色圆曲线标注处了出彩之处。

很显然。这八个字都有一个最直观的特点:某些笔画与圆曲线完全重合。

那这是不是书法的其中一个“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我们在看一些案例。

秦-汉字体

唐代字体

秦-汉字体

唐代字体

以上字体从秦代至唐代都有。风格各有不同。字形从秦篆演变为隶书体至唐楷书体以后。几乎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些是有些学者说书法终与唐的原因)。

但是这些风格迥异的字仍有一些结字规律可以总结。即:求平衡

那这个‘求平衡’是不是书法的一个‘法’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谷鸣总结的这两个‘法’。‘圆曲线’和‘求平衡’应该怎样理解呢?

接下来详细探讨这两个书法的‘法’。

首先探讨'圆曲线'问题。

为什么是圆曲线。答案很简单。是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决定的。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是毛笔。而毛笔是圆锥形的。圆锥形的毛笔怎样写毛笔字最方便呢。当然是画圆圈。小篆就是最直观的证明。后小篆演化为隶书、行书、楷书等。但用毛笔的书写方法是一样的。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同样的道理。拿毛笔画圆。留下的痕迹千变万化。如果画圆的用笔方式没有遗失。或者说没有失传。那么今天的汉字绝不会在楷书体戛然而止。

秦至南北朝这段时间。用毛笔画圆的书写方式成就了面貌各异的书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讲是主动书写。即按照自己的审美。写出自己喜欢的字体。唐以后宋至今。拿毛笔刻意的去模仿前人留下的字。而主动书写的方式渐渐淡出了历史。毛笔的使用方法至此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被动书写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接下来探讨'求平衡'的问题。

中国最古老的'求平衡'可以追溯为‘河图’‘洛书’。


推演方式早已失传。后人总结

'河图''洛书'的推演方式早已失传。后人总结了一部分。但是其辉煌再也无法重现。但我们从中只需明白一点就够了。就是万物自然。即‘求平衡’。

相信古人造字的时候一定遵循了其规律。下笔制造矛盾。收笔平衡矛盾。虽然字体的结构各种各样。但一个完整的字一定是有平衡之美的。

于是结字之‘法’就出现了。如相等间距、相互穿插、互相咬合等结字规律。

摘自欧阳询《九成宫》。相等间距案例。

摘自欧阳询《九成宫》。相互穿插案例。

摘自颜真卿《家庙碑》。相互咬合案例。

案例太多。以后有时间续更。

看完三件事:1。点赞。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耍流氓!)。2。关注笔者学习书法知识。3。关注我的公众号“谷鸣书社”。窥探晋唐笔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9:48

    书法,毛笔,王羲之,中国,汉字,规律,特有的,字体,楷书,梦溪笔谈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9:48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是书法?书法有哪些内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9:48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提的好。有助于大家在学习书法艺术的同时。能夠正确把握学习方向。以便为今后提升书艺水平奠定一个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