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将“张王刘李赵”称作五大姓。并非随口而谈。在古代。这五姓汉人不论在影响力还是人口数量上都是拔尖的存在。
《元史》记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伯颜是指元末著名权相。他想打压汉人。所以列出了汉人五大姓。申请屠戮之。皇帝没答应。估计一想到五大姓的人多势众。就妥妥怂了。内容挺吓人。不过换一个角度。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五大姓的分量。
就算放到今天来看。五大姓虽然略有变动。但依旧保持着遥遥领先的位置。
如图所示。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数据。“王李张刘”稳居前列。唯独“赵”下降到第八。到了2020年。排位依旧不变。“陈杨黄”继续卡住位置。
不过还好。大差不差。问题不大。所以接下来我们依然先按“张王刘李赵”来讨论五大姓的问题。
刘、李、赵氏:底蕴深厚。理所当然
刘、李、赵氏并不难想见。三个姓氏分别对应:
大汉(407年。刘邦)、
大唐(289年。李渊)、
大宋(319年。赵匡胤)。
这三个都是底蕴悠久的大王朝。皇族地位高、资源足。又加以王朝存续长久。族人自然是开枝散叶、大量繁衍。这并不稀奇。
当然。这三个姓氏还有各种改姓来源。在此不赘述。
下面我们主要看看相对另类的王张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王”虽然也有一国之主的意思。但王氏在古代历史上并没有创建过持续较久的大王朝。
不过。或小或伪的政权倒是有几个:
1、西汉末。王莽的新莽政权。持续仅15年。非正统。算作两汉的小插曲;
2、五代十国。王建的前蜀。持续71年还凑合。占据四川一带;
3、五代十国。王审知的闽国。持续仅36年。占据福建一带;
诸如隋末建燕的王须拔等更小的势力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在评论区补充。
这么一看还真是奇怪。没有大王朝的加持。王氏是怎么坐稳第一把交椅的?
这是因为王氏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这个姓氏自带贵族属性。且听我分说一二。
春秋时期。姓为大宗。氏为小宗。氏是从姓中分化出来的。直到秦汉以后姓氏才融合为一。比如秦始皇就属于嬴姓中分出的赵氏。相当于今天我们讲的“老赵家”、“姓赵的”。
上面这段说白了可以变通理解为。当时大宗族的子孙们赶上一次选择分支姓氏的机会:
有的用封地命名。如封在宋地就姓宋。在吴地则姓吴;
有的用官职命名。如司徒、乐正、太史;
有的用居住地命名。如百里、东郭、西门;
还有的用先祖的身份地位命名。如王族后裔就姓王。公卿后裔就姓公孙。
那么根据这最后一条。王氏的优势就显出来了——王族后裔多如牛毛。就算不会都改姓“王”。但只要有一小部分改姓“王”就足够碾压其他姓氏了。
我们以有据可考的实例来看。王氏的始祖是太子晋。他本是周灵王的长子。姬姓。因进谏触怒了昏庸的老父亲。于是被贬为平民。因为太子晋是王子。所以这支人后来便以“王”为氏。从中也不难看出。王氏正是从姬姓中分出的一支。秦朝大将王翦便是王氏的优秀代表。后来这支王氏发展形成了史上有名的大族“太原王氏”(山西)和“琅琊王氏”(山东)。
除此之外。还有毕公高后裔发展形成的“兰陵王氏”(山东);周平王后裔发展形成的“临猗(yī)王氏”(山西);西周桓公姬揭后裔发展形成的“王城王氏”(河南)。
难道只有姬姓分化出了王氏吗?
当然不是的。姬姓是主流。其他支流主要源自三部分:
1、源自子姓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商王文丁的儿子。也称王子比干。所以比干后裔以王为氏形成“汲郡王氏”(河南)。
2、源自妫(guī)姓
帝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史称陈胡公。陈国被灭后。其后裔陈完避走齐国。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后裔田义。为避仇家。又改姓王氏。史称“元城王氏”(河北)。新朝的王莽正是源自这一支。
△妫姓。同姬姓一样都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3、源自少数民族的改姓
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推动。华夏民族始终在不断地融合吸纳少数民族。而在各少数民族的汉化改姓中。其王族也多改姓“王”。史称“蛮荒王氏”。
以上也只是可考的王姓人口来源。显然不能说是全部。但王姓的人口来源多是显而易见的。这便是前面所说“自带贵族属性”的含义。
说起来在皇帝含金量方面。张氏还不如王氏。张氏出产的皇帝如张轨(十六国时前凉创建者)、张致(南宋时伪政权)、张士诚(元末时割据势力)、张献忠(明末农民军领袖)之流都属于小势力主或是伪皇帝。持续年头也不长。不提也罢。
大家若有其他例子。可在评论区留言。
那么张姓又是如何稳坐第三把交椅的呢?
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1、张氏的起源早
张氏的始祖叫张挥(发明弓箭被赐姓张)。是黄帝的孙子。这一看就很古老了。张氏堪称百家姓中的老大哥了。权且拿王氏做一下对比。王氏始祖王子晋(即太子晋)比张挥晚了2000年多年。张氏提前起跑这么多。人口积累自然是存在先天优势。那么这一支张氏后来形成了著名的“清河张氏”。素有“天下张氏出清河”之称。
2、四处“招兵买马”——改姓
张氏起跑得早。还不骄傲。仍积极地招兵买马。也就是改姓。
之前说王氏时大家就知道。改姓是增加姓氏人口的重要渠道。原本陌生的家族姓氏一换。一大帮人就增援到了另一个姓氏中。张氏就是这样:
1)源自姬姓
除了始祖张挥那一支。还有一支姬姓宗族半路加入了张氏。那就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解张的后裔。解张字张侯。之前说过有的家族用先祖的字作为姓氏。于是这一支姬姓小宗族补充进了张氏。
2)马邑之谋的聂氏
聂氏因为马邑之谋的失败。而不得不改姓张以躲避仇家。其著名代表就是三国时期曹魏大将张辽。张辽的崛起也使得这支张氏从马邑(山西)发展到了许昌(河南)。
3)蛮酋赐姓
三国时期。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建宁国国主龙佑那。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这一支张氏明显是南蛮这一新鲜血液加盟。而且使得张氏覆盖的地域涉入了我国南方。
4)古奚族
唐朝首任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原名张忠志。奚族。范阳人。因善骑射。起初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话说安史之乱大唐衰落。对于这个割据一方的外族将领。最后不得不讨好地加封他为陇西郡王。
5)其他少数民族改姓
总之。张氏是以古老的“清河张氏”为主干。大量吸收各路改姓人马。成分复杂但壮大迅速。张氏遍布大江南北。持久不衰。
结语
综上。“王张”两个姓氏虽然不像“李刘赵”那样出现过强大持久的皇族。但是二者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一个自带贵族属性。一个先发制人、招兵买马。所以“王张”在一番优势发展下。方能在百家姓中始终名列前茅。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其他观点:
其实。应该这么看。
王莽不是皇帝嘛?
只是神通不敌天数也。思想超前脱离实际也好。自己没有做好也罢。但禅让本身是得到大多数官员百姓认可的。
所以中国三大姓。李王张。其中李姓本身并不是大姓。而是李唐王朝带来的赐姓改姓较多。同理。刘赵也是一样。
只有张姓。才是真正的人口大姓。
鄙人姓张。曾经听某同宗说过。凡利于子孙繁衍的姓。皆不能出皇帝。
很觉得有道理。而王莽确实特例。是人口大姓出的皇帝。
从刘邦开始算。刘氏当初不是大姓。曹丕不是。司马家不是。杨坚、李渊、赵匡胤、朱元璋。甚至袁世凯。最初均非人口大姓。而刘、李、赵这些成为人口大姓后也就再也没有出现正统皇帝了。
其他观点:
我姓张我来说一下张氏;玉皇大帝就是姓张!有句话说的好利于子孙后代的都不称帝。但张氏有许多的仙缘。如玉皇大帝张百忍。仙人张天师。半仙张良。道家张道灵。研发半仙张衡(地震仪老祖)。武家的出名有武当张三丰。张氏在人间当皇帝的极少。但天上的就多了去了。张氏起源比刘李王都要早2000年。张氏从来没有出过有名的帝皇。但几千年来张氏的人才在每朝中都有不少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153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张氏,王氏,姓氏,大姓,后裔,王莽,这一,王朝,皇帝,五大
没想到大家都对五大姓中,刘李赵都有皇族对应,王张却无,它们如何发展起来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将“张王刘李赵”称作五大姓。并非随口而谈。在古代。这五姓汉人不论在影响力还是人口数量上都是拔尖的存在。《元史》记载:“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