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东汉是个存在感很弱的朝代。别的朝代都是金戈铁马。气吞如虎。与北方游牧民族打来打去。斗来斗去。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波澜壮阔。
反观东汉。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波澜不惊。既没有金戈铁马的战争。也没有名垂史册的大英雄。
原因何在呢?因为西汉很强大。西汉已将北方匈奴收拾的服服帖帖。不敢南下牧马。所以东汉才享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东汉本该珍惜和平生活。齐心协力搞生产。聚精会神谋发展。团结一心搞建设。
然而。人总是闲不住的。人都是贪婪的。没有外患之扰。东汉就开始闹家包子了。
东汉。成为了内部权力争斗最为残酷的朝代。整个东汉。不是外戚干政。就是宦官祸国。搞的是乌烟瘴气。一团乱麻。
东汉成为了历史上傀儡皇帝最多的朝代。也是皇帝平均寿命最短的朝代。
皇帝寿命有多短呢?没有最短。只有更短。
东汉寿命最长皇帝—开国皇帝刘秀。他活了63岁。在医疗条件极差的古代。这是个中规中矩的寿命。不算长也不算短。
东汉寿命寿命第二长皇帝—汉明帝刘庄。他活了48岁。比刘秀少活了15年。不过也还算凑活。
下面的皇帝就越来越短命了。
汉章帝刘炟活了31岁。汉和帝刘肇活了27岁。汉安帝刘祜活了32岁。汉顺帝刘保活了30岁。汉桓帝刘志活了36岁。汉灵帝刘宏活了33岁。
这还不是最短的。最短的令人大跌眼镜。
汉殇帝刘隆活了8个月。汉冲帝刘炳活了3岁。汉质帝刘缵活了9岁。
汉殇帝刘隆成为了寿命最短的皇帝。奶水没吃够就死了。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为什么东汉皇帝普遍短命呢?
问题是从汉和帝刘肇开始的。汉和帝之后。东汉就陷入了怪圈。
这个怪圈就是皇帝寿命特别短。皇后寿命特别长。皇帝三十岁就死了。皇后一般能活到五六十岁。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皇帝早死。继位的小皇帝年幼无知。不能自理朝政。有的甚至还要吃奶。为了让小皇帝更好的成长。这时候年富力强的皇太后就从幕后走向了幕前。开始了临朝听政。
皇太后感情上更倾向于娘家人。有什么好事都让娘家人干。有什么好职位都留给娘家人。就这样娘家人权势越来越大。胃口越来越大。最后成了真正左右国家的幕后大佬。
这就是外戚专权。
然而小皇帝慢慢长大了。渐渐懂事了。他眼见着外戚势力越来越大。把控整个朝政。自己连基本话语权都没有。这算什么皇帝!
小皇帝越来越不满。他本能的扶持亲信。培植己方势力。然而。这时候大臣都是外戚的人。小皇帝唯一能够信任的。就是这些朝夕暮处的太监了。
就这样。宦官应运而生。成功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后。就是宦官与外戚轮流干政。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都想操纵控制小皇帝。都想成为真正的权力大佬。
对于宦官和外戚来说。小皇帝越小越好。越傻越好。越听话越好。越昏庸越好。因为这样更容易被控制。
这些宦官和外戚变着法的。弄一批一批绝色美女。日夜伺候着小皇帝;弄一瓶又一瓶的茅台五粮液。让小皇帝沉溺于酒池肉林之中。
这样的小皇帝怎么会长寿呢!?
其他观点:
这个的确是一个好问题。东汉13位皇帝中。寿命超过四十岁的只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和汉献帝刘协3人。其中汉殇帝刘隆、汉冲帝刘炳更是不到3岁便夭折。
东汉皇帝大多早逝。首要原因就是沉迷酒色的生活作风。事实上。唐代名医孙思邈就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有关于东汉皇帝生活作风的记载:
“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宴内不出。游外不返……国无良医。医无审术。奸佐其间。过谬常有。会有一疾。莫能自免。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
从这段记载来看。东汉皇帝大多坐拥数千嫔妃。整日在酒色中寻欢作乐。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无疑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加上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造成东汉皇帝普遍短命。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是东汉皇帝的特权。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均有骄奢淫逸之徒。他们为什么却能长寿无比?恐怕这也与两汉提倡早婚早育的社会氛围相关。
由于秦末连年战乱。人口锐减。早在西汉初期。早婚早育的政策就在九州大地上推行。汉朝皇室也率先示范。汉平帝9岁时。就迎娶了王莽9岁的女儿。到了东汉。早婚早育的政策继续推行。早婚早育的婚育状态。使不少皇帝天生就有生理上的缺陷。加上欲无止境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在损害着年轻的东汉皇帝身体健康。
除此以外。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又给身体脆弱的东汉皇帝们“补了一刀”。东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光武帝刘秀便与一众地主阶级豪强结成联盟。将他们的女儿纳入后宫。由于父辈都是有功之人。这些嫔妃一旦获得干政机会。便会有恃无恐。
从东汉第四个皇帝汉和帝开始。外戚专权便成为了此后东汉政治的主要特点。汉和帝死后。其皇后窦氏为了把持朝政。干预皇位继承。立出生仅百天的刘隆为帝。这位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便夭折。在位仅220天。
为了对付外戚。皇帝们又给予宦官们大量权力。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宦官们坐收渔利。出现了张让、单超、唐衡、徐璜、具瑗等权倾一时的宦官。以致于东汉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最为严重的朝代之一。
外戚专权和官宦干政。使很多东汉皇帝一生都处于权力被架空的状态。不能参与政务的他们。便在享受酒色上更加变本加厉。对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
由此可见。东汉皇帝的普遍短命。有生理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不合常理的婚育政策以及封建政治中残酷的政治斗争所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北魏的皇帝也是普遍短命。除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以外。14个皇帝中没有一人活过40岁。
参考文献:
秦丽. 东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顾凯. 东汉外戚政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李兰芳.制度与权势——东汉宦官擅权道路上的制度建设[J].史志学刊,2017(06):1-5.
连孝华. 东汉皇帝短寿与早婚早育[J]. 人人健康, 1999(8):18-18.
其他观点:
光武帝刘秀
东汉皇帝顺序表:
1.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享年63岁。
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葬于原陵。
2.明帝刘庄 (28年——75年)。终年48岁。
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3.章帝刘炟(56年——88年)。终年31岁。
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葬于敬陵。
4.和帝刘肇(78年——105年)。终年27岁。
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葬于慎陵。
5.殇帝刘隆(105年——106年)。8个月夭折。
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6.安帝刘祜(94年——125年)。终年32岁。
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7.婴帝刘懿。(出生时间失考)由于在位在200多天。应该年龄不大。而且也不被正史所承认。
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顺帝刘保(114年——144年)。终年30岁。
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9.冲帝刘炳(143年——145年)。3岁夭折。
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10.质帝刘缵(138年——146年)。9岁夭折。
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葬于静陵。
11.桓帝刘志(132年——167年)。终年36岁
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来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专政。病死。时年36岁。葬于宣陵。
12.灵帝刘宏(156年——189年)。终年33岁。
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病死。葬于文陵。
13.少帝刘辩(176年——190年)。15岁。
189年在位5个月。灵帝长子。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朝代故事:黄巾军起义。
14.献帝刘协(181年——234年)。享年54岁。
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病死。葬于禅陵。
从以上所列出的东汉皇帝情况看。连同史书不承认的皇帝一共是14位。但是非常之诡异。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14位皇帝中活过50岁(古代50岁以上算上寿)的皇帝仅仅2位。即开国皇帝刘秀和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这真的是非常讽刺的一件事。为什么东汉的皇帝为什么都那么短命?这只能用半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在此说说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医疗条件局限:
古代医疗条件有限。虽然皇族拥有当时全国范围最好的医疗保障体系。但与现代成熟的医疗条件相比。仍然算差的。即使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生下35个儿子。夭折了9个。活到成年的26个。夭折了四分之一。可见古代婴儿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汉朝幼年即位的皇帝容易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皇位继承制的危害:
封建王朝“父传子。家天下”的继承原则。保证最高权力不旁落。这个制度从秦始皇开始创立后到东汉已日趋成熟。这导致的后果是。如果起头有一个皇帝才二三十岁就驾崩。那么他可用来继续皇位的儿子年龄就非常小。可选择的范围也很小。这样幼年登基的皇帝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就很容易再出生夭折或早死的情况。如此恶劣循环。必然导致后面的继位者接二连三都死得早。
三、纵欲荒荡
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仲长统曾撰著《昌言》一书。《昌言》共34篇。约10万余字。其中涉及颇多养生的内容。特别是对当时的王侯贵族及其子弟多病短命的缘由作了精辟的分析:诸侯与帝王等贵族的宫廷里。美女宫妃有好几千人;士大夫家里。妖姬艳妾也有好几百人。上仿下效。长期纵欲。未成年就开始涉欲。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生出来的孩子先天就不足。如此一代又一代地残害下去。是一代又一代的病殃殃的婴儿皇帝出现。
四、母壮主少。后宫干政
帝王的权力令无数人疯狂。历史上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皇权的位置。多少人父子反目。手足相残。更不用说逮到可以垂帘听政机会的太后们。东汉历史上临朝称制的太后达六位之多。临朝称制有着和皇帝一样的权力。作为这些太后和太后支持下的外戚自然喜欢“小皇帝”在台上。任由太后和外戚的摆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早年被窦太后干政。为了让昭帝不重复自己当年的老路。把昭帝生母只有20出头的钩弋夫人处死。避免“母壮主少”日后干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167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东汉,皇帝,外戚,宦官,活了,太后,朝代,终年,小皇帝,寿命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东汉的皇帝都比较短命,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东汉是个存在感很弱的朝代。别的朝代都是金戈铁马。气吞如虎。与北方游牧民族打来打去。斗来斗去。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