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酬好友邀答:
近日。修改统读字音表的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引发争议。多位知名教授也相继发表了意见。既然出现争议。就证明了有定音的必要。国家语委应该鼓起勇气。一槌定音。
反正不管如何审音。都总会有人不满意。我并不觉得那些在网上发表意见的“学者”。能比国家语委的专家教授更加优秀。我认真阅读过网上的一些热文。感觉作者大都对音韵学和语言文字学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倒是昨日读了一篇报道。有这样的一段话:
据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王洪君介绍。网友提到的这个审音表。叫《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管现代汉语普通话。至于古诗词念什么并不在审音表上体现。
我认为王洪君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古诗词的韵字念什么。是属于音韵学的范畴。而普通话念什么。属于语言文字学的范畴。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将诗词范畴的韵字读音。强加给大众。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还得先从《切韵》的定音方式说起。
《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等多人合编的一部韵书。是音韵学中汉语语音由上古音进入中古音的一个标志。陆法言在《切韵序》中说: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
句中的萧颜指的是萧该和颜之推。其中萧该是江苏人。颜之推是湖北人。陆法言是河北人。也就是说《切韵》的定音方式并非根据某一口音作简单的记录。而是综合当时的南北口音。集体讨论确定。因此。《切韵》本身就是一个拟音体系。
因《切韵》的拟音方式。取了南北口音的较大公约数。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唐初。就被定为官韵。唐代的诗人可能生于不同的地方。也带着不同的口音。那为什么能有相对统一的用韵标准呢?就因为他们写诗依的并非方言。也并非雅言。而是依《切韵》音系。
我们常说。古今音已产生变化。事实上。过往的各个朝代。语音都一直在产生变化。所以也不断出现新的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就算是宋末的《平水韵》也与清朝《佩文韵府》中的《平水韵》略有区别。但其不论调整韵部也好、为一些语音已产生较大变化的汉字重新拟音也好。都是以《切韵》为基础重编。同属切韵音系。所以对诗词的朗诵和创作。均没有做成太大的影响。
而题目中所列。如“斜”字等韵字异读。也可看作是音韵学上的拟音方式。其不能等同于汉语语音。因此。其与汉语普通话的审音没有什么关系。普通话的审音可以“从众”。变得不押韵的韵字可在音韵学上重新拟音。使其变得押韵。
所以我认为。在正音的同时。也需要正韵。
因为在目前。用韵的标准比较混乱。既有《平水韵》、又有《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其中一些韵字。拟音时如依《平水韵》。但在《中华通韵》又可能会变得不押韵了。
当然。我没有任何话语权。也并非大V。但我还是希望同意此观点的好友。都能转发一下。让更多人看到来自民间诗词创作者的呼声。
其他观点:
不同意删改。因为有些语音是特定的。有文化内涵。
其他观点:
我认为还是古音好。我是古典诗词爱好者。这也是我一直追寻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292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拟音,音韵学,普通话,国家语委,古音,汉语,口音,语音,押韵,异读
没想到大家都对将古语读音修改得更通俗是否还能让现在的读者感受到古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酬好友邀答:近日。修改统读字音表的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引发争议。多位知名教授也相继发表了意见。既然出现争议。就证明了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