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你有什么看法?
原创

对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你有什么看法?

好文

热门回答:

关于徐志摩及其《再别康桥》。教科书所记之述备矣。我谈点己见。

我在荧屏上。发现所有的朗诵名家。更遑论文青们。几乎都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浪\"了!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读懂这首诗。把握不了本诗的基调。

读书、解诗、朗诵。孟子老先生早就教导我们要“知人论世\"(鲁迅在《题末定草》也有类似说法。)

徐志摩出身于富商之家。2016年求学京津。在老师梁启超的引荐下。2018年留学美国。他向往的浸淫着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博爱的理想与文化。这期间。她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并且还登报广告。他获美国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为了追随罗素又赶到英国。在剑桥大学当旁听生。真是奇缘一一在这里。他偶遇以前就认识、刚16岁、来剑桥游学的林徽因。他苦追林才女。追得绯闻满天飞。后来。小林同学与小梁同学订婚。双双到美留学。失恋的志摩诗人。转追老同学的妻子陆小曼。再后来。为了要去给林徽因在京作学术演讲献花。半途飞机失事身亡。

在这里。我们要把握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向往的是欧美式的政治和伦理价值观、艺术观。尤其是剑桥的两年生活。他感到特别的康宁温馨一一人译剑桥。他译作康桥!在这里。有他的英国梦、康桥恋;在这里。形成他独特的人生理想一一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一一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式一一能与一个心灵美、气质美的佳人自由结合。

《再别康桥》的画风、基调一一以漂逸潇洒的外表。掩盖一种淡淡的、无可奈何的伤感。

全诗以康河为中心营造意境一一精挑美丽、温馨的意象。织成浪漫唯美的意境;这意境蕴藏着他的英国梦、康桥恋一一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我彩虹般的梦。寻梦? 撑一只长篙。向深草更深处漫溯一一满载一船星辉。在此高潮处本应放歌!一一但。我不能放歌一一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连夏虫也懂我心一一康河再美。也是母校的;我真正的初恋就让它沉淀在这清泉里吧。于是。我轻轻的来一一不打拢母校的美;我悄悄的走一一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宁馨儿”带回老中国会死掉的。

我发现。黄磊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把《再别康桥》朗诵得太柔美、太喜洋洋、太没有一点感情波澜啦。

周涛、董卿、朱迅、濮存昕、康辉们。若敢笑黄磊学生腔。那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王菲唱的该电视剧主题歌《再别康桥》。又唱得太颤音、太伤感了。尤其是结尾一一以重音处理。错矣。人家徐志摩是悄悄的走。你高八度强调“不带走一片云彩\"干嘛?

朗诵家徐涛。大胆改革。把《再别康桥》朗读成电影对白似的。原诗歌“歌\"的音乐美韵全无矣。

窃以为。《再别康桥》的朗诵或歌唱。开头至中间。可以视为肖邦式的小夜曲。特别要注意大部分是三个节拍: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朗诵到以下。诗情起变化了。朗诵者也要读出感情变化: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高潮处。高音)

(以下转折。声音最好有点颤音。甚至哽咽)

但~~~~/我不能/放~~歌(最低音)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次低音)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轻声。舒缓。留空)

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情鸟。他把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斯言有感而发也!

好诗是呕心沥血之作。好听的诗歌是好的朗诵(吟咏)出来的。

三伏天气热。天热就读书一一心静自然凉。









其他观点:

你学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吗。有什么感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无论何时何地读起徐志摩的的这首《再别康桥》。心里都有无尽的惬意和美感。都会为徐志摩这首真挚、隽永、脍炙人口的绝唱经典竖起大拇指!向当时年轻、锐气、饱满激情的徐志摩致敬!

大家知道的这个康桥。指的是什么地方吗。就是当下的美国剑桥大学。世界名校。光看这个校名。你就明白徐志摩可不仅仅是舞文弄墨、花前月下的吟诗公子。那可是曾经的高材生啊!徐志摩当时学的竟然是政治经济学。可想徐志摩当年的志向有多么的鸿大、高远!大家都明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浸润什么样的人。徐志摩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在世界名校剑桥接受西方的系统教育。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徐志摩的未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再别康桥》这诗。不仅仅是徐志摩的浪漫、怀旧和留恋。还有他在这个环境里汲取的营养和精华。那份爱恋和憧憬。多种层次的触碰。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的精华。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年轻人。徐志摩的理想和追求。影响了他。改变了他。所以。徐志摩能够写出那么美的醉人的《再别康桥》。徐志摩的康桥游学。应该是他人生重要转折点。他自己都曾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足见徐志摩对康桥这两年学习带给他的感悟是多么重要!

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让我们真正见识他的唯美和浪漫。至于对他总是爱上别人的家的女人。林徽因、陆小曼都是为人妇的才女。都是他追求过的。让他心醉的女人。而一生钟情于他的原配张幼仪。徐志摩却厌恶至极。这些都反映出徐志摩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要总盯着徐志摩的这些感情纠葛。要把他对诗坛的贡献。他对近代文学的影响作为首选。人无完人。名人也一样。都有不愿启齿或者撩开的一面。记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会让你喜欢。相信这种美一直会流传!

其他观点: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第三次游历欧洲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诗。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有人把他比作是徐悲鸿诗歌创作中的绝唱。

该诗采用了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保留了中国诗歌双句押韵的特点。用高度凝炼的语言。予情于景的比兴手段。将现实与虚拟高度结合。从而将诗人赋予康桥的爱淋漓尽致地宣泄开来。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隽永的画面。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既保留了中国诗歌的特点。有带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使人读之耳目一新。朗朗上口。

该诗前后呼应。从做别西天的云彩到不带走一片云彩。让人感觉到一种释怀。写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使无限眷恋跃然纸上。使字里行间充满深情。写寻梦。写悄悄离别。让一丝离愁悄然升起。把一丝不舍带入诗行。曾经的康桥成就了一代诗人。而诗人的离去又是那样义无反顾。让人看到了诗人回归故乡的决心——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正因为《再别康桥》让我们认识并记住了徐志摩。同样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我们爱上了诗歌。

致敬《再别康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长街听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2:04

    再别康桥,摩的,剑桥,云彩,在这里,诗人,诗歌,剑桥大学,不带走,英国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2:04

    没想到大家都对对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你有什么看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2:04

    关于徐志摩及其《再别康桥》。教科书所记之述备矣。我谈点己见。我在荧屏上。发现所有的朗诵名家。更遑论文青们。几乎都把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