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 都是包办婚姻惹的祸
我们知道徐志摩是有名的富家少爷。家境殷实;张幼仪也是家世显赫。张家在江苏地区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按理说二人应该算是门当户对。但结果恰恰就是因为家庭。才让二人的婚姻生活如此悲哀。当时的传统世家定亲事都是这样:双方门当户对。父母相互同意。便一拍即合。做儿女的不必相见。只有服从。他们俩在结婚之前没有见过面。但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照片时。徐志摩便嘴角下撇。嫌弃地说:乡下土包子。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他们离婚也没有改变。徐志摩对张幼仪没有喜欢、没有爱情。甚至连关心和敷衍也没有。长子诞生后。徐志摩便离家去美欧留学了。留下张幼仪继续过与寡妇没什么差别的生活。
二、 中国第一对以“西方形式”离婚的夫妇
张幼仪后来去欧洲找了徐志摩。据说还没下船。张幼仪便感受到了徐志摩的冷漠。他那“不想出现在这里”的表情写在了脸上。在欧洲。张幼仪怀上了第二个儿子。徐志摩让她打掉。并提出离婚。最终。心灰意冷的张幼仪于德国柏林与徐志摩签署了离婚协议。终结了维持七年的婚姻。成为了中国第一对正式以西方形式离婚的夫妻。
三、 一种自由、一种新生
离婚对于徐志摩来说是一种自由。是新思想战胜旧制度的胜利。徐志摩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谁了。无论是灵气的林徽因还是妖娆的陆小曼。都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离婚对于张幼仪来说。意味着一种新生。张氏离婚后选择留在德国。在哪里死去。就在哪里复活。她一边抚养幼子。一边学习法语、德语。还在裴斯塔洛齐学院(Pestalozzi Furberhaus)学习幼儿师范课程。她将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由空间。最后经过德国四年历练的她回到了国内。化茧成蝶。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银行家。在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担任副总裁。还经营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的家成为了上海的一处社交场所。政界、学界、商界人物常常是这里的座上宾客。徐志摩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在上海时便让她帮忙订做衬衫、外套。在自己母亲去世时。让张幼仪以干女儿身份与他和陆小曼夫妇站在一起致哀。
四、那我大概爱他吧
张幼仪后来与一个叫苏记之的医生结了婚。相敬如宾地过着平静的生活。她的侄孙女曾问她。你爱不爱徐志摩。她说。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其他观点:
徐志摩对待林徽因和陆小曼是热烈的。对待张幼仪却是冷酷的。不道德的。这是无可讳言的。并不因他为人的明朗和诗歌的雅致而显得温情一些。
1915年。在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的撮合下。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家庭同意了这门婚事。张君劢为什么要撮合他们呢。张君劢之前就是政坛要人。与梁启超、林觉民等熟识。而徐志摩拜了梁启超为师。是梁启超的弟子。张君劢便和徐志摩也成了朋友。因此就谈起了这门婚事。
【张幼仪与梁思成】
当时徐志摩和张幼仪素未谋面。徐志摩也没有反对这门婚事。张幼仪出身上海巨富指甲。自小受过很好的教育。为人善良。在家中孝顺徐志摩的父母。不久就怀了徐志摩的孩子。可以说。结婚的头四五年里。两人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矛盾。
一切的变化发生在1920年。这一年徐志摩去了英国。年末就认识了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后来林长民到英国访问。带去了女儿林徽因(当时年仅十六岁)。徐志摩一见到林徽因。立刻被她吸引。产生了热恋——从徐志摩的不少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林徽因的爱恋已经难以自控。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妻子。
【林徽因】
在这一年年末。张幼仪接到了徐志摩让她去英国的信。张幼仪便在1921年3月抵达法国马赛。徐志摩从伦敦赶到马赛接妻儿。搭了一天的火车去巴黎。在巴黎几天后。再乘飞机去伦敦。
张幼仪对徐志摩并没有别的要求。只求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徐志摩在之前的五年里。虽然没有温情。但也没有侮辱。可是这次不对了。在去伦敦的飞机上。张幼仪吐了。徐志摩没有安慰和帮助。反而嫌弃地说:“真是乡下的土包子!”没想到接着徐志摩自己也吐了。张幼仪回敬徐志摩说:“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
其实张幼仪出身不低。又受过良好的教育。怎么会是什么土包子呢?大概是在徐志摩的心目中。张幼仪不如林徽因漂亮吧!
【张幼仪】
这时候张幼仪还是想讨好徐志摩的。在刚到伦敦的时候。她还是传统的中式打扮。过了一阵子。也会穿时髦的西式服装了。只是她天性是一个老实人。又怎么能讨喜欢浪漫的徐志摩的喜欢呢?
徐志摩心里只有林徽因。当听说张幼仪再次怀孕的时候。他无情地让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当张幼仪说。打掉孩子可能会死人。徐志摩却说:“有人还会因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不坐火车啦?”
【徐志摩】
在张幼仪生产前。徐志摩还带了一位明小姐回家。这位明小姐穿着毛料西装。脚却是缠过又放开的。这位明小姐走后。徐志摩问张幼仪如何看待她。张幼仪说。小脚和西装不搭调。这句话足见张幼仪的智慧。小脚是传统。西装是现代。她用这两个词很好地说明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徐志摩何等聪明。怎么会不知道她的意思是说他的西方恋爱观念和传统道德是不兼容的。当即大怒。丢下张幼仪一个人。张幼仪在张君劢的帮助下。才到柏林生了第二个孩子。
可笑的是。徐志摩一方面追寻浪漫自由。另一方面当遇到更加自由放纵的陆小曼后。他却又不能忍受了。足见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传统的。可是他的天性里确实又是浪漫的。这是他的矛盾。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徐志摩与陆小曼】
张幼仪不知道的是。徐志摩大怒而去。其实是去找《时事新闻》的主笔郭虞裳。两人计划去柏林找张君劢商量离婚的事。徐志摩不敢当面找张君劢。让郭虞裳去试探。结果被张君劢怒斥一顿。悻悻而归。
在这时候。张幼仪才到了张君劢处。张君劢看到张幼仪如此凄惨。也知道徐志摩是去意已决。就同意了离婚。
张幼仪离婚后。在德国的菲斯塔洛齐学院读幼儿教育。学有所成;回过之后创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并且在离婚后还服侍徐志摩的双亲。将两个儿子抚育成人——离开徐志摩。真是张幼仪最明智的选择了。
其他观点: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发妻。曾经给徐志摩生下儿子。但徐志摩抛弃了张幼仪。徐志摩当时在剑桥留学的时候。看上了林徽因。于是打算离婚去追林徽因。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的部级干部。而徐志摩家在海宁也是富豪。张幼仪家也很豪华——她哥哥张君劢是当年科玄论战中有名的玄学派。也是知识分子。徐志摩与张幼仪是门当户对的。在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以后。张幼仪自力更生。成为银行家。也是非常难得的。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是民国历史上按照西式离婚方式进行的第一个案例。当时也搞的满城风雨。说白了还是徐志摩这个人不太地道。毕竟张幼仪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徐志摩则因为比较诗人诗性。不适合婚姻生活。所以后来还去勾搭有夫之妇陆小曼——这个也是朋友的妻子。说起来徐志摩这个人确实有点放荡了。
因此。徐志摩与张幼仪两个人是很不一样的。张幼仪为人忠厚踏实。而徐志摩则比较轻浮。不过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离婚也是正常的。毕竟徐志摩这个人的天性就是喜欢浪漫的女子。而张幼仪不浪漫而且有点古典。所以徐志摩不喜欢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以后。徐志摩的父亲还是把张幼仪当儿媳妇。不承认后来的陆小曼的儿媳妇身份的。而且一度中断了对徐志摩的经济支援。这使得徐志摩到处去各个大学讲课赚钱。过得也有点萧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486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摩的,林徽因,伦敦,土包子,陆小曼,传统,地说,马赛,门当户对,自由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关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 都是包办婚姻惹的祸我们知道徐志摩是有名的富家少爷。家境殷实;张幼仪也是家世显赫。张家在江苏地区有着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