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
原创

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60年代到70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经历过看露天电影。这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那时候没有什么文化活动。那看场电影是最享受的了。

幸福1:不花钱

不用花钱就能看电影。即使是看过的也要看。那时候的电影也比较少。很多台词都能背的下来。印象深的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等;还有苏联《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等。还有阿尔巴尼亚的一个战争影片。一时想不起名字了;后来的“革命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等。也有个别时候在院子里放电影要票。5分钱。买不起。怕在墙上听电影。实际上也听不到。有点小可怜。

幸福二:聚会时刻

大家聚会的好时刻。有时候邻村的亲戚会来。小孩子们晚上可以聚在一起。一边看电影。一边打闹。就是一个高兴。那时候我们整个县都没有市电。放电影用的电。是人工发电。年轻人们轮流登(和登自行车一样)。大家不抱怨。反而很高兴。

小时候虽然有点苦。回忆起来还是很快乐的。不管生活成什么样。健康快乐最重要。

其他观点:

答:当然记得。感想就是觉得很有意思。

一是占位置并等电。位置选好后。就地坐下来。用小刀开始挖坑。等挖到有一个碗大小时就停止了。用处是盛尿。因为时间长。又很难出去。挖好尿坑后便可以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人或者稀罕的事发生没?或者抓一个坷垃偷偷掷向看着不顺眼的人。或者和熟悉的人瞎喷。

二是电来了。一般情况下要等到晚10点以后就来电了。有时候要等到深夜2点钟(当然这时候人已经很少了)。当白炽灯泡突然亮了的时候。那个场面别提多带劲了。掌声欢呼声潮水般地响成一片。真是掌声雷动。

三是电影内容。电影一般都是《渡江侦察记》、《苦菜花》、《英雄儿女》、《南征北战》、《三进山城》等。后来又增添了许多彩色故事片。

四是放映中情况。由于时常电压不足或不稳定。屏幕上总是不时出现烧焦样画面。有尿泡样大小并扩展。紧接着喇叭哽咽。被迫停止。灯亮了。

五是放映结束。屏幕出现“再见”字样后。灯就亮了。人群开始躁动。慢慢起来做回家准备。但总有一个疑惑:明天还有吗?有人就信誓旦旦地回答:“有。你没看见‘再见’二字吗?再见就是说明天还继续演。”听着半信半疑。自己也不知道“再见”是什么意思。也许有吧!因为自己心里想继续看。

一般是不用坐板凳的。席地而坐。

很少有彩色电影

观看的人很拥挤。前面是孩子们坐在地上。中间是大人坐木制凳子或站立的孩子们。后面和周围都是站在马屋子或长凳子上的人。

其他观点:

我家在农村。我看的第一部露天电影是“白毛女”。也是解放后来我们区放的第二部电影。是在离我家十多里的区政府所在地附近一个大堆货场上放的。

上一天放的第一部电影是“钢铁战士”。我当时还小不知道没去看。

到电影放影地一看。真是人山人海。我人小根本看不到。后来都亏我堂哥人头熟。借了条长板凳让我站着才看得到。

后来慢慢的也到村上来放了。到我们村上是没有场地就在路边山坡上放的。银幕放山脚。人在山坡上往下看。都席地而坐。也有小孩爬树上的。其他村里的人都来的。第一部放的是“抗美援朝”。

到六十年代初我们村上把一个大塌屋基弄平整成稻场。就在那儿放了。每当放电影。小孩们最起劲。附近的都早早地去排好板凳。场子就在我家附近。因为远的人借板凳的多。几年下来板凳少了好几只。

放电影前干部要讲几声的。我们结婚后。也就是六三年十月开始。凡来放电影。正片之前总要叫我老婆唱几段戏曲的。因为她是戏校的。学的是苏昆。但她昆曲。苏剧。越剧。锡剧。沪剧和黄梅戏都能唱几段的。唱得有板有眼确实很受欢迎的。这对她后来被推荐当民办教师可能起到作用的。因为那时农村过春节各大队都要有文娱节目的。老婆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当时有一个老民师缺额。很多人想当。最后大队推荐。公社批准了她。这样看来当时的露天电影对我家也有点小帮助的。否则老婆不当教师。后来去专业归队我们夫妻就要分居两地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3:36

    的人,电影,就在,板凳,那时候,村上,第一部,的是,都是,露天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3:36

    没想到大家都对还记得农村的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3:36

    60年代到70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经历过看露天电影。这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那时候没有什么文化活动。那看场电影是最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