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庄子《秋水》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用相对论、矛盾论、进化论的思想把人生解剖得淋漓尽致!
说《庄子.秋水》必须要说说庄子其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作品仅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原文摘录第一段(篇幅太长。只摘录部分)
——河伯与北海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
通篇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有人认为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其实不然。我们必须要了解庄子其人。才能充分理解其意。并用以指导我们的人生。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宁守其风骨而不愿与虚名相伴。不要低三下四屈尊就范而宁愿独守清风。这正是庄子一生追求的自由!但是庄子真的在风云突变的战国时期没有机会重出江湖吗?或者说他真的不愿意出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是他不愿意附带任何条件出世而已。所以他装疯卖傻看破红尘把自己深藏。所以他瞒天过海放浪形骸于俗世之外。所以他引经据典寓言漫天。一切都只为了此生的自由!但。这并不表示他没有能力。没有实力!庄子就是这样若隐若现的高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这篇《秋水》 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庄子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用相对论、矛盾论、进化论的思想把人生解剖得淋漓尽致!
也就说。庄子不是无能而无为。更不是无奈而无为!恰恰是因为庄子的主动无为。才显得庄子胸怀之坦荡!
庄子一贯笔下意象繁华。大鹏展翅。俯仰天地。人生、宇宙于他。可放浪形骸。可傲慢逍遥。他的逍遥能给人以慰藉。
人们失意得意。往往都是世俗框架里。读庄子。他永远可以把你带到更高远的视界里。超然物外。游于逍遥。
其他观点:
本文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等三个比喻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用“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不以垒空之在大泽”、“不以稊米之在大仓”等三个比喻说明万事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十分有限。客观上给人以学无止境的启迪。使人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力求上进。
其他观点: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或“老庄哲学”。老子核心思想_“道”;庄子继承“道”。其核心思想_“天地人合一”;“天地人合一”源于庄子《齐物论》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人合一”者为后人与伏羲之“太极宇宙”理论相溶合:伏羲画开天地。“一”为阳为天。“——”为阴为地;人在蓝“一”(天)下。即天人合“一”也。以《齐物论》观之。“天地人合一”实为庄周之本旨。“天地人合一”贯穿《庄子》。此乃庄子学术之共性;《秋水》篇乃“天地人合一”思想之延伸、扩展、补充。以《秋水》“合于自然”为例证。
《秋水》篇个性观点:①客观世界之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之有限性。以“河、海”之小、大为例证;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为例证。
《秋水》篇个性观点:②认识世界之方法当厘清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之关系。以“天地如同一粒小米”为例证。寓天地在宇宙中之分量;以“毫毛之末如同高大的山丘”为例证寓毫末于心境或显微镜下之分量。
《秋水》篇个性观点:③“道没有终结和开始”。“道”统驭、主宰“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限永恒”之宇宙;“道”之伟大处_人类无力溯源“道”之始。无力探究“道”之终。
《秋水》篇个性观点:④正确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方法:人类出入于大道、和合于大道、溶于大道、归宗于大道。表现为:形式_生入道。死出道;实质_生入道。死则归宗于道;即回归本源_人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地球之总质量不变。地球及宇宙之能量守恒;总“质量不变”与“能量守恒”_由宇宙能量“道”左右此消彼长实现其平衡。故千变万化_人心在变;千变万化_理不变;千变万化_宇宙质量不变;千变万化_宇宙能量守恒。此乃“老庄”之“道”。庄周之“天地人合一”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561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庄子,秋水,庄周,宇宙,北海,例证,南华,思想,不可以,千变万化
没想到大家都对庄子的《秋水》传递了什么信息和含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庄子《秋水》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用相对论、矛盾论、进化论的思想把人生解剖得淋漓尽致!说《庄子.秋水》必须要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