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古代文人一般不骂人。顶多是调侃。所以很多轶事趣闻。其实是后人编造的。但是在此。也不必深究真假与否。权当一笑。
北宋时期。苏轼和张先是好朋友。张先在八十岁的时候。纳了位18岁的姑娘为妾。苏轼知道后。就专门写了首诗调侃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是白色的。用来形容白发苍苍的张先。既文雅又妥切。而海棠是娇艳尊贵的。来形容18岁的小妾。更多是赞美。也非常妥帖。而且一个”压“字。不免暗喻了张先风流的本质。也让人对海棠一样美艳的小妾产生怜惜。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人经常用对联来嘲讽坏人坏事。
1940年3月。南京成立汪伪国民政府。汪精卫自任主席。大小汉奸纷纷办贺礼。向主子献媚。伪南京市警察厅长申省三亲自赶到灵谷寺。强要当时写楹联颇有名气的灵谷老人写一副贺联。
灵谷老人虽然再三推辞仍不见效。于是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昔具盖世之德。
今有罕见之才。
并按照申省三的要求题了“汪主席就职大典志喜”几个大字。
汪精卫就职典礼上。申三省得意地走到汪精卫面前。高声说道:“汪主席、各位贵宾。卑职取得当今王羲之——灵谷老人亲书一联。作为庆贺之礼!”说罢。展开彩轴。挂于厅堂之上。
正当大家争相观赏赞不绝口之际。有一个随同看出了其中奥妙。严肃地说道:“诸位。你们受骗了。这副对联含讽刺之意。“
申三省不明所以。责问之下随同解释道:“申厅长。这是一副谐音联。它的意思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申三省一听。吓得额头冒汗。慌忙把对联扯碎。
灵谷老人这副谐音联对汪精卫投递叛国的汉奸行为作了恰如其分的揭露和鞭挞。实在是一个正气凛然、铮铮铁骨的可敬之人。
某地相间有一私塾。教书先生正在做给学生上课。突然一位满身就起的人闯了进来。先生一看。认得是当地的无赖。叫竹溪。先生要竹溪出去。竹溪不肯。向先生讨要酒钱。先生早就想找个机会教训竹溪了。于是对他说:“我是个穷教书的。哪有钱给你。我就写点东西送你吧?”
竹溪知道先生的字写得好。心想可以拿去换点酒喝。先生略一思索。提笔下一了一联:
竹本青皮。若非节外生枝。终成光棍;
溪原白水。任尔风中作浪。总是下流。
这副对联首字嵌入了竹溪的姓名。“青皮”一语双关。既写竹子。也为“无赖”的代名词。正因为无赖不好好做人。到处“节外生枝”。总要”风中作浪“。才落得个”光棍“下场。成为众人唾弃的下流痞子。
如果说苏轼对张先的是调侃。那么有的文人是真会骂人的。只不过即便是骂人。如果对方在某些地方比自己优秀。还是由衷钦佩的。
南唐词人冯延巳。是当朝宰相。写得一手好文章好词。不过据传冯延巳是个”奸佞险诈“的人。让政敌又钦佩又恨。
比如孙晟。有一次当着他的面骂他:“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你看。古人骂人很有风度。既指出你的坏处缺点。也钦佩你的优点长处。不像今天的人。抓住别人一点把柄。就使劲攻击。
其他观点:
骂人的话五花八门。各地的骂法有差别。中外有差别。普通人骂人不外乎三种:一是赤裸裸的骂。主题词集中在裆部;一是人格人身的攻击。用羞辱、贬损、挖苦、轻蔑类的语言。表达对他人轻视、不满或愤怒等情绪;三是一种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嬉笑怒骂。不带着脏字就不会说话。这种骂人有时没有明确的指向。文人骂人多数没有那样赤裸裸。说得好听一点是文雅。历史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简单举几例。
苏东坡不但是著名的文人。也是损人骂人的高手。一次他到一座寺庙。知道这里的和尚品行不端。不免心生轻蔑;和尚对他却百般殷勤。最后请求题字留念。苏东坡挥笔写了一幅对联:
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和尚为抬高身价。自作高雅。把对联贴在柱子上。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
这是一幅谜联。上联意为“秃”字。下联意为“驴”字。合起来就是“秃驴”。
明代大才子解缙。自幼聪明过人。他家与曹尚书住对门。曹尚书知道他聪明。就想见识一下。解缙被请进曹府。曹尚书见他穿着一件浅绿色棉袄。随口说道:“井里青蛙着绿袄”。解缙被曹尚书辱为青蛙。心中不满。他见曹尚书穿着红色的朝袍。便回敬道:“锅中螃蟹穿红袍”。他把对方比作螃蟹了。两人扯平了。不禁开怀大笑。
清代的纪昀学问高深。骂人不带脏字。《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在宰相府内修建一座凉亭。请纪昀题一幅亭额。纪昀便题了“竹苞”二字。典出《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人们常用“竹苞松茂”来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
纪昀题了前两字。和珅非常高兴。就高高挂在凉亭上。一次。乾隆临幸和珅宅第。见到纪昀题字。知道是在捉弄和珅。便笑着对和珅说:“纪昀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 “竹苞”拆开就是个个草包。
现实中。一些学者的骂人不带脏字。有一个学院的老师。其中两位不对付。开会就抬杠争吵。一位总是指责对方“粗鲁”。被骂粗鲁的人认为这是自己的奇耻大辱。粗鲁就是粗暴鲁莽。不像一个文人。没有文质彬彬的样子。
士可杀不可辱啊!一次。他又被骂粗鲁。这回真急了:“老骂我粗鲁。今天我就粗鲁一回!”只听“啪”的一声。对方挨了重重的一巴掌!众人愕然。不信吧。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在听过的报告中。有的教授骂人没有文化就说“浅薄”。“浅薄的见解”、“浅薄的观点”。带着轻视的语气和表情。曾有一位教授却相反。“我从来不说别人浅薄。不说别人没水平。都是赞美表扬地说: ‘你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啊!你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啊!’啥意思?就是你现在的水平太低!所以上升空间大。前途广阔!”
所以。被骂时生气。被表扬时也要掂量掂量。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其他观点: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可以这么优雅的骂人。如果自己才思不够敏捷。那么只有吃个哑巴亏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683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竹溪,对联,的人,粗鲁,文人,尚书,的是,这是,浅薄,脏字
没想到大家都对文人是如何优雅的骂人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古代文人一般不骂人。顶多是调侃。所以很多轶事趣闻。其实是后人编造的。但是在此。也不必深究真假与否。权当一笑。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