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
原创

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上尝以传国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於是普复入相。廷美遂得罪。凡廷美所以得罪。则普之为也。

这段话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说的是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询问赵普自己应该传位给谁。赵普的回答就是“太祖已经犯错。陛下不能再错”。意思很明显。赵普本人也认为赵匡胤不应该传位给赵光义。并且赵光义也认同赵普的观点。所以。他们二人后来联合起来。把秦王赵廷美搞倒搞臭直至搞死。这其实可以从侧面证实“金匮之盟”存在的真实性。并且可以认定。当年杜太后与赵匡胤的约定。宋朝皇位传承顺序应该就是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但是赵光义把这个约定篡改了。他不但把赵廷美踢出去。还公然否认了赵廷美是自己的同胞兄弟。

《宋史》《涑水记闻》《续资治通鉴长编》《建隆遗事》等史书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金匮之盟”。说的就是宋太祖本来就想传位给弟弟赵光义。所以称帝十六年时间中从来都没有册立太子。甚至也没有把两个儿子封王。反而是称帝之后不久便将弟弟赵光义封为晋王、开封府尹。

而赵光义即位之后则先把弟弟赵廷美封秦王、开封府尹。又把赵匡胤及赵廷美的子女全都称皇子。称公主。并且。赵光义在位的前十九年。都没有立太子。在除掉了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之后数年才册立赵元侃为太子。可见。他心里是很有顾虑的。

所以。按照现存史料来看。赵匡胤很有可能是打算传位给赵光义的。所以16年没有立太子;赵光义本来也应该传位给赵廷美。所以他19年没有立太子。

其他观点:

  宋太祖对于皇位继承人的考虑。可以分成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是建国之初。大宋江山未稳。周边敌国环伺时。

  在这个时期。宋太祖心中属意的继承人是三弟赵光义。

  《资治通鉴长编》云:壬午。以皇弟泰宁节度使、兼殿前都虞侯光义兼开封尹、同平章事。

  开封乃国之都城。一都之尹总览军政民政。权力极大。因此。从五代时期开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是由皇族子弟出任开封尹。多半便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对于宋太祖来说。也确实如此。

  当时。宰相范质曾经上书。恳请宋太祖依照法度敕封皇弟、皇子。并且强调:“皇子、皇女虽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许行恩制。”

  可是。宋太祖封三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封四弟赵光美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唯独就是没有敕封自己两个儿子。

  那么。宋太祖为何会这么做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五代纷乱。皇帝是个高危职业。

  宋太祖是从五代战乱而来。并且是延续五代遗风。以武将夺权获取的天下。五代纷乱。无十来年许多皇帝更迭。长的五六年。短的一二年。

  宋太祖开国称帝只有34岁。不过。时局纷乱。保不齐那天就被刺杀而死。因此。在江山未曾安定的情况下。宋太祖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比自己小十二岁的三弟赵光义为继承人。

  其二。是母亲杜太后有遗命。

  杜太后在建隆二年去世。传说去世之时。她将宋太祖与赵普招到身边。告诉宋太祖:“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杜太后认为五代许多王朝被篡夺。最重要的就是新皇帝太小。周恭帝不就是吃了这个亏。被赵匡胤捡漏吗?

  于是。在杜太后去世不久。宋太祖就下发了前面提到的诏令。

  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宋太祖的考虑也在发生变化。他自然也想让自己儿子做江山继承人。弟弟再亲。也没有儿子亲!这道理。宋太祖能不明白?

  因此。在江山稳固之后。宋太祖已经再考虑扶持儿子的势力。为儿子上位做准备。

  乾德二年。宋太祖敕封皇子赵德昭为贵州防御使。

  赵德昭14岁方才有第一个爵位。并且仅仅是防御使。可谓极低。宋太祖难道是不喜欢这个儿子吗?绝非如此。

  距离开国已经数年。然南方还有后蜀、后唐。为了让三弟赵光义不生二心。宋太祖故意贬低自己儿子。

  开宝六年。皇子赵德昭受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开宝九年。赵德昭受封兴元尹。在吴越钱王来朝时。第一次不是由皇弟晋王赵光义接待。而是由皇子兴元尹赵德昭接待。

  开宝九年时。宋太祖50岁。赵光义38岁。赵德昭26岁。

  同样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重要事情。宋太祖又给赵德昭迎娶了河中尹陈思让女儿。陈思让本是五代悍将。入宋之后受封保信军节度、护国军节度、河中尹。

同年。宋太祖巡视洛阳时提出迁都。接过找到赵光义激烈反对。

宋太祖为何要迁都。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给儿子铺路。如果顺利迁都。那么。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得势力就会打水漂。赵德昭掌权就会顺利很多。

没想到赵光义心黑手狠。一旦嗅到气味不对立刻下狠手。将宋太祖毒杀了。

  

其他观点:

谁说宋太祖没有立太子?赵光义就是宋太祖立的“太子”。

所谓太子也好。皇太弟也好。又或者皇太孙也好。在中国封建王朝语境下都是明确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的称谓。而赵光义就是宋太祖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宋太祖按照五代惯例。确实没有给自己的继承人设立一个“太子”/“皇太弟”的职务。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没必要。按照五代惯例。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在当时有另一个职务和头衔来证明他的身份。不需要用“太子”/“皇太弟”这个职务来证明谁谁谁是皇位第一继承人。

从唐末开始。一直到宋太宗重新立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接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时期都没有设立“太子”这个职务。

为什么不设立“太子”这个职务。我以前回答过很多次。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搜索——

“赵光义即位之后。他是如何对待赵匡胤的妻子的?”

“为什么郭威要传位给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

“赵光义为什么敢杀大哥赵匡胤?”

这三个问题下面我的回答。这里我就略过不讲了。

总之。五代包括宋太祖时期“太子”这个职务是不存在的。

但是没有“太子”/“皇太弟”的职务。不代表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没有明显的头衔或者职务做标识。

除了后梁比较混乱以外。从后唐开始一直到宋太祖时期。都是以“亲王执掌开封尹”为继承人标志的;说来很巧。这五个朝代彼此之间有明确的承继关系。同属于代北军事集团的成员。

后晋出帝石重贵在继承石敬瑭皇位之前就是亲王执掌河南尹。后周世宗柴荣继位以前也是亲王执掌开封尹。只有后汉隐帝刘承祐没有担任过开封尹。之所以他没有担任过开封尹。是因为他并不是刘知远认定的继承人。后汉太祖刘知远认定的继承人是长子刘承训。他是开封尹。只是因为948年刘承训得急病去世。紧接着刘知远因伤心也病重不起。这才匆忙把皇位传给了二儿子刘承祐。

所以。至少从后唐开始。亲王执掌开封尹(河南尹)就是默认的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标志。这是没有疑议的。

而宋太祖时期。谁是亲王执掌开封尹?宋太宗赵光义。

这足以说明赵光义是宋太祖明确的皇位继承人。而宋太祖担心其他人误会。还专门没有给自己两个亲儿子封亲王爵位。

按照宋史的说法。晚唐五代。皇子出阁读书就要封亲王。但是宋太祖并没有封自己两个儿子为亲王。这又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因此赵光义是宋太祖认定的继承人。不但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即使在史学界也没有任何疑问。

至于质疑宋太祖有亲儿子为什么要立自己弟弟做继承人。我之前三个回答里已经说的很清楚。欢迎大家去看。

我这里就说一点。后晋石敬瑭为了当皇帝甘愿做“汉奸”。认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父亲”。但是他确立的继承人恰好不是他亲儿子。而是他侄子石重贵。

石重贵继承石敬瑭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臣们的见证下任命石敬瑭两岁的亲儿子为“开封尹”。这又是一个明确信号。表示石重贵把自己这个堂弟立为了皇位第一继承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07

    太祖,继承人,皇位,太子,儿子,亲王,皇子,赵匡胤,职务,后唐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07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07

    上尝以传国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於是普复入相。廷美遂得罪。凡廷美所以得罪。则普之为也。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