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评价宋真宗赵恒?
原创

你怎样评价宋真宗赵恒?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乾德六年(968)。赵恒作为还是晋王的赵光义的第三子出生于北宋都城东京。因为遵从辈分的原因。他最初叫做赵德昌。如同我国古代许多帝王一样。赵恒还没出生便十分不凡。《宋史》记载:“初。乾德五年。五星从镇星聚奎。明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

至道元年(995)。赵恒被封为太子。当了储君。按理说地位甚至在宰相之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宫僚称臣。皆推让弗受。见宾客李至、李沆。必先拜。迎送降阶及门。”赵恒被其他大臣称臣时。都推辞不接受。而他见到辅佐自己的上宾。都礼待备至。可以说从品德上是非常优秀的。

太宗驾崩后。赵恒本应当顺理成章继位。但权宦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甚至太宗的皇后都勾结起来。共同谋划废掉赵恒。最终。赵恒还是在“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鼎力支持下得以继位。继位之初。赵恒任用主张“清静无为”的李沆为相。减免赋税、休养生息。社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景德元年(1004)。北方辽国由皇帝耶律隆绪亲自率军二十万南下讨宋。一时间边关连连告急。鉴于严峻的情况。赵恒在宰相寇准建议下御驾亲征。在赵恒的激励下。宋军将士士气大振。逐渐在战争中占据上风。而辽军方面。作为统帅之一的萧太后多次向宋军提出议和。而宋真宗一方面畏惧辽军的剽悍。一方面厌恶战争。便同辽签订澶渊之盟。以每年的岁币换取双方一段时间的和平相处。

澶渊之盟后。赵恒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便举行封禅大典。此后逐渐懈怠国事。乾兴元年(1022)。赵恒驾崩。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他好大喜功。又畏惧征战。于是签下并不牢靠的澶渊之盟。还在执政中后期沉迷炫耀自己的功业。疏忽朝政。为宋朝后来的矛盾丛生埋下伏笔。

其他观点: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好大喜功。惧怕战争。力求安稳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位期间前期开明。后期昏庸!

赵恒按理说排行老三。帝位却得来毫不费功夫!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仿佛赵恒真乃真命天子。老天都在为他铺路!

赵恒从小就很会做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很高。对于长辈恭敬。对小伙伴友善。深得宋太宗喜欢!宋太宗驾崩后。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赵恒即位前期。知人善任。勤俭持国。开创了咸平之治。国家稳定祥和。使宋朝有了相对和平发展的有利局面!在其治下。宋朝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赵恒在位期间最著名的事件为“澶渊之盟”。也是其最惹人争议的地方!

宋朝自建国以来。边境一直遭受辽国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这是五代十国混乱时期残留的历史问题。赵恒的前两任皇帝赵匡胤、赵光义均未能彻底解决!

赵恒即位不久。辽国就开始霍霍边境了!原来是辽国出了一个旷世萧太后。想要趁着宋朝皇帝新立。来大捞好处!本来敌军犯境。作为皇帝应该直接强硬地宣布打回去!赵恒却不这样认为。他想到的是迁都。迁到今四川成都!

万幸赵恒有个好宰相寇准。寇准极力主张赵恒御驾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赵恒不得法。被边境的一张张告急文书惹毛了的他。沉默良久。最终决定前往边境!宋军士气大振。射杀了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一作萧挞览)。辽军久攻不下。请求议和!

在局势有利于宋军的情况下。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的反对。同意了辽军的议和请求。甚至还做好了大出血的准备!经过议和使者曹利用和辽朝使者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一系列条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于戈”。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并使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较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晚年的赵恒迷恋上了天书封祀!

赵恒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对自己好生歌颂。把在位前期经过近四十年恢复的经济。经过天书封祀装神弄鬼的折腾。几乎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此时的赵恒一再热衷“祥瑞”粉饰太平。对朝政兴革无所用心。听任王钦若、丁谓等“五鬼”参与朝政。他晚年更是神魂颠倒。甚至满口胡话。进入了迷狂状态。朝政大事多由皇后刘氏决断。最终于五十五岁时驾崩。在位二十五年!

总结:宋真宗赵恒是个好皇帝吗?答案很明确:是!虽说由于赵恒的胆小怕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了。但是却使边境百姓能安居乐业。国家进入了和平时期。节省了军事征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腾飞!晚年的赵恒好大喜功。自我标榜。后世的乾隆就是赵恒的翻版!评价如何。每个人的定论亦不相同。各抒己见吧!

其他观点:

谢邀。

挥得胜之师。订屈辱之盟。说当时的宋真宗赵恒一点都不为过。真宗为此背负了一千多年的骂名。《澶渊之盟》之所以签订。是因为宋辽两国都已精疲力尽。宋朝虽然取胜。但也疲惫不堪。收复幽云十六州已经无望。万般无奈。才订此城下之盟。辽国经此一败。也元气大伤。自感很难吞并宋朝。所以。也只得借坡下驴。就此罢兵。《澶渊之盟》对于辽国是既得到了金钱物质。又保住了幽云十六州。成了大赢家。而对于宋朝。既丧权辱国。又彻底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成了大输家。唯一利处就是宋辽两国几十年再无战争。百姓能安居乐业。宋朝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西夏。所以。历史上对于《澶渊之盟》一直褒贬不一。因此。对于宋真宗的评价。也在两者之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52

    澶渊,真宗,宋朝,边境,朝政,宰相,战争,辽国,好大喜功,皇帝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52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怎样评价宋真宗赵恒?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8:52

    乾德六年(968)。赵恒作为还是晋王的赵光义的第三子出生于北宋都城东京。因为遵从辈分的原因。他最初叫做赵德昌。如同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