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太祖临死前听她母亲的话传位给他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
原创

为什么宋太祖临死前听她母亲的话传位给他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对于宋太祖传帝位给弟弟赵光义。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宋太祖为了保证赵家江山稳定。把帝位传给能人圣君。并有“金匮之盟”佐证。第二种观点认为宋太祖被弟弟害死。赵光义抢夺帝位。有“斧声烛影”佐证。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宋朝建立的背景】

唐朝末年。藩镇林立。王室衰微。政权旁落。五代时期手中掌握兵权的将领朝为兄弟。暮为君臣。从公元907—959年短短53年之内。共更换了五个朝代。更换了八姓十三君。因为政权更迭。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衰退。宋太祖在多年的战场厮杀中深刻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大宋王朝通过陈桥兵变建国。貌似属于政权和平演变。但是由周恭帝禅让而建立的宋王朝。也是在赵匡胤掌握兵权的前提下完成的。

【宋初大事】

北宋建国初期。摆在宋太祖面前的大事有很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巩固赵家政权;完成国家统一。消灭周边敌国势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等等。在这些大事之中。宋太祖最看重的稳定政权。只有存在。才有发展机会。

宋太祖为了防止政权被他人窃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他通过“ 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宿将的兵权。这是从外部采取措施。降低政权被更替危险。从赵家统治者内部考虑。如何保住江山不变色?只有把帝位传给能力强大的能人圣君。

【金匮之盟】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

【原文】:后(宋太祖母杜氏)聪明有智度。尝与上(宋太祖)参决大政。·····疾革(病危)。召(赵)普入受遗命。后问上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上呜咽不能答。·······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余庆也。”后曰:“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与广义皆我所生。汝后当传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上顿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谓(赵)普曰:“汝同记吾语。不可违也。”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上藏其书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解析】公元961年。宋太祖的母亲病危。召见宰相赵普入宫接受遗命。太后聪明有大智慧。曾经给宋太祖提建议治国安邦。太后问宋太祖“你的皇帝怎么得来啊?”宋太祖说“全依靠祖宗及母亲您的恩德才有今天的帝位。”太后说“你说的不对。因为后周让7岁的幼儿当皇帝。群臣不支持他。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当皇帝。你哪里会有今天做皇帝?你要记住后周孤儿寡母失去帝位的教训。你死之后把帝位传给弟弟广义。能人圣君执政是天下的福气”。宋太祖哭泣磕头说“一定遵守母亲教诲”让赵普记下母亲的话。藏在金柜子里。命可靠的宫人保护起来。这就是历史上的“金匮之盟”。这是宋太祖驾崩后传位给弟弟的一个证据。

还有史书也记载了这件事情。例如《涑水记闻》、《建隆遗事》等。下面是《建隆遗事》记载:

【原文】(宋)太祖孝于太后(母亲杜氏)。友爱兄弟。旷古未有。万机之暇。召晋王、秦王(他的弟弟赵广义、赵光美)。及皇侄子、公主等。共宴太后阁中。酒酣。上白太后曰:“臣百年后传位于晋王(赵广义)。令晋王百年后传位于秦王(赵光美)。”后大喜:“吾久有此意而不欲言之。吾欲万世之下。闻一妇人生三子。·····吾不知秦王百年后将付何人?”秦王曰:“愿立南阳王德昭。”······太后又谓上曰:“可与吾呼赵普来。令以今日之约作誓书。与汝兄弟传而收之”。

【解析】这个记载更加详细。宋太祖传位给弟弟(宋太宗)。宋太宗传位给弟弟秦王赵光美。赵光美再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母亲杜氏高兴的说“天下会赞扬我一个妇人生了三个皇帝啊”。

【反对意见】很多人否定“金匮之盟”。

疑问一。宋太宗为什么在继位时不公布“金匮之盟”?我个人认为。金匮之盟是后来赵普提出来的。时间较晚。原因有。第一。宋太宗的权威不容质疑。没人敢于挑战太宗的帝位。没有必要公开“盟书”。第二。宋太宗有私心。不愿以后传位给弟弟赵光美。他打算传位给儿子。不愿意公开盟书。所以盟书对太宗有利有弊。

疑问二。赵普主动上书宋太宗。公开“盟书”的时间为什么这么晚?我认为“盟书”对宋太宗、赵普是把双刃剑。赵普可以凭借它向宋太宗邀功。博取太宗的欢心求升迁自保。战胜他的政敌卢多逊。夺回自己的宰相大权。另一面。宋太宗想传位给儿子。赵普公开盟书。给皇帝惹麻烦。宋太宗要设法除掉弟弟秦王。除掉侄子赵德昭。历史证明他后来确实设法除掉了盟书上明确的两个接班人。

【太祖、太宗兄弟感情如何】

据《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

【原文】上以晋王光义所居地势高仰。水不能及。庚子。步(行)自左掖门。至其第。遣工为大轮。激金水河注第中。且数临视。促成其役。···尝疾病。····上···亲为灼艾。王觉痛。上亦取艾自炙。····间谓近臣曰:“晋王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解析】太祖亲自为太宗解决府邸用水问题。弟弟病了。亲自为他针灸治疗。还在自己身上试验疼痛与否。可见太祖是个宽厚仁爱的哥哥。还对身边的大臣夸赞弟弟以后是个好皇帝。

【总结】我认为宋太祖是同意传位给弟弟宋太宗的。如果他不同意。应该早就明确安排太子继位的事情。太祖死时。儿子赵德昭早已成长。太祖为江山社稷作长久计。传位弟弟。但是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宋太宗改变初心。设法除掉赵廷美。赵德昭两个接班人。是他私心太重所致。直到南宋赵构退位。才把帝位传给太祖一脉的后人。北宋南宋。太祖太宗兄弟两脉各有九位皇帝。也许是天意吧。

其他观点:

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时曾经问赵匡胤:“汝知所以得天下乎?”。赵匡胤回答说是因为祖宗积德了。杜太后却说:“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经赵匡胤同意之后。杜太后命赵普将这番话记录下来。并“藏之金匮”。这便是后世所说的“金匮之盟”了。

很多人将这份盟约认定为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的依据。但是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这个依据并不是很可靠。

首先。“金匮之盟”虽然在《宋史》、《涑水记闻》、《建隆遗事》等多个史著中有类似的记载。但是这份盟约却是在宋太宗赵光义即位的第六个年头才被公布于世的。当时恰好是赵普被冷落。企图东山再起之时。他说“金匮之盟”签订之时。只有杜太后、宋太祖以及他本人三人在场。这是死无对证啊。谁知道这盟约是真是假呢?

不过。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金匮之盟”应该是确有其事。因为太平兴国六年。所有对赵光义的皇位可能造成威胁的人——弟弟赵廷美、哥哥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赵光义没必要再唱这出戏给自己带来麻烦。

既然“金匮之盟”确有其事。则“斧声烛影”便有可能是假的。因为亲王尹京的赵光义没有必要因着急继位而杀害自己的兄长——除非赵匡胤已经察觉势力网庞大的赵光义将对自己不利!

其他观点:

这个故事即“金匮之盟”。其实是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帝位合法性而伪造的说法。

对。赵匡义谋很可能是在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后上台的。

所谓“金匮之盟”。就是说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认为国赖长君。皇位应该由赵匡义这种年长之人继承。宋朝江山社稷才算是稳妥。

最终。赵匡义同意了母亲的观点。写下一封要传位给弟弟宋太宗的盟誓书。然后收入金柜(或作:匮)之中。

但是。这个说法在宋太祖的时代完全是闻所未闻。是宋太宗继承皇位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一般被认为是虚构的谎言。

赵匡义有谋杀亲哥哥的动机和传闻。即“烛影斧声”。

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赵匡义确实对皇位颇有野心。早在他还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就不断培植党羽。这些事都被宰相赵普发现。并且逐一阻止。

赵普是希望赵匡胤的儿子继位。所以被赵匡义嫉恨。“故与普有隙”。等到赵匡义上台后就罢免了他的宰相。

此外。赵匡义对宋太祖的儿子们都很刻薄。背地里疯狂打压。先是逼死了赵德昭。后来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也莫名其妙地早逝。

这些事都表明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那么清白。他可能是篡位上台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09

    太祖,太宗,太后,帝位,盟书,弟弟,秦王,赵匡胤,政权,母亲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09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宋太祖临死前听她母亲的话传位给他弟弟,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09

    对于宋太祖传帝位给弟弟赵光义。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宋太祖为了保证赵家江山稳定。把帝位传给能人圣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