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低龄化犯罪的根源在哪?
原创

安徽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低龄化犯罪的根源在哪?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又一起低龄未成年人杀人的事件再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

4月18日。失联多日的安徽省郎溪县10岁女孩杨某婷被警方确认死亡。而凶手是一名12岁男孩杨某某。而杨某某与被害女孩为堂兄妹关系。

由于警方暂时并没过多披露案件细节。在此不多做猜测。

但看到此案件。不禁让人联想起去年10月份发生的大连13岁男孩残忍杀害10岁邻居小女孩的事。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甚至杀人事件频发。每发生一起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后都会掀起新一轮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而且犯罪年龄越来越小的原因的追问。可惜的是。再强烈的舆论也改变不了残酷的现实。

10月20日。大连一名13周岁的男孩残忍地杀害了邻居10岁女孩。由于至案发时年龄不足14周岁。所以根据法律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只是依法对其进行收容教养。一条生命换来的是三年的收容教养。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原因归结到家庭教育上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某种意义上。孩子的性格缺陷和价值观的偏离都能反映家长的价值趋向。一个自私狭隘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溺爱孩子的家长;一个孤僻、心理扭曲的孩子背后站着的是给孩子巨大压力的家庭;一个充满暴力、凶残的孩子一定是家庭中就充满戾气……

永远别奢求家庭教育能解决“坏孩子”的问题。

虽然我们知道孩子有问题多是教育教育的问题。但人们幻想加强家庭教育来解决青少年的问题。那只会是奢望。因为对于大部分“坏孩子”而言。首先是家长思想坏了。家庭的价值趋向发生了偏离。怎么能奢求这样的家长教育好孩子。孩子就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变坏的。

郎溪这名12岁杀人者是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暂时还不得而言。在此还是以大连凶杀案来说。这名13岁凶残少年残忍的背后不正是家长的冷漠和纵容的结果?

在这起恶性事件发生前。这个男孩本就劣迹斑斑。多次尾随女性。别人告诉家长时。家长却痛骂别人。“这一骂”骂出了一个人间的小恶魔。在事件发生后。男孩的亲戚就在网络上放出言论。这个男孩平时没有这么坏。

这是什么逻辑?一个13岁的孩子。连捅小女孩子7刀。事后不是后怕。而是冷静地处理楼梯上的血迹。还主动搭讪被害人家长。在网络上强调自己未满14岁等。这一系列的行为只能说明他已坏到骨子里。而这样恶魔般的坏和可怕的心智岂是一天形成的。

对于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怎么奢望他们能教育好孩子?

二、防止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净化社会环境也是重要途径

说每一个“坏孩子”都有一个“坏家庭”有些绝对。也有的家庭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一些孩子是受到了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有的孩子是被网络不良信息所毒害。

翻开网络。到处是不良小说、暴力游戏的广告。而有多少孩子被毒害实在无法统计。

前几天和同做自媒体的一位朋友聊天。他说到自己的一位朋友只是做小说的公号。赚的钱说出来让我瞠目结舌。几年时间就赚了一个亿。

很难让人相信。原来以为人生小目标是一个亿只是一个笑话。哪知对有些人来说。赚一个亿还真只是一个小目标。

虽然朋友说他朋友现在所有的号都被封了。但赚了这么多钱。封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正是利益趋动。让现在社会毒害青少年的东西太多。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加大对毒害青少年的机构和个人也是当务之急。

其他观点:

这种低年龄犯罪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犯罪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一些不健康的游戏让这些思想不成熟的孩子过早的接触了。还有家庭的溺爱和不良的教育。再有就是学校不注重道德品质的教育。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说明我们的正确教育没有跟进。所引起的社会现象。

其他观点:

最近接连听到未成年人犯罪的惨案。不满十四岁的孩子竟然敢独自杀人藏尸。低龄化犯罪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一个孩子性格的培养与父母的品行息息相关。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发生这种事情其父母负有很大的责任。具体还跟一下因素有关:

1.现在孩子早熟。社会不健康诱惑诱导行为太多。各种APP。最近上网课国外的一款上网课软件里面竟然有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血腥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防控做的也不到位。很多孩子玩了游戏后容易沉迷。甚至分不清现实。从而去模仿游戏中的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和公司应该加强未成年人。防止沉迷于游戏。

2.家长教育的缺失。孩子玩手机看不健康电影。也有的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孩子毫不避讳。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学校教育起到教育育人的作用。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父母也是从下就陪着孩子长大的。学校教育再好。做父母的不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对孩子品行道德的教育十分重要的。大部分未成年人案件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孩子缺乏正直、善良的优良品德。从而造成心里的扭曲。

3.法制教育的缺失。很多人根本不懂法律。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果和需要付出的代价。法制意识来自于法制教育。也就是说。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法制教育的巨大缺失。没有法制教育。就没有规则意识。就没有对错之分。就没有敬畏之心。行为就会失去约束。从而酿成大祸。到时候再去教育已经付出了太沉痛的代价和伤害。

4.对儿童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待健全。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有一些未成年人。知道自己不满14周岁。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去触碰法律的底线。这种行为大多都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再加上有人告诉他未成年人犯法受到保护。从而做出了违法犯罪的行为。今年来网上有很多呼声。也有人大代表提议过此事。那就是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降低刑事追究责任年龄。但是最本质的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是Big谢耳朵。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不同的观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43:15

    孩子,家长,家庭教育,家庭,未成年人,缺失,法制教育,的是,男孩,父母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43:15

    没想到大家都对安徽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低龄化犯罪的根源在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43:15

    又一起低龄未成年人杀人的事件再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4月18日。失联多日的安徽省郎溪县10岁女孩杨某婷被警方确认死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