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为何会有洛阳桥?
原创

泉州为何会有洛阳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洛阳桥原名叫万安桥。当时这个地方叫万安渡头。是个古渡。古官称泉州府38都万安铺。古时有位皇帝到这里游玩。看到眼前的景象写了一对子:江南平地起高山。山川锦绣似洛阳。现在的洛江区万安桥南的古官称就是“泉州府晋江38都万安铺洛阳”。古时整个江面海域地都是现在的洛江桥南社区的。有历史可鉴。

其他观点:

洛阳这个不叫洛阳桥。你好好查查就知道了。这个叫天津桥。洛阳八景之一谓之天津晓月。你都没琢磨下这天津晓月在哪?为啥叫个天津晓月?

其他观点:

中华民族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修桥铺路又被世人目为善行。所以。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技术也十分先进。其中。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以及洛阳桥最为著名。它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地处福建泉州的一座古桥梁。为何会以洛阳来命名呢?

原来。泉州境内有条河叫洛阳江。洛阳桥就洛阳江边。

那么。远离中原洛阳的泉州为什么会有条洛阳江呢?这一切还得从中原人的几次大迁徙说起。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客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即发生在此时期。

再来看看洛阳江。洛阳江主干流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朴鼎山(海拔753.5米)南麓。流经罗溪镇鼎底、马甲镇后坂、后曾、过溪、道坝、溪东。在山边村注入乌潭水库。后再流经河市镇下庵、杏墩、下河市。与支流后深溪在下庄汇合继续向东南方向流经坑下、西埭、大宅、城东乡后埭。在桥南村注入洛阳江内海。最后在东海镇后渚港注入泉州湾。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6247.5万立方米。在下游有著名景区洛阳桥及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根据历史和闽人族谱的记载。闽南人最早都是由河南迁移来的。河南当时最繁荣的城市是洛阳。所以迁移来的人为了纪念家乡。把那条江命名为洛阳江。以示对故地的怀念。现在的闽南话就是最早的河洛话——唐朝官话。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代书法家珍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公祠内。 “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搂亭榭一新。”

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二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

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如今。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49:18

    洛阳,泉州,万安,客家,先民,晓月,天津,原人,是个,中原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49:18

    没想到大家都对泉州为何会有洛阳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49:18

    洛阳桥原名叫万安桥。当时这个地方叫万安渡头。是个古渡。古官称泉州府38都万安铺。古时有位皇帝到这里游玩。看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