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的邬先生到底是何许人?
原创

《雍正王朝》里的邬先生到底是何许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邬思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据《春冰室野乘》等清人笔记小说记载:邬思道是绍兴人。科举不得意。家贫。以游幕为生。寓居开封。当时的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其入幕。无论多棘手的书案。经邬思道承办上报都会顺利通过。逐渐成了田文镜的座上宾。

某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还是庸碌督抚。”田文镜回答当然想做吐气督抚了。邬先生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答应。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深知邬先生才分。慨然答应。

邬先生这篇奏章的内容是以田文镜口气弹劾当时炙手可热的隆科多。隆科多倚拥戴之功。雍正帝都称其为“舅舅”。但已对其非常厌恶。苦于无从下手。满朝文武虽知隆科多居功自傲。多行不法。但却无人敢揭发。

邬先生虽在京外。但从各种信息中判断出了皇帝的心理。果然雍正帝看了奏章正中下怀。立即下发部议。众臣一看都明白了风向。于是纷纷上疏参劾。隆科多下台。自此。雍正对田文镜更是恩宠有加。邬先生也声名日隆。甚至于雍正帝有时会在回复田文镜的奏折时顺便写上一句“邬先生安否”。可见邬之声名。

田文镜监生出身。对下属很傲慢。唯独对邬先生很恭敬。邬思道还著有诗集《游梁草》。并将其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文牍汇辑成《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

值得指出的是《春冰室野乘》作者李岳瑞是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工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等职。后因受戊戌变法牵连被革职。辛亥革命后。一直任清史馆编修。参与编纂《清史稿》。他写的《春冰室野乘》虽是野史。但以李的经历。他的记载不是空穴来风。

在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中。邬思道是雍正的幕后谋主。善于揣摩帝王心术。对胤禛登基起到了关键作用。实则胤禛背后的确有个谋主。只不过不是这位未见于正史的邬思道。而是戴铎。

戴铎。个人具体信息不详。早在康熙五十二年就为胤禛提供了一整套谋夺储位的纲领性材料。据现有史料。其人很早便成为胤禛门人。并一直为其谋划大位。但其人聪明外露。胤禛内心对其用之但并不喜欢。将其外放浙江福建。戴在外除了苦诉求官便是要回京。但胤禛一直虚与委蛇让其在外。但将其兄戴锦提拔做到了河南开归道。以安慰其心。

康熙五十六年。戴铎在任职福建时曾给胤禛写信要谋取台湾道的差事。目的是“替主子屯聚训练。亦可为将来之退计”。

康熙五十七年。戴铎给雍正写信说:“奴才素受隆恩。合家时时焚祷。日夜思维。愧无仰报。近因大学士李光地告假回闽。今又奉特旨带病进京。闻系为立储之事诏彼密议。奴才闻知惊心。特于彼处探彼云。‘目下诸王。八王最贤’等语。奴才密向彼云:‘八王柔懦无为。不及我四王爷聪明天纵。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济。大有作为。大人如肯相为。将来富贵共之。’彼亦首肯。”

只可惜李光地没能富贵共之。因他死在对话的当年五月就死了。不过胤禛即位还是追赠李光地为太子太傅。雍正十年。还让李光地入祀京师贤良祠。

戴铎还肩负替胤禛传递消息联络感情的任务。他到福建上任时就担负着拉拢闽浙总督满保的任务。

戴铎曾一度因为官职低向胤禛发牢骚。胤禛则打气劝慰:“将来位至督抚。方可扬眉吐气。”直接封官许愿慰藉。

但等胤禛登上皇位成为雍正后。就开始上演走狗烹的戏码。把一贯卖弄讨要的戴铎先是“解往四川任布政使”。后又“发放与年羹尧军前效力”。到年羹尧处当差。

雍正三年。雍正突然下了一道谕旨。上称:“沈竹、戴铎乃朕藩邸旧人。行止妄乱。钻营不堪。暗入党羽。捏造无影之谈。惑众听。坏朕声名。怨望讥议。非止一端。朕隐忍多年。及登大宝。知此二人乃无父无君之辈。宽其诛。而皆弃之不用。”

估计是戴铎未能如当年雍正向其许愿那样进身高位心怀怨望。多多少少吐露为其谋划之事被雍正侦知。

被雍正指为贪污后。虽表面宽其诛。据传仍被处死。其结局比起小说中的邬先生可惨了不是一点。也可见雍正帝的性格。一旦他内心早就厌烦而又不得不用你时。他能忍。一旦不再需要你。你还不夹起尾巴。那便新帐旧账一起算。一点没情面可言。

其他观点:

在老四下江南赈灾回京的当天晚上。也就是第三集剧情中。邬先生进一步承认自己坐过牢的事情。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同时老四读了一篇文章片段:“朝廷待其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矣。独不感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吾辈进退不苟死生惟命…”。

邬先生激动的说道。十年了。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这篇文章。老四说道是真文章。自能千古流传。

剧情到了这里。邬先生的来历也大概说清楚了。首先邬先生当年是一个大才子。因为科举之事写了一篇犀利文章讽刺朝廷。所以被下入死牢长达十年之久。更是因此腿落下了病根。成为了瘸子。

而且不是老四授意年羹尧救邬先生。恐怕他就要老死于牢中。

当然电视剧对于邬先生的交代有些模糊不清。使人有些捉摸不透。

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参考。那就是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

在雍正皇帝小说之中。邬先生是无锡有名的才子。中秀才中举人都是头名。康熙三十六年。他去南京参加考试。自认为不是五魁之例。也在前十之内。结果皇榜一发。他居然在末尾。

邬先生当然不甘心了。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是主考左玉兴和副主考赵泰明都是捞钱能手。是大肆接受贿赂。邬先生没有孝敬人家。自然是排名往后靠了。

邬先生这个人心高气傲。自然不甘心被坑了。于是纠结同样遭遇的四百多名考生。抬着财神大闹南京贡院。还在全城贴小广告诉说左赵二人贪污受贿。

同时还写了一篇文章和对联讽刺左赵二人:“朝廷待其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也?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鸣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唯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士立紫垣。噤口不言。一旦有义士者挺身而起。或刺之阙下。或杀之辇中。四方闻之。独不笑士大夫之无人耶!”

对联如下:“左丘明有眼无珠。不辨黑黄却认家兄;赵子龙一身是胆。但见孔方即是乃父!”

大闹一场效果还是有的。左赵二人被革职永不叙用。但邬先生也成为朝廷钦犯。逃到了武夷山清虚道观隐姓埋名。

后来太后驾崩。大赦天下。邬先生才敢回到家乡。但却在逃亡路上被几个水匪打折了双腿。

电视中邬先生是因为在大牢时间待久了。所以腿瘸了。而且交代的有些模糊不清。原著小说中。却是被水匪打折了双腿。

大概来看的话。不论电视剧还是原著小说。邬先生都是一个神机妙算之人。出身比较低。也就是一介不得志。还讽刺过朝廷的书生。

但为何有如此差别呢?

宋安之大胆推测。雍正王朝电视剧是将邬先生更加正面化。构造出一个面对不公平之事。不畏生死的敢于讽刺朝廷的正义书生。哪怕被抓进大牢十年之久呢。哪怕腿因此瘸了呢。

是通过模糊不清的剧情。寥寥无几的勾画出一个出身平凡。却不畏强权的汉人大儒。多少有些美化邬先生。

而原著小说中呢。作者二月河先生则是贴近现实了。勾画出一个年轻气盛的邬先生。遇到不公平的遭遇。直接是以暴力行为反击。同时也讽刺了一把康熙盛世。堂堂盛世。邬先生竟然被水匪打折了双腿。可见这盛世。也是徒有其表。

所以说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大儒。更是神机妙算。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幕僚。代表了汉人的智慧所在。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其他观点:

《雍正王朝》电视剧里塑造的邬先生是个出神入化的重要角色。由老艺术家李定保老师扮演。


邬先生在电视剧《雍正王朝》第一集就出场了。黄河发大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江南募款赈灾。夜里年羹尧打着灯笼带四阿哥到自己家里。看邬先生。自己的妹妹在给邬先生洗脚。

这里已经勾勒出来了邬先生的形象——

坐过牢。残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怎样的糟老头。年羹尧让自己妹妹亲自伺候。要送给主子。给王子们当老师。可见这个人必有过人之处。

过后。《雍正王朝》第三集。对邬先生的身份进一步刻画。雍正忙完江南的事情一回京。立刻带领世子。王妃专门按照汉人的习俗拜邬先生为西席(老师)。给足了面子——



一个皇子给一个刑余之人这么大的礼遇。让邬先生大为感动。这一天夜里。邬先生和雍正面对面详谈。就问他。为什么要请自己——

四阿哥背了一首诗——

台词是: 

“朝廷待其不为薄矣 二君设心何其谬矣 独不感天听若雷 神目如电 呜呼 吾辈进退不苟 死生惟命 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

意思是杀几个贪官天下就清了。

其实在康熙晚年。吏治是个大问题。《雍正王朝》就是反映了康熙晚年想整顿吏治和财政。无奈封建官僚集团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康熙心有余力不足。把千斤重担交给了雍正。那么雍正既然要继承大业。必然需要一个和自己三观。目标一致的人。

听到这首诗。邬先生很感动——


四阿哥背的这些词其实是《士子揭世文》的片段。倒推回去。这篇文章写于康熙三十八年。这一年。邬先生和年羹尧一起参加顺天府乡试。而这次考试出现了舞弊案。邬先生带领四百落榜举人闹事。通过这篇文章揭露腐败黑幕。最后的结果是江苏巡抚连降两级任用。主考、副主考受到了牵连。

邬先生与黑恶贪腐势力斗争是没错的。但是也得罪了官僚士绅。被下狱。

从四阿哥第一眼看见邬先生。到后来背得这首诗来联想。邬先生是当时大家都崇拜却不敢用的大才。四阿哥苦苦寻觅了很久。正好康熙四十八年太后去世大赦。邬先生才被放出来。就被雍正收入潜邸。说是教世子读书。其实就是幕僚。所以第三集中邬先生马上就和雍正聊起了清查国库欠款这个差事要不要接的事。见面第一天就开始出主意了。

后面一直到夺嫡成功。再到雍正登基后。点破诺敏。筹粮。点化年羹尧平定西北。都是邬先生的暗中帮助。所谓转世诸葛。君臣知遇。

小说中。邬先生是田文镜的幕僚。因为帮田文镜出主意。写奏折厉害。被雍正请入宫参谋政事。

而真实历史上并没有邬先生这个人。他是绍兴师爷。浙江幕僚集团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智囊团体一个集体。被国家一级演员演活了。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

李老师已经去世多年。邬先生之后。再无邬先生。向好剧和老艺术家致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4:39

    雍正,康熙,阿哥,王朝,督抚,朝廷,奏章,都是,小说,主考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4:39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里的邬先生到底是何许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54:39

    邬思道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春冰室野乘》等清人笔记小说记载:邬思道是绍兴人。科举不得意。家贫。以游幕为生。寓居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