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70年12月。空军某部在江苏省清江市招了一批小兵。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3岁。其中还有三对兄弟俩。
上个月26号。是我们入伍五十周年纪念日。除了十几个已经病故的、两三个在外国定居的、个把人失联的、几个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来或不愿来的人以外。有近四十名战友重返旧地。欢聚一堂。外地参加聚会的战友。有上海、南京、广州、珠海、深圳、哈尔滨、常州、安庆等地的。有一些人是新兵连集训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的。
当年乳臭未干的一群少年。如今已是须发花白的老人。
这次聚会是我们这批兵前所未有的大聚会。不可能再有五十年了。再过五十年。绝大多数人肯定都成了照片。挂到墙上去了。再过十年。可能又会有人已经不能参加聚会了。
历时三天的聚会。大家畅谈友情。倾诉衷肠。格外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
这66个战友中。仍然留在本地的还有约30人。有20多个人是经常见面的。外地来了战友。大家也会借机聚到一起。每年年底。这20多个人也会自发的聚会一次。怀念过去的时光。
可以这样说。有20多名战友是互通声气、经常联系的。
考考你的眼力。在我发的这些今天聚会的照片中。你还能找到当年小兵的踪影吗?
其他观点:
那些一起当兵的战友。有多少现在还联系?我是上世纪的1969年当兵的。部队在西藏。我们属于西藏边防军分区。这西藏军分区可不比内地军分区。内地军分区没有部队。只管辖武装部和民兵。我们分区机关驻林芝。而部队却驻防在边境的米林县和墨脱县。还要管辖几个县的武装部和民兵。
那年我们一起入伍的战友有220多人。进藏后。这些战友绝大部分都分配去了边防一线的连队。我当时分在司令部当打字员。与战友间的联系相对就要多一些。那时条件很差。与边防战友联系主要是信件来往。而墨脱一年中开山通邮时间只有5个月。好些战友家中有急事都与我联系。我再想办法转告他们。说来不信。我有一个墨脱战友。雪封山后与未婚妻的来往信件。都是我代劳的。
三年服役期很快就满了。除提干的20多人外。其余的战友陆陆续续的就退伍了。退伍后的几年相互间还是有联系。我休假时也分别去看过他们。后来随着工作变动。慢慢慢慢的联系就少了。再后来留队的干部。也相继转业回到了地方工作。这些人至今都有联系。
2019年我们当兵50周年时搞了一次战友聚会。几十年不见。这些战友人老了。背驼了。腰弯了。脸皱了。头白了。但当兵的精气神还在。战友们见面很是激动。握手、拥抱、打闹。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有的还掉泪了。座谈中才知道一起的战友已去世了30多人。大家很是伤感。通过聚会。互相都加了微信。失联的战友又联系上了。
∥我是@读走西藏。敬请关注∥
其他观点:
当年我们一起有一百四十五人到了南海舰队沙角训练中心。几个月后大家都被分配到各个军舰队。其中我们有七个人被分配到广州基地勤务船大队。后面我们一起退役回到地方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我们像亲兄弟一样相互帮助。我们有大群中群小群。在一起五年的老战友是最心爱群中的最好兄弟加战友!尽管我们不经常见面。只是在微信中有时就问候一下。但我们的心永远联系在一起。无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都是随喊随到。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父母亲都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所以我们都把老战友的父母看成是自己的父母一样。只是老战友李武因患病离开了我们这个群体。让我们难过了几年。在李武逝世后。我们把他的小说孩子视同己出疼爱有加!五年的南海生活。一辈子的兄弟情谊。我们都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爱着老战友和他们的家人。愿我们的老战友身体都好好的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169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战友,聚会,军分区,都是,西藏,墨脱,几个,老战友,边防,的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那些一起当兵的战友,有多少现在还联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70年12月。空军某部在江苏省清江市招了一批小兵。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3岁。其中还有三对兄弟俩。上个月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