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不懂不要胡说八道。
慈禧挪用海防经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有无数铁证。没有什么质疑的必要。
当时光绪就要亲政。慈禧想要在幕后操盘。
但慈禧非常不喜欢紫禁城。她曾经在这里得过一场重病。治疗几个月才恢复。差点就送了命。
相比起来。慈禧更喜欢颐和园。希望在光绪亲政以及去那里居住。
但颐和园当时已经比较破坏。很多地方需要重新维修。众所周知。宫殿的维修需要巨额资金。
但当时满清财政紧张。刚刚打完中法战争。还有巨额赔款。根本没有钱修颐和园。
对于慈禧挪用海防经费的问题。从古至今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过。各种资料非常多。
即便满族团体的历史学家。再怎么护短也承认:颐和园工程经费约为814万两。出自海军衙门经费737万两、总理衙门经费770万两。
除本为颐和园工程而筹的“海军巨款”息银32万两外。属于“挪用”性质的海军衙门经费数额约705万两。
一些为此狡辩的人。通常会偷换概念。以所谓慈禧挪用的是海军衙门经费。而不是北洋水师军费。
实际上。海军衙门主要的经费都是拨款给北洋水师的。甚至可以说海军衙门主要就是为了北洋水师而组建的机构。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以后。海军衙门也没有存在意义。在覆灭后第二个月就撤销。
当然。这种偷换概念有一定道理。因为海军衙门经费即便就是用于北洋水师。但没有下拨之前。还是属于海军衙门所有。
军衙门的经费来源分为四部分:
第一是海防专款。每年由政府拨款400万两;
第二是临时拨款。比如1885年所指拨的广东余存洋款42万余两等;
第三是海防捐输。主要是各地半强迫性质的捐款;
第四是鸦片税厘。主要包括进口鸦片销往内地的厘金和国内所产鸦片的产销税厘。
海军衙门的这些拨款。原则上是专款专用。连户部也无法干涉。
奕譞之所以挪用经费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奕譞是光绪的亲生老爸。但她甚至慈禧的凶狠残忍。所以。奕譞平时除了拍慈禧的马屁以外。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奕譞当时知道如果儿子光绪成为皇帝以后。自己第一个有杀身大祸。
所以。奕譞虽然是海军衙门的最高领袖。但实权完全交给李鸿章负责。他自己只是负责挪用经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此举表示奕譞不但不会争夺权力。还借机向慈禧献媚。
而当时整个满清的财政非常困难。户部经常赤字。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光绪命令户部拨款。后者竟然只拨款十多万两白银。因为确实无钱。
有钱的海关。掌控在英国人手中。一毛不拔。
然而。因为当时对于建设海军最为关注。而且花费最多。
总体来说。建设北洋海军的全部开支。包括20年的海防协饷、购买军舰以及官兵薪粮和日常费用等。共用银3500万两。
由于海军如此稍强。所以还给了海军衙门自行收罗捐款的权力。所以衙门是唯一有钱的部门。
其实稍微对甲午战争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
在长崎事件的1886年。拥有2艘铁甲舰的北洋水师。实力是强于联合舰队的。
所以虽然北洋水师水兵在长崎港杀了警察。日本人也只敢等水兵再次上岸时候来报复。结果互有死伤。并不敢直接海战。
但在1894年。也就是仅仅8年后。日本联合监督的实力就远远强于北洋水师。
因为在这8年内。联合舰队购买了几乎所有的主力舰。而北洋水师1艘军舰也没有购买。
甚至每年仅有100多万白银的维持费用。还不到许诺的一半。
其他观点:
颐和园的修建费用确实挪用了部分海军衙门的费用。但是具体有多少是海军经费目前并无定论。但是修建颐和园耗费的巨额资金。无疑影响了对海军的投入。
颐和国原名清漪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焚毁。自光绪十年起。光绪下令对清漪园进行修整。作为慈禧太后还政以后退居养老的居所。光绪十四年清漪园正式改名为颐和园。至光绪十七年。颐和园的主体工程完工。慈禧入住其中。不过此后陆续还有一些工程继续。加上筹办慈禧的六十寿诞。直到光绪二十一才告一段落。
不过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每年都入不敷出。勉强维持而已。自1875年筹建海防始。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20年间北洋水师拿到的海防经费总数不过2300万两。根本不可能筹集3000万两的巨款用于海军建设。因此这个说法显然不确。
此外光绪十四年九月。为了修建万寿山醇亲王奕譞以筹集海军经费为名。让各地督抚募集了260万两白银。“存储生息”。用于工程款项。这笔钱原本就是为了修建颐和园所募集。只是用海防捐的名义遮人耳目。因此不能算做挪用海军经费。
其他观点: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晰几个概念:
1、海防经费。狭义而言。特指作为财政名目出现的海防专款;广义而言。指实际用于海防建设的费用。既包括海防专款。也包括因海防专款不敷而从其他财源另拨的购船经费、海军要塞修建等经费等。
2、海防专款。即近代财政史或海军史著作提到的“海防经费”。划拨于光绪元年。是南北洋海防建设的专用款项。光绪十一年底改归海军衙门统筹收支。并由此涉及海防经费挪用的问题。
3、海军衙门经费。海军衙门因承担南北洋海防建设、东北练兵、铁路修建、三海及颐和园工程等而收用的款项。包括开办经费、海防专款、雷正绾军饷、洋药税厘“常年经费”。其源非海防专款一项。其用非海防建设一途。与海防经费不存在对等关系。
4、海军经费。与“海军”相关的各种经费。或指“海军衙门经费”。或指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成立以后的北洋海防建设费用。
光绪十四年。因户部暂缓从洋药税厘项下每年添拨“新增经费”100万两。海军衙门因此而上奏。在这份奏疏中。提供了下面这些主要信息:
其一。“南北洋经费”指南北洋海防专款。是海军衙门的“放项正款”。并不宽裕。
其二。海军衙门挪用了457500余两修颐和园。
其三。所挪用经费为海军衙门“闲款”。与备“放项正款”的海防专款对立叙明。不应包括后者。
海军衙门“闲款”。指没有固定用途、支用相对自由的款项。与北洋主力舰维养、东北练兵、铁路修建等大宗支出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海军衙门收用的六分平余银河官民捐输款两大类。六分平余银。指南北洋海军、东北练军等薪饷公费改按京平发放而扣回的节省款。每100两扣6两。自光绪十三年起。作为海军衙门“各项杂支用款......免其造册核销”。
官民捐输款。又称为报效款。以申请皇帝谕旨和赏赐为目的。往往因皇恩浩荡而使报效官员法外升擢跟海防捐等常规捐纳不同。需受户部、吏部种种定章制约。海军衙门自成立起。即收受此类捐输款。“海军创设。需款浩繁......不得已籍收捐款为权宜补苴之计”。
光绪十五年六月。海军衙门再次上奏。而在这次奏疏中。提供了两条信息:其一。海军衙门从光绪十五年起。每年提取30万两修建颐和园。其二。据海军衙门所言。该款出于“海军经费”。
“海军经费”是“海军衙门经费”的简称。即“臣衙门开办以来部拨各款”。也就是从光绪十一年海军严讷开办以来。户部先后拨付的335万两、原南北洋海防专款每年“四百万”两、雷正绾军饷每年约34万余两、洋药税厘“常年经费”每年约65万两、洋药税厘“新增经费”每年100万两等。
具体到我们通常认为的“海军经费”。从时间上判断。应是洋药税厘“新增经费”、光绪十四年。海军衙门还直言经费入不敷出。到了光绪十五年。海军他们则强调“以今岁而论”能够每年提银30万两。
那么问题来了。光绪十五年海军衙门经费有何不同?查了史料发现。从这一年起。海军衙门筹议每年添拨洋药税厘100万两。并以其中20余万两修建颐和园。到光绪十四年九月。海军衙门得偿所愿。自光绪十五年起每年添进洋药税厘“新增经费”100万两。从中抽拨30万两办理颐和园工程。也是计划中事。
钱是挪用了。不过海军衙门称挪借的海防新捐。可由“海军巨款”息银偿还。而这笔“海防巨款”一共260万两存在了银行。可遗憾的是。这笔钱的利息后来拿去偿还出使经费100万两。到甲午战前都没有还清。
而根据史料所知。所有颐和园工程经费的缺口都可以从海防新捐内挪垫。这意味着海防新捐成为颐和园工程经费的大宗来源。但在光绪十七年之前。南北洋海防建设、东三省练兵等用款前提下。海防新捐并没有全部用于颐和园工程。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档案记载。海防新捐自开办起至光绪十九年九月止。户部收119万余两。各省除截留外应解海军衙门278万余两。共应解海军衙门397万余两。从时间上看。距海军他们裁撤还有一年多时间。但考虑到捐数逐年递减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增收幅度不会太大。这个数字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而若其中大多移用于颐和园工程。则挪垫数额大约为300万两。
下图是颐和园工程经费来源的大体情况:
传统观点强调颐和园工程的经费来源于海防经费。进而严重影响了北洋海军的发展。似无直依据。但在甲午战前数年的关键时期。清政府确实曾挪用大量海军衙门经费、总理衙门经费修建颐和园而非补贴北洋海防建设。虽然挪用的钱款是不是南北洋建设的海防专款。尚无直接证据。但在清政府宁愿耗费巨资修建颐和园、追求安逸享受的情况下。北洋海军难以获得及时发展。最终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68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海军,衙门,海防,光绪,颐和园,经费,北洋,专款,水师,慈禧
没想到大家都对慈禧拿海军经费修园子了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不懂不要胡说八道。慈禧挪用海防经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有无数铁证。没有什么质疑的必要。当时光绪就要亲政。慈禧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