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大宋朝送银子是没得说的。1004年。和契丹签了个合约。每年向契丹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一送一百多年。到了1159年。蒙古(原提问如此。误。当是指金人)打过来。大宋朝成了蒙古(原文如此。当是指金国)的藩属国。长江以北全部割让。每年再进贡银子二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能不能研究一下宋朝到底送了多少银子?
每年给对方一定数量的财物。是两宋王朝维系与周边政权(辽、西夏与金国)和平关系的一项重要手段。
这笔财物一般统称岁币。实际上它是三种东西:给辽国的先称“岁币”。后称“岁贡”。给西夏的叫做“岁赐”。给金国的则先称“岁贡”。后称“岁币”。
一、给辽国的岁币与岁贡
先说向辽输送财物。
中原政权向辽国输送财物以维系和平关系。始于五代时期石敬瑭所建立的后晋。《辽史》里说。后晋依赖辽国的军队才得到天下。所以对辽国施以“臣礼”。以辽国皇帝为父皇帝。“割地以为寿。输帛以为贡”①。具体来说就是每年给辽国进贡30万匹帛。
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财物。始于宋真宗时代的“澶渊之盟”。与后晋的情况不同。《辽史》没有将北宋输送过来的财物定性为“贡”。辽圣宗的本纪里的说法是:北宋派人来请和。“以太后为叔母。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1005年)宋岁币始至。后为常”②。将辽国太后奉为叔母。用意是间接将宋辽两国皇帝定性为兄弟关系。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输银”、“岁币”字样则显示二者的政治地位均等——至少在字面上是平等的。并非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
不过。这种字面上的平等关系。仅仅维持了不到40年。宋仁宗时代。1037年。趁北宋与西夏交战之机。辽军再次南侵攻占了北宋十座城池。随后。宋辽两国再启和谈。北宋试图通过增加岁币的方式来拿回丢失的城池。辽国则以武力恫吓。要求将岁币重新定性为“进贡”。《辽史》称。北宋不得已“乃从之。岁币称贡”③。负责与北宋谈判的耶律仁先将谈判结果送回辽国。“文书称贡。……帝喜。宴群臣于昭庆殿”④。可见“岁币”改为“岁贡”。在辽国君臣看来是一次巨大的外交胜利。
从1005年到1042年。北宋对辽的岁币标准。是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此外辽国还预借了3万两银子与3万匹绢没有归还。也就是说。这38年间。宋朝向辽国输送的财物。共计银383万两。绢763万匹。从1043年到1122年(宋军伐辽)。北宋对辽的岁贡标准。是每年银20万两。绢30万匹。也就是说。这79年间。北宋向辽国输送的财物。共计银1580万两。绢2370万匹。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加起来。一共是1963万两银子。3133万匹绢。⑤
辽代画家胡环《出猎图》
二、给西夏的岁赐
北宋向西夏输送财物。也始于宋真宗时代。1006年。也就是与辽国达成和议输送岁币的第二年。北宋册封党项首领赵德明为西平王。每年“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
1038年。李德明之子元昊建立西夏。与北宋屡启战端。到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定和约。元昊以“夏国主”的名义向北宋称臣。北宋则以“岁赐”的名义每年向西夏输送固定额度的财物(岁赐正式运作始于次年)。据元昊给北宋的《誓书》:
“朝廷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进奉乾元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贡献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赐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及赐臣生日礼物:银器二千两、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⑥
“乾元节回赐银”指的是宋仁宗生日赏赐。“贺正贡献回赐银”指的是新年赏赐。“仲冬赐时服银”指的是冬至节赏赐银子购买冬装。也就是说。北宋以“岁赐”名义每年向西夏输送的财物。共计包括:银7.2万两。绢帛15.3万匹。茶3万斤。合计是25.5万(两匹斤)。
由“岁赐”与“称臣”构筑起来的宋夏和平。大致维系了约36年(期间也有许多的小规模冲突)。1081年。宋夏两国再度开战。岁赐也随之中断。直到1089年才再度按旧标准恢复。1097年。因西夏军队不断侵扰边境。北宋再度中断“岁赐”。直到1100年才再度恢复。额度仍是旧标准。但这次恢复也只维系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北宋以“岁赐”的名义向西夏输送财物。共计持续了约48年。共耗费银345.6万两、绢帛734.4万匹、茶144万斤。
黑水城出土西夏武士像
三、给金国的岁贡与岁币
南宋向金国输送财物。以维持两国关系。始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也就是1142年。上一年。两国达成和谈协议。宋高宗向金国皇帝称臣。允诺岁贡银、绢各25万两匹⑦。本年。金熙宗正式派使者南来。“以衮冕圭册。册宋康王为帝”⑧。也就是册封赵构为宋朝皇帝。据此。南宋降格为藩属国。金国则升格为宗主国。但南宋官方史料屏蔽删除了宋高宗接受金熙宗册封这一史实。
上述岁贡标准只维持了二十一年。宋孝宗即位后。于1163年启动“隆兴北伐”。给金国的岁贡自然也随之中断。1164年。两国重新签订“隆兴和约”。新和约有三大变化:(1)变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也就是取消了两国的宗藩关系;(2)废除“岁贡”名义。改为“岁币”;(3)岁币额度下降。变更为每年向金国输送银20万两。绢20万匹。
四十二年之后。1206年。宋宁宗再次启动“开禧北伐”。岁币输送中止。1208年。北伐因南宋内乱而归于惨败。宋金两国重新签订“嘉定和约”。新和约有两项变化:(1)叔侄关系改为伯侄关系。金国由南宋的叔叔变成了南宋的伯伯;(2)岁币额度增加至每年银30万两、绢30万匹。并赔偿金国军费300万贯铜钱。
新额度的岁币只输送了四年。1211年。成吉思汗率军南侵金国。金军节节败退。北宋测度情势。自1212年起即不再向金国输送岁币。1234年。金国被蒙宋联军攻灭。次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开启了持续三、四十年之久的宋元(蒙)战争。期间。南宋曾向元廷提出过称侄、称侄孙乃至称臣的请求。试图以输送岁贡的方式来维持两国关系。但未能得到应允。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宋恭帝递送降表。发布投降诏书。南宋走到了末路。
也就是说。从1142年到1162年。这21年间。南宋向金国输送财物。共计银525万两。绢525匹。从1164年到1205年。这42年间。南宋向金国输送财物。共计银840万两、绢840万匹。从1208-1211年。这4年间。南宋向金国输送财物。共计银120万两、绢120万匹。合计。在67年的时间里。南宋向金国输送了1485万两白银、1485万匹绢。外加300万贯铜钱的军事赔款。
金宣宗1214年送岐国公主前往蒙古和亲。图片出自拉施特《史集》
四、岁币占宋朝财政的比例
无论是叫岁币。还是叫岁赠或者岁贡。终归都是在以财物赎买和平。
所以。两宋之人对岁币的评价。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认为。付出的岁币数额。只是开战军费的百分之一二(宋仁宗时代的大臣富弼之言)。甚至不及开战军费的百分之一(宋真宗时代的大臣王旦之言)。另一种评价则认为。付出岁币对国家而言。是一种极大的屈辱。也等于是在助长敌国的贪婪与实力。
这两种意见都是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来做论断。但很多因素无法做定量分析。自然也就难有定论。至今仍是一个争议话题。本文也只能就岁币规模与北宋财政收入的比例。做一点粗糙的分析。
下表是北宋1064年的财政收入统计。数据见于时人蔡襄的《论兵十事》⑨:
类别
总收入
钱
36822541贯165文
匹帛绢紬8745537匹
粮
26943575石
草
29396113束
前文已有计算。北宋时代。给辽国的财物输送共计是1963万两银子。3133万匹绢;给西夏的财物输送共计是银345.6万两、绢帛734.4万匹、茶144万斤。合计就是2308万两白银。3867.4万匹布帛;144万斤茶。
北宋白银与铜钱的兑换价。名义上1两白银等于1贯铜钱(1贯一般等于1000文铜钱。北宋某些时段也曾规定一贯等于770文)。但实际上波动非常之大。比如:1007年。朝廷给河东的士兵赐银。是按每两银子等于750文铜钱来换算的——意思就是。士兵名义上得到了1两银子。但拿到手的却只有750文铜钱;1046年。邛州的民间银价已上涨至1两银子超过3000文铜钱;朝廷的官定折价仍是1两白银等于900-1200文铜钱——意思就是。民众折银纳税时。如果原本是3000文铜钱的税额。按市场银价他只需要给朝廷缴纳1两银子;但按朝廷强行规定的银价。他就需要缴纳3两左右银子了。⑩
再介绍一组数据:
(1)1027年。四川的市场银价是1两银子等于10-20贯小铁钱。
(2)1040-1042年。开封及陕西的市场银价是1两银子等于2000文铜钱。
(3)1044年。给西夏的岁币25万匹两。折算为铜钱是40万贯。也就是1两银子等于1600文铜钱。
(4)1110年。开封城内1两银子约等于3300文铜钱。
(5)1116年。开封城内1两银子约等于1600-2000文铜钱。
(6)1123年。赵良嗣答应给金人岁贡50万匹两银绢。合1百万缗铜钱。也就是1两银子等于2000文铜钱。⑪
不难看出。在市场上。1两白银远不止1贯铜钱。在北宋是一种常态。其中的(3)(6)两项数据最有参考价值。因为它们是宋朝官方在向西夏、金国输送或许诺岁币时。所拟定的兑换标准。在这两个兑换标准中取一个中间值。也就是1两银子等于1800文铜钱。应与当日的事实相差不远。
如此。也就可以知道:
(1)从1005年到1122年。这117年间。北宋输送给辽和西夏的2308万两白银。相当于4154.4万贯铜钱。是北宋1064年财政收入铜钱部分的1.13倍。
(2)这117年间输送给辽和西夏的3867.4万匹布帛。相当于北宋1064年财政收入中布帛部分的4.4倍。
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已相当于北宋每年财政总收入的2%左右。
如果再考虑到徭役成本——北宋须负责将财物运至边境指定地点。再与辽、西夏方面交割。民众的负担会更重。毕竟。银两绢帛均须依赖东南与西南。这也是为什么宋仁宗时代的官员田况。会在奏折里说:朝廷给辽国岁币五十万两匹。已是“脧削生民。输将道路。疲弊之势。渐不可久”。为完成这项财物输送。百姓既要出钱。又要出力。负担并不轻松。
南宋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按辛弃疾在1170年奏章里的说法。南宋给金国的岁贡。折算为铜钱是“二百余万贯”⑫。约等于南宋财政收入的3%。再加上徭役成本。民众的负担同样不能算轻。
注释
①《辽史·张砺传》。
②《辽史·圣宗本纪五》。
③《辽史·刘六符传》。
④《辽史·兴宗本纪二》。
⑤朱瑞熙:《宋朝的岁币》。收录于《岳飞研究》第3辑(1992)。
⑥《长编》卷一五二。庆历四年十月己丑。
⑦《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
⑧《金史·熙宗本纪》。
⑨图片引自黄纯艳《宋代财政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88页。
⑩王文成:《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⑪《北宋银价变动简表》。同上。第175-178页。按《宋史.食货志下五》的记载。北宋的散茶价格约为每斤10文钱到120文钱不等。这意味着144万斤茶在岁币总量中占的比例颇小。至多约17万贯铜钱。
⑫辛弃疾:《美芹十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68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北宋,铜钱,财物,西夏,银子,南宋,金国,辽国,真宗,宋朝
没想到大家都对两宋三百年,总共送给辽、金、西夏多少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大宋朝送银子是没得说的。1004年。和契丹签了个合约。每年向契丹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一送一百多年。到了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