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
中国自从清末铸造银元开始。到建国时期废除银元使用纸币。前后不下50年时间。
而其实中国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就开始流行洋人使用的银元。
比较有名的是鹰洋。也叫作墨西哥鹰洋。
这种大洋非常可靠。重量27.07克。含银量高达95.30%。一度成为中国的主要大洋。
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这样算来。中国使用大洋的时间超过100年。
除了清朝和民国官方铸造的若干银元以外。各地军阀、土皇帝都有大量制造银元。
所以。中国民国时期的银元份量、成色都有不同。这对于当时做生意的人来说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往复的识别。
鲁迅的朋友。日本书商内山完造写过日记。萨沙当时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大体是。内山完造在上海做了黄包车。随后给了黄包车夫一块大洋。车夫随后找了钱。
但内山完造前脚刚走。后脚车夫追上。指责他给的不是袁大头。而是另外一种大洋。
这种大洋含银量较小。重量较轻。所以价格较低。让内山完造将多余的钱退给他。
因内山完造从来就没有过这种大洋。他认为是车夫讹诈。双方就争论起来。
最后以车夫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所以。你说一块大洋等于多少钱。没有办法算的。
我就以著名的袁大头为例。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普通男性工人月薪大概是8到10块大洋。勉强能够养活一家三口。但不能遇到大事。比如患重病或者什么意外。而且如果孩子很多。比如四五个。那么经济会很拮据。
如果想要家里宽裕一些。家里妇女最好出门干活。比如做保姆之类。月薪大概是五六块大洋。还包吃住。也就是说。这笔钱是纯工资。当然。你也可以晚上回家。一般晚上是不需要女仆工作的。
这样一来。家里就宽裕一些。
我们按照今天来类推。2018年上海平均工资。月均7832元。
当然。这是所有人平均工资。不是工人。而工人工资应该还会低一些。应该是6000多元。
按照8到10块大洋类推。差不过一块大洋就是600到800元。
很多人用粮食的价格来推算大洋。其实这是不对的。
清朝民国时期。中国始终陷入粮荒中。粮食价格较高。人民收入主要用来吃饭。
而今天中国人吃饭早已不是问题。粮食价格是很低的。
至于铜元。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我们以光绪元宝为例。大概是100个铜元换一块大洋。但其他铜币价格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没办法说。
其他观点:
很多人或许以为银元是民国时期的专属货币。可实际上银元却是一种舶来品。而且银元在中国流通也并非始于民国。
清朝早在光绪年间就已经设计并铸造发行了银元。那时的银元还非常具有中国特斯。币面印着一条龙。所以这个时期的银元也被称为“龙洋”。
不过。中国一开始所使用也不是龙洋。而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也就是被称为“鹰洋”的墨西哥银元。
墨西哥银元之所以被称为鹰洋。则是因为币面印着一只鹰。鹰洋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1912年进入了民国时期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于1914年开始铸造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这一时期的银元也因此被称为“袁大头”。
这些有着不一样称呼的银元。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拥有同等价值。具有一样的购买力。
每一块银元含银量为七分三钱。银元之下还存在着两种辅币。一种是被称为“小洋”的银角。一种则是铜元。
银元、银角和铜元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不过。我们不能单纯地用十进制将它们进行转换。
一块银元并不等于10角银角。一角银角也不一定等于10个铜元。
铜元也被称为铜板。铜元的发行实际上很混乱。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铜元。既有清朝发行的铜元。也有民国发行的铜元。
铜元的币额也不一样。可能是10文。也可能是50文。这才导致了银元、银角和铜元之间转换的混乱。
寻常百姓之家一般生活所用都是铜元。能够用银角和银元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鲁迅先生在1919年之时曾经为了安置入京的家人。花了3675块银元购买了一套“三进四合院”。
鲁迅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350块银元。一年下来是4200块银元。也就是说这座四合院差不多花了他一年工资。
虽然当时鲁迅先生已经算得上中等偏上的高收入人群了。可他为了买这座四合院。还得卖了绍兴老宅。
后来到了1924年。鲁迅又花了800块银元买了另一座约400平方米的四合院。
如今想要再在北京买一座400平方米的四合院。怎么也得上亿了。
这么一对比。当年鲁迅所花的800块银元。可以换成多少人民币?那1块银元怎么也得相当于12.5万人民币了。
不过。房价毕竟太过特殊。很难作为一个衡量银元价值的参照物。
上世纪上海名医陈存仁先生曾经在传记《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写到过有过银元之事:
“我在中医专门学校读书的时节。每月由四伯父给我零用钱二元。包括鞋袜及膳费车费。那时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铜元八枚。要是吃得丰富一些。要小洋二角。”
当时的陈家可是上海富户人家。从陈存仁每个月生活费高达2块银元就能够看得出来。
如果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想要每个月拥有2块银元的生活费。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而当时1块银元可兑10角小洋。可兑300个铜板。也就是说陈存仁每个月生活费就多达600多个铜板。
他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8个铜板。那么600个铜板就至少可以吃75顿陈存仁所说的“省俭一些”的午餐。
如果一个人每天只吃两顿饭。这2块银元够他吃两个半月。
况且陈存仁这样的富家少爷眼中的“省俭一些”。那颗跟寻常人家的孩子眼中的省俭不是一个概念。
倘若换到现在的话。一个人一天支持两顿饭。每一顿是20块人民币的话。75顿就是1500块人民币。
这样一对比。那么陈存仁手中那2块银元就相当于1500块人民币。1块银元也就大致相当于750块人民币。
陈存仁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当中还写到了另一件事。也就是陈家绸缎铺的工作人员的工资。
绸缎铺工资最高的掌柜每个月的工资不到8块银元。普通正式员工工资是4块到6块银元之间。
而工资相对更低的学徒。每个月2角小洋。一个已经满师了可以出师了的学徒每月也才1块银元。
陈家绸缎铺既然是在上海。那我们就以上海来说。
2020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为2480元人民币。倘若将学徒每个月2角小洋的工资视为当时的最底工资的话。那么这2角小洋自然就相当于今天2480元人民币。
再以十进制将2角小洋转换成0.2块银元。那么以最低工资标准进行对比的话。1块银元就相当于12400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倘若是从房价或者最低工资标准去转换1块银元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的话。数值都偏大。
尤其是以房价进行对比。很难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
反而是从最不可或缺的“吃”来对比的话。所得出的数值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也就是1块银元相当于750元人民币。
而鉴于1块银元多数时候可兑120个铜板。又可得出1块银元最低相当于300元人民币。
所以。民国时期1块银元大致可相当于今天的300元至750元不等的人民币。这还得取决于当时的物价。
其他观点:
小时候看过电影《一文钱》还是《陈三两》忘了。里面有一句唱词。就知道一文钱值多少钱。唱词如下:
一文钱买豆腐吃三天;
买个老母鸡天天下蛋。
这回你知道一文钱值多少钱了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69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银元,铜元,大洋,鹰洋,人民币,车夫,中国,省俭,每个月,铜板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国时,一文钱和一个大洋大概等于现在多少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中国自从清末铸造银元开始。到建国时期废除银元使用纸币。前后不下5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