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人合一”?
原创

什么是“天人合一”?

好文

热门回答:

“天人合一”是我国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家各自阐述的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中的“天”指天空、天道、自然大道(地)。“人”指人道。道德。“合一”是指天地人合一。“天人合一”所表达的就是中国哲学思想。

我国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主创人庄子曾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这个意思就是“天人合一”。只是没单独指出来而已。

《庄子·达生》中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这句话在《易经》中有所体现。《易经》学说把人放在“天地人”的中心地位。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天之道为阳阴;地之道为刚柔;人之道为仁义。天地人各循其道。以人道为中心。又相互联系、对应。形成了一种无可挑剔的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道地道是生成原则。而人之道是实现原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大自然中。生成与实现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则。

其他观点:

“天人合一”一直以来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非常重要的世界观。或者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特征。但是“天人合一”这个说法。其实是在宋代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也很少被提及。虽然在不同时代的古典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与所谓“天人合一”相近或相似的表达。但它的含义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各种与“天人合一”相似或相近的表达。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

所以简单说:

第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中国古已有之。但“天人合一”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世学者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总结发展出的一个说法。并且又为我所用地。进行了重新定义。

第二。“天人合一”的思想或者概念。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被认为是传承有序的。非常重要的。或者主要的中国文化特征。是大约20世纪以后。经过一些现代学者的再度引申发挥后。才开始被称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所谓“核心价值观”的。

那么“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致概括起来有四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为:

所谓“天人合一”的本意。是说“天人一体”。“天人不分为二“的意思。比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里的所谓“天”指的就是“自然”。按今天的话说。大概的意思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万物与人和谐共生。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所以季羡林先生说。他认为“天人合一”的意思。就是“人与自然要成为朋友。不能成为敌人。”

第二种理解认为:

所谓天人合一的本意是说“天人感应”的意思。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天人感应”论认为。所谓“天”是有意志的。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也能感动天意。由此二者合而为一体。

简单说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论”。最早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子思、孟子首先提出的。到汉代儒家董仲舒继承了这个理论。把其发展为了“天人感应论”。

这个“天人感应论”。是与所谓“天人之分说” 相对应的。而“天人之分说”是荀子的观点。它的意思是说“天道”与“人道”。或者说“自然”与“人为”。是不同的和有区别的。它们既不相通也不感应。

荀子说:“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意思是说:只有明察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分别。才可以说是高明的人。简单说“天人之分”说认为。自然界有其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存亡。也与人类社会的疾病灾难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会主宰人的命运。但是“天人之分说”认同人是可以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按荀子的话说就是“制天命而用之”。

很明显。“天人一体论”中的“天”指的是“自然”;而“天人感应论”中的“天”指的是“有意志的神”。是“自然神”。“天人一体”说的是“天人不分为二。天地与我并生”;“天人感应”说的是“天是神。人要敬畏天。敬拜神”。

之所以把“天人合一”理解为是“天人感应”。之所以把“天”理解为“自然神”。而不是“自然界”或“自然万物”。是因为持“天人感应”论这种观点的。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源很有可能与中国原始文化中的自然崇拜、天地崇拜有关。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的想象。最初很有可能来自远古“降神”的经验。人在一种神秘和癫狂的精神状态中。感受到了“和神合而为一”。所以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想法。这应该是来自巫师的经验……

第三种理解认为:

“天人合一”的本意。指的是“人道即天道”、“民意即天意”的意思。比如《尚书·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意思是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样子。就是天所看到的听到的。这“人意”就是“天意”。因为“上天会顺应人意”。

这里所说的“天”含有“天道”的意思。但是这里的所谓“天道”。不是天道支配人事。也不是人事感动上天。而是说天道顺应人意。从人之所意就可知天之所意。人之所意。就是天之所意。

“人道即天理”。这听着似乎已经有点“人本主义”的意思了。所以说这是现代学者对天人合一的的引申和再诠释。

当然《泰誓》也被认为是汉代所做的伪书。并非尚书原篇。但即便是伪书。至少这个说法也可以被认为是来自汉代。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就不展开了。

第四种理解认为:

“天人合一”的本意指的是“天人相应”的意思。所谓“天人相应”。简单说就是“人与自然可以互相参证”。“天”与“人”的本质、属性、结构和规律都是相同的。可以通过人理解天。人是什么。天就是什么;人是怎么回事。天就是怎么回事;人的性质就是天的性质。反过来也成立。天的性质就是人的性质。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是微缩的宇宙。宇宙是放大的人。“人即宇宙。宇宙即人”。这种观点的论据主要来自医家理论。比如《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与天地如一”。

所以大致说来。古人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意思至少有四种并不相同的含义。这大致也是现代学者在解释所谓“天人合一”时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但是有一个问题。虽然这些古代典籍中的相关记载。也确实都包含有与“天人合一”相近的意思或者表达。但是它们全都并没有明确地使用“天人合一”的这个说法。只是表达了他们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和看法。

而真正最早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说法的。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宋代的理学家张载。就是那位著名的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先生。当然横渠先生对“天人合一”的解释。也并不是他所首创。也是对前贤思想的归纳提炼。但张载是在他的著作《正蒙-乾称篇》中。首次明确提出和使用“天人合一”这个说法的。他的原话是。“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简单说。他的意思是说。诚属于天道。明属于人道。因明致诚。因诚致明。即天道与人道互为因果。所以“天人合一”。

张载在人性论方面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地之性”是指人性中先天性的因素。他认为是善的。“气质之性”是指人性中后天性的因素。他认为有善有恶。但后天的“气质恶者”。可以通过学习以变化气质。从而恢复人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所以简单说。张载的人性论认为。“人性先天本善。后天有善有恶。但恶可以通过后天的人为努力变恶为善”。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对“天人合一”的解释是:“诚者。天之实理;明者。性之良能。性之良能出于天之实理。故交相致而诚明合一。”意思也是说“诚”是天道。而“明”是人性中的“天地之性”。就是“善”性。而人之“天地之性”就来自天理、天道。所以人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就可以做到变恶性为善性。而人之善性就来自天理天道。所以人就可以和天“天人合一”。

《正蒙》是张载最主要的哲学著作。“蒙”指的是《易经》64卦中的第4卦《蒙卦》是“蒙昧未明”之意。正蒙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启蒙。《正蒙》主要的内容就是以儒家学说。批判佛道思想。

虽然张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说法的思想家。但是张载似乎也并没有把“天人合一”看作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命题或者思想理论。因为张载在提到“天人合一”时。有时说“天人合一”。有时说“天人一物”。有时又说“以合天地之心”等等。有好几个不同的说法。而且他也只是在比较儒家和佛教理论区别时。谈到了所谓“天人合一”。在他的著作中的其它地方。天人合一并没有被反复提及和阐释。很显然在张载的书中。“天人合一”并没有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而加以阐述论证。

其实也不仅是张载。从宋到清这大约八百多年间。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重要学者。把“天人合一”当作非常重要的文化理论命题阐述。更没有人把“天人合一”。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所以历史地看。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众多思想之一。既说不上是主要的。也说不上是核心的。“天人合一”的这个说法其实完全是因为现代学者的各种为我所用的引申与演绎。才被发展成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

但是问题是。今天我们在说“天人合一”时。究竟说的是哪一个“天人合一”呢?是张载所说的“天人合一”呢。还是各位学者自己理解发挥的各种“天人合一”呢?因为事实上不同含义的天人合一。代表着并不相同的意义。

其他观点:

简单说。就是形上与形下的辩证统一。是人对世界及自身认知的高级形态的表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9:09

    天人,天道,天地,是说,自然,感应,的是,说法,张载,儒家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9:09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是“天人合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9:09

    “天人合一”是我国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家各自阐述的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中的“天”指天空、天道、自然大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