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凤阳有个读书人叫杨三郎。一日远游。他告诉妻子李氏。自己很快就会回来。然而过了半年之久。仍然没有消息。
李氏独守空房。有些想念丈夫。思想间。更是辗转难眠。这时忽然听到窗外有响动。跑出去看。一女子缓缓的向她走来。对她说:“姐姐这是想念自己的丈夫了吧。你跟着我。我带你去见他。”
李氏还在犹豫。那女子却拉着她就走。女子走得极快。李氏有些跟不上。于是说想回家换鞋子。那女子说:“姐姐不如穿我的鞋子吧?”李氏穿上鞋子之后果然合脚了许多。步子也迈得更大了些。
二人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见前面有一人身骑白马而来。妻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丈夫。连忙上前与丈夫相见。丈夫见妻子竟然来了。非常惊讶。二人正说话间。那女子对他们说:“我家离此地不远。你夫妻二人阔别已久。不如去我家小叙一下吧。”
夫妻二人推脱不开。于是跟着那女子去了她的家里。三人行走间。见一小村庄。左拐右转间就来了一庭院之内。那女子进去唤醒了丫鬟。让他去准备酒菜。转身笑着对夫妻二人说:“今夜月光皎洁。在外面的小石桌上坐着正合适。就不进去了。”
杨三郎将白马拴在身后的槐树上。三人坐在小石桌旁聊着天。不一会儿。丫鬟端上了酒肉。三人边吃边聊。
可说来也奇怪。那丈夫许久未见自己的妻子。本该互诉衷肠。此时却不怎么理会。目光灼灼地一直盯着那女子看。那女子眉目间也频频暗送秋波。二人更是频繁推杯换盏。
没过一会儿。二人就喝了两壶酒。妻子只是坐在席间一言不发。本来肚中有些饥饿。看着自己的丈夫和那女子聊天。有些气不过。就没了胃口。而自己的丈夫三两壶酒下肚以后。和那女子举止行为更加放肆了。二人眉来眼去。丝毫不将妻子放在眼里。
丈夫突然开口对那女子说:“不如你给我唱首歌吧。”那女子拿着象牙箸。对着石桌开始敲打。口中唱起了隐晦的歌谣: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红绣鞋儿占鬼卦。
一曲唱罢那女子害羞地低下了头。不断的用余光看着杨三郎。李氏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却怎么也没有办法。
良久之后。那女子装醉退席。说想要进内房休息。杨三郎此时已被迷得神魂颠倒。也赶忙跟了进去。二人在房间内追追闹闹。说着一些暧昧的话语。
杨三郎说话间。将自己与妻子的所有私事全告诉了那女子。妻子在窗外听的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实在听不下去。只能气鼓鼓的离开了。
可是刚走没两步。迎面碰到自己娘家的胞弟。便向他倾诉这件事。胞弟听完后气得直跺脚。拉着姐姐。就去找杨三郎。
回到那庭院。杨三郎果然还和那女子在房内私会。胞弟听着他们的话语。气得更甚了。拿起旁边的石头就朝窗户那砸去。只听房间内那女子大叫:郎君。“你的头怎么破了?”
李氏听到此话急的打转。埋怨的对胞弟说:“我只是让你给我出气。可没让你将他打死啊。”
那胞弟见姐姐此时还在维护自己的丈夫。转身就走:“让我来出气的是你。埋怨的也是你。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氏见胞弟要走。赶忙抓着袖子不放:“此地离家这么远。你若走了我该如何回去啊?”
胞弟还在生她的气。把她往后一推。自己便翻身上马了。李氏被推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恍然间梦醒了。自己还躺在床上。原来刚才那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正思考间。突然听到门外有响动。出去看。竟然是丈夫骑个白马回来了。
没过多久。胞弟也来了。说昨晚梦到姐夫。赶忙来姐姐家看。
三人坐下一起聊天。这才发现原来昨晚三人做的是同一个梦。只是三人怎么也搞不明白。那女子究竟是何人?
暮有话说
其实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蒲松龄用来反映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地位的情节。
比如说。丈夫和那女子在推杯换盏并且相互调情。作为妻子的她坐在旁边却不敢说话。
其次。丈夫都和那女子一同进入房间了。他在外面也只能生闷气。而不敢阻止。
最后。她的胞弟给她出气。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担心的是丈夫是否受伤。
也许蒲松龄可能只想写的是。那女子作为妖怪的一系列行为。可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强烈建议读蒲松龄原著《凤阳人士》。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其他观点:
《凤阳士人》是《聊斋》中少有的没有鬼怪的一个故事。但却比那些可以看得见的妖魔鬼怪更让人惊慌。故事的本身也更加吊诡奇异。太多的细节令人细思极恐。一言以蔽之:《凤阳士人》是三个人的异床同梦。是古代版的“盗梦空间”。不在同一个地域的三个人可以同时做一个相同的梦。细想一下是不是挺毛骨悚然的?
一、《凤阳士人》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凤阳有个男子对妻子说。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结果这一走竟然长达半年。一日入夜后。思念丈夫的妻子突然见一位穿戴华丽的女子推开门帘走了进来。她告诉这位妻子说可以带她去见夫君。
两个女子步行一会。男子之妻只觉乏累的很。孰料这个陌生的女子竟将自己的鞋子脱了下来让她换上。男子之妻只觉穿着格外舒适。不一会果然看到了夫君骑着白马就在前方。
三个人随后来到了神秘女子的家。男子与其开怀畅饮。丝毫不把妻子放在眼里。而妻子也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多说一句。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番之后。男子与神秘女子竟眉目传情起来。这女子对着男子唱起了情歌。“望穿秋水。不见还家”“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情至深处。两个人竟旁若无人般地向卧房走去。男子之妻呆了片刻后。也跑到了窗下偷听。便如当年尤氏在天香楼外偷听贾珍的混账事一样。男子之妻也听到了夫君和那女子的欢好之声。
然而。真正让男子之妻羞愤的是。其夫君将“与己素常猥亵之状。尽情倾吐”。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男人将他日常与妻子在床榻上那点事都说出去了。果然是再美的王熙凤也敌不过一个多姑娘。
又气又羞的妻子愤怒地转身离去。没走几步她就碰到了自己的胞弟三郎。便向弟弟诉起苦来。三郎二话不说。拿着石头就向窗户砸去。竟然将姐夫的脑袋砸破了。
男子之妻埋怨弟弟下手过狠。三郎气不过和姐姐争吵几句。恰在此时。男子之妻的梦醒了。
如果这只是个普通的梦也就算了。偏偏是相同的内容出现在了三个人的梦中。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女子梦醒的第二天。这位凤阳士人真的骑着白马回家了。恰巧弟弟三郎也来家中探望姐姐。女子将自己的梦境讲了出来。没成想她的夫君和弟弟。竟然在昨日做了和女子一模一样的梦。三个人不禁失声大笑起来。笑了片刻。全部面如土灰。
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奇巧的事?这位神秘的女子是谁?那位被打破头的人又是谁?这究竟是梦还是梦游呢?
二、《凤阳士人》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这个故事有太多值得推敲的细节。每一处细节似乎都如《红楼梦》中的诗词。蕴含着深意。
第一。换鞋子的暗示。神秘女子在唤凤阳士人之妻前去寻夫时。妻子因见女子健步如飞便提出回去换双合脚的鞋。而神秘女子却很大方地将自己的鞋子借给了对方。是的。不是“给”。是“借”。
因为她说“归有代步。乞赠还也”。言外之意就是。等你回去了就有代步的马可以骑了。记着把这双鞋再还回来。而我们看完故事便可知。这位妻子回去的很快。只要梦醒即可。那么鞋子是否仍被妻子穿在醒来后的脚上呢?我们未可知。
都说女人如衣服。这双“鞋子”就好比这位夫君。两个女子仿佛做了个交换。用“鞋”换一场“邪”的梦。最后竟将自家夫君借出了一晚。
第二。曲子的暗示。酒局上。神秘女子唱的曲子浪漫且邪祟。男子听了自然是神魂颠倒。他的妻子则是百般不是。尤其那一句“红绣鞋儿占鬼卦”。是不是又和借出的那双鞋子对上了?
在古代。通常什么样的女人会唱曲呢?思及此。神秘女子的身份是不是呼之欲出了?或许。这场艳遇就是凤阳士人在出游之时真实发生的也未可知。
第三。三郎的出现。这是三个人的同一场梦。除了夫妻二人外。第三个人就是三郎。人如其名。他是故事中的第三者。是破梦者。因为他的出现才终结了妇人的这场不欢之梦。
第四。神秘女子的意义。神秘女子可谓是个“意淫之人”。她可以是凤阳士人所期待的生命中的一场贪欢。也可以是男子之妻内心的恐慌映照。总之。她的美好与魅惑都是人间的蛊诱。是人性深处的恶念和贪婪。
三、笔者小结
我们知道。《聊斋》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同情。而《凤阳士人》最想说明的恰是古代女子的卑微地位。比如这位可怜的妻子。见到丈夫与其他女子暧昧不清也不敢多言。哪怕撞见了丈夫的私情也不敢去质问。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女性形象啊!
“梦”向来是最让人费解且难以捉摸的一种生理现象。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遇见的梦魇。以及经常见到曾经梦到过的场景。这些都是难以用科学的论断给出明确解释的。
一本《周公解梦》。是古人对梦境的解析。或者是一种概率的推断。《凤阳士人》恰恰就利用了人们对“梦”的企图堪破。讲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梦。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悬念。也让其成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87版的《聊斋志异》曾删除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水莽草》。上一篇问答我已写过。此处不多赘述。另一个就是《凤阳士人》。而这位人妻的扮演者正是87版《红楼梦》中宝钗的扮演者张莉。神秘女子则由王璐瑶饰演。据说。因为拍摄这集时。导演的丈夫去世。悲伤之余就没有完成拍摄。就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成为了一颗“遗珠”。实在是让人叹息。
我是雪忆柔。文字是灵魂的歌者。指尖在书海中起舞。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关注我吧!
其他观点: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纠正题主一个错误。应该是《凤阳士人》。
回到正题。《凤阳士人》是一篇以梦境为主线。以女性视角表达出封建社会下男女情欲的本质上区别。也深层的揭示一夫一妻多妾的环境中女性陷入维系自身婚姻的难题。
在凤阳有位读书人。出门求学十几个月了无音讯。妻子在家日夜忧心。一日夜晚。出现一位美女。要带她去找寻读书人。因妻子走路缓慢。跟不上美女的步伐。于是美女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妻子穿上。
果然没有过多久。便见到的骑着白驴的读书人。由于大家都非常劳累。美女相邀夫妻二人到家里休息。没有想到读书人暗生情愫。读书人与美女当着妻子的面在卧房中行夫妻之事。
老婆伤心之余。遇到了自己的三弟。三弟听闻。大怒。抱起大石头砸向卧房。读书人受伤。妻子心疼。三弟愤怒之下推到妻子。梦醒!
第二天。读书人回到家中。三弟听闻姐夫归家。前去探望。闲聊之余。得知三人做了同样的梦。只是不知那美女是何人?
整个故事将梦境与现实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假亦真时真亦假”的想象。以“三人同梦”表现出了夫妻间情真意切。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本身的爱情。亲情观。
“做梦”是人在睡眠时所做出的一种生理现象。古代人认为梦与“感知。记忆。思绪。情感。性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东汉时期王符写到
“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昼夜所思。夜梦其事。”
由此可见。作者以妻子梦见读书人与美女行夫妻之事。便是她一直忧心所在。在当时女性潜意识里。男人总是期盼着艳遇。尤其是在男权主义盛行的封建社会下。女性无论是“经济。精神。心理”等对男性都有着一定的依赖性。
在文中作者构架“二人同梦”也反应出男人也同样如此。古代文人在写故事时。大部分会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一辈子几十年的时间用于科举之路。与妻子聚少离多。那么《凤阳士人》中的梦境。融入了蒲松龄现实中无法完成的理想。从而依托梦境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觉丽人行迅速。女步履艰涩。呼丽人少待。将归着复履。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
“履”这里指鞋子。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写“换履”一事?至唐朝以来。女性裹脚并以“三寸金莲”为美。一双精致小巧的脚更是能够成为取悦男人的工具。因而。小脚与鞋子也成为了当时女性极其私密的物品。是绝对不会轻易展示在外人面前。
在文中。美女居然肯把鞋子换给妻子穿。从而隐喻了“二女共侍一夫”。美女跟着唱到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红绣鞋儿”作为私密之物。在这里就是明着暗示读书人。这读书人自然心领神会。于是就有了两人当着妻子的面行夫妻之事。
这里就深刻反应了在封建礼教下对男人是极其宽容的。男人对现实中婚姻是存在不满的。在古代封建社会下。女性教育缺失。性格懦弱。少有涉世等等因素的干扰下。大多数女性都只是在家相夫教子。
这个时候。文人们内心极其渴望有一位思想贴合的红颜知己了。在这个梦境中。就折射出作者内心渴望真实的。美好的现实。或者意味着对某种事物的不满情绪的宣泄。渴望得到改进。
《凤阳士人》中的美女形象和以往作者的故事不同。在这里美女并无尔虞我诈的心态。在文中与读书人偷欢在作者看来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从而暴露出封建社会的本质。
同时以“美女与读书人行夫妻之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由于长久的分开。夫妻之间对“夫妻之事”的渴望。从而以“梦境”的方式出现。其中之意就不言而喻了。最后梦醒。一切回到现实。
结语;在封建社会下。由于男女实质上差异。往往婚姻中悲剧的缔造者是男性。而最后却由女人承担了所有。最后以“不知丽人何许也”“三人同梦”在文中加进女方三弟。砸石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明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提高。
因此《凤阳士人》从梦境到现实。从内心渴望到满足于现状。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超越了其他同类型故事成为典范之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350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凤阳,女子,自己的,士人,妻子,二人,胞弟,丈夫,读书人,鞋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凤阳有个读书人叫杨三郎。一日远游。他告诉妻子李氏。自己很快就会回来。然而过了半年之久。仍然没有消息。李氏独守空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