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今天什么文化程度?
原创

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今天什么文化程度?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古代读书人的眼中。考取功名是一生最大的事情。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阶段的殿试。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我曾经普及过类似的问题。古代读书。名头从童生开始。依次是童生、生员、举人、贡士、进士。大致上。现代的高中生相当于童生。大学生相当于举人。

但是举人这个阶层也有不同。除了一般的举人。还有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监生、荫生、官生、贡生。这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杂牌大学和名牌大学。

但是。举人这个阶层还不算终点。举人之后是贡士。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硕士;而贡士之后还有进士。大约相当于博士。

再下一级。才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一级。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他们大约相当于全国博士会考的一、二、三名。起码也是博士后。

当然了。由于古代没有详细分科。因而其难度要比现在分科考试困难得多。并且。科举到最后。颇有现代考公务员的意味。也就是说。虽然偏文科。但这些文人的考试。是既有理论又有一部分实技、尤其是政治才能的。

总结一下。状元、榜眼、探花。大约相当于现在文科类、还附带部分其他学科知识、又有一定实际技能的。全国范围内的博士学位人员联考。其中的一、二、三名。

顺便。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要精通除地方语言外的官方语言及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懂音律、书法、绘画、下棋等方面的才华。某些朝代。还要懂武术等。

就算是现代多才多艺的文科博士后的升级plus版吧。

其他观点: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最高级别为殿试。皇帝亲自“监考”“策问”。殿试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科考”。开始于隋初。结束于清末。前后1300多年。800多场。共考出文武状元800多人。有名有姓、籍贯可考的状元据说600人。

正常的“科考”。“三年一大比”。叫“正科”。有时。逢皇帝登基或大寿。 “大比之年”外开科。叫“恩科”。

那时的“科考”。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中进士后。就直接成为国家“公务员”。进士的数额。各朝代有所不同。全国大致就200—300人。而“状元”、“榜眼”、“探花”。当然就是“科考”全国第一、二、三名。各一人。

三年一“科考”。“状元”、“榜眼”、“探花”。全国各一人共三人。可见。那时的“状元”、“榜眼”、“探花”。比起现在的“高考状元”。牛多了。金贵多了。其文化程度自然比现在的博士后还要高。



其他观点:

古代寒窗苦读。每年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状元、榜眼、探花放在当今可比性不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27:46

    榜眼,探花,状元,举人,科考,三名,科举,进士,殿试,童生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27:46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今天什么文化程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27:46

    在古代读书人的眼中。考取功名是一生最大的事情。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阶段的殿试。一、二、三名。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