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魏国谁在位时最强?
原创

战国时的魏国谁在位时最强?

好文

热门回答: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晋国政权名存实亡。国内颇具实力的几位士大夫之间争权夺利。最后。韩。赵。魏三家诸侯从中脱颖而出。建立国家。取代晋国。中国历史历经春秋时期。迈进战国七雄阶段。

齐。楚。燕。韩。赵。魏。秦构成了中国战国时期的全部诸侯力量。就当时的军事实力来说。魏国在七雄中还是比较强大的。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解决一切分歧的唯一手段就是动用武力一决高下。因此拥有一只强大的军事武装。成为了当时统治阶级面临的重中之重。魏国建立之初。君主魏文侯凭借国家盐业的高收入。亲自创建了一只战斗力非常彪悍的国家军事武装。并给与士兵各种优厚待遇。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等等政策。对保持军队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魏文侯)

强大的军事实力必须依靠繁荣的国家经济做后盾。魏文侯执政期间。大量任用各种能人贤士。备受魏文侯重用的李悝是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经过李悝多方面的农业改革。魏国的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社会趋于稳定。百姓能够衣食无忧生活。

魏文侯统治时期。不仅国家的军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对国内的文化教育还颇有建树。他尊敬儒家。广泛笼络知识分子。子夏作为当时儒家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在魏文侯时期。被邀请到魏国进行讲学。交流儒家思想的。

魏国在君主魏文侯执政的几十年里。不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魏国的综合实力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中。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魏文侯时代的魏国最为强大。

其他观点: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定都安邑。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原先晋国相对落后的地区。在经济上。魏国不如韩国。在军事上。魏国又不如赵国。李悝变法主要在四个当面展开:第一是废除了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原本的世袭俸禄。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使得大批出生寒微的人才能够进入权力中枢。第二是废除了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的产量。第三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魏武卒”制度。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第四是实行法治。修订了《法经》作为国家的法令。对于政府的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等。都做了完备的规定和实施措施。

变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朝堂上聚集了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等名臣。经济和军事得到了迅速发展。抑制了赵国。灭掉了中山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李悝变法也成为了后世变法模仿的对象。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以魏国为蓝本。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后来魏惠王又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史称逢泽之会。魏国三代君主。称霸中原达百年之久。其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其他观点:

魏文侯在位时的魏国最为强大。魏文侯是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在位期间。礼贤下士。重用贤臣。开疆拓土。西取河西。北灭中山。东制齐国。当是时。魏国无敌于天下。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强国。

第一。联合赵、韩。成就霸业

魏文侯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君主。在战国初期。曾经在春秋时代呼风唤雨的晋国一分为三。魏、赵、韩中的任何一国。在国力上都无法与当年的晋国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形下。魏文侯强调“三晋一体”的战略。三晋实际上类似于“独联体”。即三个独立国家成为一个联合体。共同对外。这是魏国得以战胜秦、齐的基础。

第二。礼贤下士。开战国养士之风

历史学家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有一段评价:“魏文侯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邀誉于诸侯。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魏文侯武功赫赫。却被谥为“文”。可见其文治成就。不在武功之下。

魏文侯求才若渴。四处收拢名士以为己用。他拜孔子弟子、大儒子夏为师。与著名儒者田子方、段干木亦师亦友。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使他很快声名远扬。天下英雄才士纷纷从各地赶来。投奔魏文侯。除了以上几位名士之外。魏斯麾下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吴起、李悝、西门豹、乐羊等人。一时间人才济济。

吴起是战国名将。镇守西河。屡败秦国;李悝是著名的法学家。主持变法。开战国变法之先河;西门豹是名臣。他的故事曾编入语文课本。老少皆知;乐羊也是名将。是灭中山的最大功臣。

第三。西击秦国。夺取河西

魏文侯武功赫赫。首先是夺取秦国河西之地。

公元前419年。魏筑少梁城。拉开河西之战的序幕。公元前412年。魏文侯派儿子魏击率领军队进攻秦国。击破繁庞城。公元前409年。魏在少梁城以南约八十公里处筑临晋城。在少梁西南约五十公里处筑元里城。经过十年布局。魏在河西布置的三个军事据点遥相呼应。全面夺取河西之地的时机已成熟。

河西之地。指的是黄河以西到洛水一带的土地。这也是秦、晋历来争夺的重点地区。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入侵秦国。在三座城池的策应下。把秦国势力完全驱逐。尽占河西之地。置西河郡。此后。魏文侯以吴起为将。镇守西河。吴起不负所望。屡挫秦师。

第四。北灭中山。开疆拓土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夺取河西后。马不停蹄。转向北方。发动对中山国的进攻。指挥中山之战的将领是乐羊。他本是中山人。后逃到魏。得到魏文侯的重用。尽管乐羊是中山人。魏文侯用人不疑。大胆地起用他为远征军总司令。

乐羊攻中山。历三年之久。公元前406年。在魏军的围困之下。中山国已是强弩之末。中山人狗急跳墙。以乐羊之子为人质。企图逼乐羊退师。乐羊不为所动。中山人遂烹杀其子。还送一碗人肉汤给乐羊。乐羊当着中山使者之面。喝下儿子的肉汤。使者大骇。回报:“乐羊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中山君臣无不惊骇。遂献城投降。

乐羊返回后。恃功而骄。魏文侯让人抬出两个大箩筐。摆在乐羊面前。筐子里面装满了弹劾、诽谤乐羊的竹简。乐羊这才明白。魏文侯是给为挡子弹的人。不由得下拜道:“消灭中山国。非臣之力。主公之功也。”

第五。力压齐国。廪丘大捷

在春秋时代。齐国自桓公后失去霸主宝座。却一直是一等强国。战国时代。晋国分裂。齐国乘机崛起。成为三晋的劲敌。

齐国乘魏文侯发动伐秦、灭中山之战之际。疯狂向外扩张。从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07年。齐国先后入侵魏、鲁、赵、卫等国。气焰极为嚣张。魏文侯在夺取河西、灭掉中山国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待齐国了。

公元前405年。齐国爆发内乱。权臣田布杀大夫公孙係。公孙会出逃廪丘。献城降赵。赵烈侯一面派孔青为总司令。救援公孙会。另一面火速通告魏文侯。希望他出手相助。此举正合魏文侯心意。他果断出兵。联合赵、韩。三家联手。共同讨伐齐国。

齐国人很快就明白。究竟谁才是真正的霸者。齐师在三晋兵团的联手阻击下。遭到空前的惨败。廪丘一战。齐军被杀在两万人以上(另一种说法称是三万)。被三晋兵团所缴获的战车超过两千辆。

廪丘一役的胜利。证实了魏斯的理论。只要三晋团结。就没有打不败的对手。次年。魏文侯再度联手韩、赵。发动对齐国的第二轮攻势。当时齐国筑有长城。西起防门(山东肥城西北)。东至琅邪入海。是战国时代较早的长城。但是这道貌似坚固的防御体系。却阻挡不住三晋的隆隆战车。三晋联手突破长城。俘虏了大量的齐军。后来还在周都洛阳搞了一个盛大的献俘仪式。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统治期间。逐渐背离“三晋一体”的战略。干涉赵国内政。最终导致三晋战争的爆发。魏武侯死后。韩、赵反过来干涉魏国内政。三晋战争越演越烈。三晋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消耗自己的实力。而秦、齐则乘机崛起。天下重心。遂从魏国分移到秦、齐两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23

    魏国,河西,秦国,齐国,晋国,公元前,中山,山国,礼贤下士,公孙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时的魏国谁在位时最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23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晋国政权名存实亡。国内颇具实力的几位士大夫之间争权夺利。最后。韩。赵。魏三家诸侯从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