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拨动历史的时间线。将时间拉到千年之后的南宋末年。
公历1235年。在南宋为端平二年。在蒙古则为窝阔台汗六年。这一年。整个北方尽数被蒙古统一。蒙古铁骑的足迹远至中亚、西域及西伯利亚高原。军势强大。锐不可当。从地缘政治的地图上看。南宋在蒙古铁骑的环绕之下。几乎成了一座孤岛。蒙古一鼓作气攻灭南宋。结束自五代十国以来诸国混战历史的成就。似乎很快将要实现了。
蒙古灭宋
与春秋统一战争一样。这也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统一战争。对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而言。对南宋的灭国之战。本该轻而易举。可双方战事一开。竟绵延不绝地打了近半个世纪。属实令人意外。
与大部分人的印象不同。宋蒙战争爆发时的南宋。相对蒙古而言固然弱小。但更要强调的是那个“相对”。
我们来看双方的力量对比:北方的蒙古大军。在先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先后覆灭了契丹与女真的精锐铁骑。一举成为东亚地区最精锐的骑兵部队;随后又启用了大量汉人降将。并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弥补了水战的短板。从各种角度上。似乎都具备了统一的资本。
再看蒙古的对手。此时的南宋仍控制着南方超过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江河湖泊、山脉丘陵。可作为宽广的战略纵深;坐拥人口数千万 。常备军队数十万。同时还拥有统一而完备的政治组织制度。上至朝堂下至地方的管理机构运转如常。可以保证境内的军事物资及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南宋内部又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文教科技发达昌盛。当宋蒙两方调动全国资源进行灭国/卫国之战时。其战争的惨烈、艰难程度。无异于千年之前。秦灭六国、横扫天下所面临的局势。
而与蒙古只需面对一个南宋不同。大秦发起统一战争。需要面对六个与南宋相同体量的大国。
而且与后世相比。春秋战国统一战争的深层次阻力。在于当时上至诸侯下至百姓。皆对“大一统王朝”没有直观的概念。在秦之前。从未有哪个诸侯真正意义上控制着全国的领土。纵使天下共主周朝王室。于天下而言也不过是一个象征意义。而战国七雄任意国家。哪个不是如同南宋一般。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各自的文教科技。各自的文字、度量衡、货币。各自辽阔的国土与宽广的战略纵深。各自强大的常备军力量。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政治组织制度。最重要的。经过春秋末期各国主动的变法与改革。七雄各国综合实力皆得到大幅度提升。战争资源的调配效率发挥到了极致。战争形式从早先诸侯之间的权力博弈。真正上升到了“国战”的领域。
以长平之战秦国的战争动员为例。史书记载。“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长平之战
注意。此条记录发生在长平战局陷入焦灼状态之后。秦王(秦昭襄王)一口气征发黄河以北所有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充入军队。驰援长平前线。截断赵军粮道。在此之前。两国已经各自征发了数十万大军在长平对峙。而根据现代学者的推算。长平之战爆发时秦国人口不过600万余。赵国更不足秦国的一半。长平之战还仅是两国为争夺上党郡地区的控制权而爆发的局部战争。双方却各自将国家的战争潜力极大地动员起来。统一之战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倘若是真正攻灭一国的战争。则又是另一番旷日持久的历程。公元前316年。秦国占据蜀地。以求谋划进攻下游的楚国。楚国的领土便如昔日南宋一般。疆土广阔。战略纵深宽广。倘使战事焦灼。楚国单凭国土面积便有可能将秦军拖垮在进攻的路上。因此。秦军才在蜀地停下脚步。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足足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苦心经营蜀地后方。直到公元前280年才正式发起对楚国的灭国之战。
军事与后勤上的准备还仅仅是一个侧面。对于已攻占领土的消化与吸收又是一大难题。在秦国发起灭楚战争时。后方刚刚吞并的韩、魏两国实际上并不稳定。昔日两国的旧贵族与将军在民间仍有广泛影响。趁着秦军主力集中在楚国前线时发起了大规模叛乱。以致连刚刚获得的楚国占领地都随之摇摇欲坠。致使第一次灭楚战争无功而返。这还仅是单单攻灭一国。秦国在其中耗费的时间便几乎与蒙古灭宋消耗时间相当。
都江堰。秦国经营蜀地的标志
而相同体量、相同难度的战争。秦国还要准备六次。在这个过程中秦国又并非始终处于攻势。前有秦庄襄王三年。魏国信陵君引五国伐秦。兵锋一度推至函谷关;后有秦始皇六年。赵国领五国联军合纵伐秦。兵锋一度攻入关中平原。战国末期的统一战争。实际上便是七个将战争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国家。举国之力。在广阔的疆域上进行反复的拉锯战争的过程。其间又涉及到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政治博弈。涉及到商贸道路通行、耕种面积与后勤粮草等经济问题。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考验。对各个诸侯国而言。不到打光家底的一刻。战争绝不会终止。
这样一场统一战争。说是中国历史上难度最大的统一战争。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其他观点:
我是喜欢历史的前可见古人。
统一战争历来都是艰难的。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最难的呢?
第一
春秋战国时期都是诸侯国。在周天子的统治下。每个诸侯国都在自己的国土内繁衍生息了数百年。国内人民有归属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国用了近三百余年的时间在修养生息。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这也致使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基本上全部是兵强马壮。
战国初期。各国混战。争斗不休。但是各个诸侯国都是为了发展自己。没有想要干掉周天子。统一天下的意思。
直到战国后期。各大诸侯纷纷称王。真正的开始了逐鹿天下。
第二
当时正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各个诸侯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理念。文字习俗都不尽相同。也是因为百家争鸣。那个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往往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留下了赵国的胡服骑射。秦国的商鞅变法等等典故。更有纵横家。在诸国之间游说。推举合纵连横之策。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那是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也导致了战争绵延了数百年。
第三
诸侯国太多了。再强大的国家也打不过来。只能依靠时间来一点点的消磨。优胜劣汰。
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一百零五国。
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一百零九国。
-----《史记》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统一战争绝对是中国史上最难的统一战争了。
(各人观点。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其他观点: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春秋战国天下纷争。战国七雄各有优势。但是。最终还是被秦国赢政一统天下。始皇帝真的很厉害!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历史上难度最大的统一战争是春秋战国的大一统呢?我认为主要是前无古人。毕竟之前没有谁能建立大一统王朝。所以难度显得更大。秦始皇赢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他是“千古一帝”。只有他敢称“始皇帝”。
(秦始皇画像。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纷争。各方割据为王。原本由周王室维系的一强局面被打破。诸侯部落崛起。氏族大姓兴起。因而“礼崩乐坏”。天下战乱不断。
史上第一次大一统。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可以根据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四个方面来逐一分析一下。这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所面临的困难。
1.经济因素
(古代经济生活。图片来自网络)
各地经济发展相互割裂而封闭。小农经济本身就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因此各国割据都有自己封疆裂土、占地为王的基础。因为有互为独立的经济。所以产生了割据的势力与诸侯国。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春秋五霸”轮流当霸主。“战国七雄”轮番争雄。各诸侯国轮番上演。周王室日益衰微。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统一的市场和经济。各国经济相互孤立。。图片来自网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上的统治力量。那么要想实现大一统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我们现代的市场经济。谁的经济强大。谁垄断市场。那谁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的老大。行业的龙头老大有资本、有能力去吞并和收购其他小的企业。而如果行业中各方都实力相当。那么市场竞争会很激烈。
而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各国经济相对独立。经济实力都相差无几。因此。这一时期的统一战争很难打。打了很长的时间。从公元前770年一直打到公元前221年。500多年的战乱与割据时代。直到秦国的崛起和秦始皇的大一统才结束了经济的孤立与隔绝。
(春秋战国钱币。。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统一后。推行的一项措施就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推行半两钱。而统一之前各诸侯国之间的货币。那是杂七杂八。有的用铜币。有的用金币。而形状制式五花八门。有刀币、布币、圆钱。蚁鼻钱(铜贝)等各种形状。
说直白些。就相当于今天我们拿着各国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无法计量也没法换算。我拿着100元人民币。他拿着100日元。你拿着100越南盾。大家都是100。谁亏?那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可没有汇率换算啊!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经济是多么的孤立和隔绝。所以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一国是很难实现统一战争的。
2.政治因素
(战国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没有什么政治正确。哪个的拳头硬。那个能够挟持周天子。那么他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五霸就是这么回事。谁强谁当武林盟主。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也是轮番当大哥。要么弱国联盟制衡强国。要么依附强国再奋发图强。
(商鞅变法。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加强自己国家的实力。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比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等。虽然政治上都有变革。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动态平衡。各国相互制衡。因而想要发动和实现统一战争。消灭六国实现大一统是很困难的。
3.军事因素
(古代战争。。图片来自网络)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经济实力是最基础的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的时间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恐怕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军事实力并不能决定一切。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很难打一场长达数年的统一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军事实力其实看似此消彼长。但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相互制衡的动态平衡之中。因为弱国会依附强国或者弱国之间互相结盟共同应对强国的吞并。
所以。统一战争前后共花了500多年才逐步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最终由秦国使用“远交近攻”。逐步各个击破的方式才统一了六国。
4.思想文化因素
(百家争鸣。图片来自网络)
周王室在春秋时期便逐步衰微。到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在思想文化方面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百家诸子学说。文化繁荣是好。但是思想不统一就很难形成向心力。没有思想文化的统一就难以形成认同感。那么打动统一战争就有很大的阻力。
为什么花了500多年才能实现大一统?因为缺少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单一政治、经济、军事大国。还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与思想。
500多年的战争就是磨合。是民族的融合。是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长年的战争使各国人民渴望战争的结束。渴望过上和平的日子。因此统一与和平的思想与文化就慢慢形成了。
(秦始皇”焚书“事件。。图片来自网络)
秦始皇统一后有一个举措就是统一思想文化。书同文。还有“焚书”也是统一思想的措施。
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战争功能难不难。反正断断续续地打了500多年!我觉得这场统一战争挺艰难的。所以方显得秦始皇的伟大。不是谁都有勇气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不是所有帝王都能叫“始皇帝”!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战争是很难的。但历史的趋势依旧是走向大一统。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规律现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趋于统一。
我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统一的中国才是强大的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必将完成统一。必将走向盛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告诉我们分裂没有好处。统一和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文人鬼个人观点。我说自己的观点。写自己的书。欢迎关注、交流与评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502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战争,秦国,蒙古,春秋,南宋,战国时期,楚国,始皇,战国,政治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战国统一战争为何有人说是中国历史上难度最大的统一战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拨动历史的时间线。将时间拉到千年之后的南宋末年。公历1235年。在南宋为端平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