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战国七雄是指哪七雄?为什么后来只有七雄当中的秦国,越来越强大?
原创

中国历史中,战国七雄是指哪七雄?为什么后来只有七雄当中的秦国,越来越强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春秋战国。天下动乱。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各国诸侯互相征伐。战火不断。

战国是继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从赵、魏、韩三家分晋。但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正式行成。赵、魏、韩、齐、秦、楚、燕成为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盛的国家。那么地处边陲的秦国为什么会成为七雄中的翘楚。最后一统中原呢?今天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楚国和燕国为何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燕国和楚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一个自视甚高。一个不与中原为伍。

1、燕国是八百年的诸侯王国。从西周周武王建国起。他就一直存在。是一个老牌诸侯国。王权更替几百年。燕国的国王依旧是周天子分封时期的嫡系后人。正式因为如此。燕国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认为自己的血统高贵不容侵犯。古时候血统的纯正代表着高贵、荣耀和地位。这就造成了燕国百姓自视甚高的姿态。经常用高高在上的眼光俯视他国子民。自我感觉良好。

2、周天子时期。全国各地诸侯由周天子统一分封。各国诸侯要按时向周天子进贡。每一个王侯的定立都必须由周天子亲自分封。

再这样的背景下。楚国却自行封王。并没有经过周天子的同意。在世人眼里楚国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周天子才承认了楚国的“王”的存在。

楚国地处南方自成立以来。一直看不惯中原人的所作所为。不愿学习中原文化。不愿向中原文化靠拢。依旧奉行原始、野蛮的楚人的风格。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用南蛮子来形容南方人。

燕国自视血统高贵。在战国动乱的年代没有很好的结合天下局势实行改革。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表面看起来强大的燕国。实际上外强中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早已经千疮百孔不堪一击了。

楚国幅员辽阔。子民众多。楚成王时期也是天下霸主。但是楚国君王一直蔑视中原文化。认为中原人迂腐、拘束。不如楚国人活的潇洒、自由、不受拘束。所以楚国人不愿学习中原人的繁文缛节。不接受中原人的文化和思想。民生不开化。不接受新的知识是楚国的一大弊端。

公元前495年。战国开始。先有三家分晋。后有田氏代齐。赵、魏、韩三家分晋以后开始进行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变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这三个国家最后为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了呢?

三家分晋。各国变法。从强国到弱国。

1、战国时期。魏国首先进行李悝变法。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通过变法强大起来的国家。尤其是军事上。魏国的魏武卒另其他六个国家闻风丧胆。魏国开创了变法之先河。其他六国纷纷效仿魏国尝试各式各样的政策改革。但是到了魏惠文王后期。国家开始衰落。到最后只剩下大梁这一座都城。

2、韩国。申不害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的变法并不彻底。它是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在变法的过程中。申不害不能结合韩国的国情进行从始至终的改革。他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君王的同意才可以实施。在某种情况下。申不害还会主动遵循韩国君主的意见。所以韩国的变法只是昙花一现。就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3、赵国北边是胡人。东面与燕国接壤。西边是魏国。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

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赵国。所以赵武灵王时期。就效仿胡人的作战方式进行胡服骑射变法。骑兵成为赵国的一大特色。

中山国位于赵国境内。又与燕国和齐国相邻。中山国人本也是少数民族。后来在中原地区建国。成为国中之国。被赵、燕、齐灭了建。建了灭。几经沉浮。历久不衰是一个打不败的“小强”。赵国内有中山这个隐患。外有胡人的胡作非为。因此。赵国局势不稳。这是他不能强大的原因。

齐王懦弱。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齐国位于东夷。是战国时代最富庶的都城。战国末年。齐国君主只顾眼前利益。在其他国家实行合纵对付秦国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从不参与灭秦战争。妄想着秦国能够放弃攻打齐国。君主不能洞察天下局势。看不透秦国的野心。最终国破城亡成为阶下之囚。

东方六国虽然多次联合。对秦发动战争。但都因为“分赃不均”而失败。但秦国正好相反。秦国君主自秦孝公开始就坚定了统一天下的决心。虽然是孤军奋战。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商鞅变法。秦国成长为西方强国。

战国时期。六国卑秦。不与秦国结果。秦孝公继位以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下定决心要强大秦国。在各国寻找能人异士。公元前359年。商鞅来到秦国和秦孝公一拍即合。对秦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

在秦国颁布《垦草令》。拉开秦国全面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农业的生产。遏制商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社会地位。同时削弱贵族权利。让贵族和普通百姓一起参与农业的劳动。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军功封爵。法律实行连坐。

商鞅变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为两部分。

第一次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在李悝变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连坐法法律。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秦国从此以农业生产为主。

第二次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百姓自由买卖。还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以县为地方的行政单位。组族长退出舞台。有村里正管理县人员。

统一度量衡。因为各地度量衡制度的不同。规定标准度量衡器具须由官府负责监制。民间不得私铸。

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规定一家有两个儿子的到年龄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收税费。还规定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

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摆脱了六国卑秦的历史耻辱。

秦国善于学习接纳中原文化。历代君主都以统一天下为目标。

在这一点上秦国的态度和楚国的截然相反。秦国人不故步自封。善于接纳中原文化。摆脱了身上野蛮的标志。逐渐向东方六国靠拢。

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历来君王都非常坚定的认为秦国可以一统六国。秦国的国君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帝王情节。

秦国地处边陲。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国。东方六国曾经合谋瓜分秦国。却以失败告终。从此以后。六国明知合谋不成。便不愿对秦国这个小国家分散过多的精力。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家强上。给了秦国一个喘息之机。

综述

东方六国对秦国的“放纵”。使秦国在变法时期很少受到外部的干扰。可以专心致志的变法图强。等到东方六国一意识到此秦国非彼秦国的时候。一切悔之晚矣。外部环境的安定给了秦国一个很好的休养生息的机会。这要感谢六国的手下留情。给了秦国一线生机。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的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六代君王在此基础上不断奋发图强。发扬壮大。秦国威名远播。

一个普通人尚且要不断学习进步。更何况是一个国家。掌管国家的君主更要善于学习。洞察先机。切不能坐井观天。停滞不前。秦国的强大要感谢六国的步步紧逼。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秦国正是再这样的情况下才深刻认识到自己国家薄弱。同时也要谢谢六国的手下留情。秦国才得以实行商鞅变法。

其他观点: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初创于西陲。历代务实无大错。商鞅变法增国力。策略得当扫六合。

其他观点:

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秦朝进行了商鞅变法。经济制度比其他国先进。解放了生产力。秦国部队奖励军功。加强了战斗力。 经济和军事的强大。最终灭了其他6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52

    秦国,楚国,魏国,六国,中原,国家,燕国,君主,申不害,韩国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5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中,战国七雄是指哪七雄?为什么后来只有七雄当中的秦国,越来越强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52

    春秋战国。天下动乱。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各国诸侯互相征伐。战火不断。战国是继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