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如若七国雄主均在,那么谁能逐鹿中原呢?
原创

春秋战国,如若七国雄主均在,那么谁能逐鹿中原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权威。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过很多的有为之君。例如秦惠文王、赵武灵王、齐威王、燕昭王、魏惠王、楚威王、韩昭侯等。基本每个国家都有厉害的君王出现。只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出现在同一个时期。我们很难看到这场旷世之战的诞生。

如若七国雄主都处在同一个时期。那么历史的发展会怎么样呢?谁能逐鹿中原呢?

要说能和秦国有的一拼的无非也就齐国、楚国和赵国。

齐威王(前378--前320)。田氏。名因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

齐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齐威王三十六年(前320年)。齐威王驾崩后葬于田齐王陵。享年59岁。

楚威王熊商(?―329)。芈姓。熊氏。名商。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他是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楚威王七年(前333)。楚威王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之后。却被齐将田盼打败;楚国虽说先胜后败。但由于打败过越国 。势力还是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威王十一年而卒。子楚怀王熊槐继位。

楚威王和秦惠文王是同一时期的人。他们甚至还有“秦楚之好”。虽说楚威王力图回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但事实上由于其国家内多年的弊病。奸臣当道。在朝中浑水摸鱼。让楚国在楚威王薨逝后国力立即衰减。被其余六国甩出名列。

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已退位的赵武灵王在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武灵”。赵君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横跨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代。也正是他积极在赵国国内学习胡人。推行胡服骑射。才有了后面能和秦国对峙三年的长平之战的实力。但军事实力归结于军事实力。但赵国的民政文化实力就远不如秦国。

齐威王、楚威王、赵武灵王虽说都是一代贤明的君主。但都各自因为其没能积极在这一时期进行变法。让自己的国家积极转型。走向封建社会的道路。总归还是有或军事或内政或民生上的和秦国的差距。倘若战国七雄的明君仍在。最终仍然会是秦惠文王胜出。

其他观点:

赵武灵王凭借个人高屋建瓴的目光、远见卓识的战略。率领分崩离析的赵国崛起于中原腹地。“胡服骑射”一举成名。北击林胡、东胡、楼烦等少数民族。拓土开疆百余万平方公里。势力范围一度延伸到广袤的漠北地区。然后又击灭中山国。将原本被中山分割的赵国版图连为一体。而后东侵强齐、西威悍秦、南略荆楚。造就了雄强天下。睥睨四海的强赵帝国。

仅此一点。就是其他六国雄主所不能比肩量力的。齐愍王是在父祖两代人的苦心经营之下。才有了和强秦一起分称东西二帝的资本。但由于为人过于骄傲霸道。于是有了齐燕之战。最终难逃客死他乡的悲剧

楚悼王利用吴起改革。虽然一度雄强南方。但由于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好新旧贵族的矛盾。导致刚有起色的变法运动迅速破产。正焕发青春的楚国也就此衰疲。一蹶不振。

秦昭王嬴则的继位。很大程度上就是赵武灵王一力促成的。而在其继位之初。由于年纪尚小。其母宣太后以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驰骋交错使秦国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母子矛盾也逐渐恶化。所以晚年的秦昭王虽然称霸天下。但也不过是因人成事坐享其成罢了。毕竟在其亲政之后。秦国并无大的政治举措。

综观六国衰疲的一大原因。即在于人才不足。难以为继。这是六国雄主所欠缺的地方。但恰恰是赵武灵王最擅长的方面。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罕见的文武兼备。韬略具善的英主。倘若不是沙丘宫兵变而导致英年早逝的话。一旦他所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赵国的时候足以叫天下诸侯胆战心惊、俯首归降。

话说在“沙丘宫兵变”之后。因为受压迫而被排挤出赵国。却在他国拥有非凡建树的人才就有:

1、乐毅(军事家)辅佐燕昭王率领五国之兵。差点覆灭强大的齐国

2、庞煖(军事家、纵横家)年轻时隐居不仕。后来在国家危难之际冒着80余岁的高龄。率领赵卒及五国之兵反抗暴秦。兵锋直指咸阳。

3、楼缓(政治家、纵横家)原为秦赵盟好之际的秦国丞相。后由于受到赵国排挤。于是心怀怨愤。甘心全力的辅佐秦国。

4、剧辛(兵家)著又《剧子》一书。和乐毅一同出走燕国。辅佐燕昭王建破齐之功。

所以。就我个人看来。即便七国雄主皆在。赵武灵王凭借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部署能力。以及出色的人才拣拔制度并结合“胡服骑射”的改革效果。必然能够在强敌环伺的战国时期脱颖而出。问鼎天下。毕竟。这是梁启超所称许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的猛人啊。

一家之言。切望指教~欢迎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其他观点:

倘若把这些雄主放到一起。我认为非燕昭王莫属!

燕昭王礼贤下士。不拘一格招揽人才。重用贤才。

燕昭王听从老臣郭隗的建议。修建黄金台。礼敬贤士。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一时间。燕国人才济济。

燕昭王不仅招揽人才。还能合理的使用这些人才。名将秦开。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听闻燕昭王礼贤下士。逃到燕国。燕昭王丝毫不计较他的出身。委以重任。秦开在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还曾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直达满番汗(今朝鲜境内)为界。取地两千余里。使得燕国领土大增。超过齐、韩、赵、魏。仅次于秦、楚。

燕昭王明辨是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乐毅攻打齐国。开始很顺利。在即墨遇阻。连续3年都没有攻下来。燕国上下议论声一片。有小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是在暗中争取民心。想要在齐国称王。摆脱燕国控制。“诬以谋反”。一向是杀伤力极大的阴招。历史上多少赫赫有名的君主栽在了这里;就算是不立即发作。也会在心里留下影子。燕昭王是怎么做的?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如此英明的做法了。

首先。开了一个宴会。将造谣者当场诛杀;

然后。将乐毅妻子、儿子送到齐国;

最后。封乐毅为齐王。

结果怎么样呢?乐毅感动得涕泪满流。发誓一辈子效忠燕国。决不起二心!

我们来分析下燕昭王的聪明之处:

1、燕昭王十分明智。十分了解自己的部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十多年相处下来。燕昭王对乐毅的为人了解的一清二楚。是不会背叛自己的。

2、燕昭王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做非分之想。退一万步来说。乐毅率领的是燕国的主力。如果真要反。燕国是拦不住的;既然拦不住。又何必要拦呢?还不如顺水推舟。封乐毅为齐王。这样的话。燕国就有一个铁杆盟国。何乐而不为呢?

3、燕昭王能为部下着想。一旦有好去处。绝不阻拦。度量宏大。燕国的复兴。离不开这些部下的辅佐。只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良臣辅佐。燕国才能越来越强大。要是把乐毅给处置了。其他大臣怎么想?天下士子会怎么想?估计都不敢来燕国了。燕国还怎么强大?

综上所述。我认为若七国雄主均在。燕昭王最终能逐鹿中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56

    秦国,楚国,燕国,齐国,自己的,东胡,天下,赵国,战国时期,人才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56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战国,如若七国雄主均在,那么谁能逐鹿中原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3:56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权威。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