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坐拥百亩良田,却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原创

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坐拥百亩良田,却吃高粱米穿粗布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古代百亩良田的地主只能算做小地主。因为那时人少地多。广种薄收。民国时期。全国四亿多人。很多农村人均土地都有四五亩。那时的百亩良田。收成大约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相当于现在十亩田的收成。如果遇到连续几年天灾人祸。很可能也要缺吃少穿。平时儉省节约很有必要。

地主发家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当官经商找外快。他们生活一般比较奢侈。另一种全凭全家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地。这类地主。即便有了百亩良田。仍然不改节儉的生活习惯。吃高梁米。穿粗布衣。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当时社会很不太平。官府的苛捐杂税。土匪绑票。即使有些小地主有了一些积蓄。表面上也需要显得低调。吃高梁米。穿粗布衣装扮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以避免官府和土匪的无尽索取。

自然灾害频繁高发。也是当时影响收成的主要原因。当时都是旱地。庄稼全靠降雨生长。旱灾、涝灾、蝗灾、雹灾。十年倒有平均六七年灾害。小地主们的防灾意识一般也很強。平时节儉以备灾荒。

其他观点:

其时地主和財主是有区别的。过去的地主更象今天的农民。只有几亩薄田可以经营。能够自给自足小有余剩。。靠省吃俭用。勤俭持家。节衣缩食。制上几亩地。财主即有土地可以耕种。又兼商业运作。更有商业头脑。能经营会管理。更象今天的財团。又象几分农民企业家。。他们资金雄厚。懂投资归避风险。知道上边的政策。是个十足的理财高手。

其他观点:

就说解放前我们家乡的地主吧。有个普遍特点:勤俭和慈善。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浸的结果。我们村的李润芬是昌邑数一数二地主兼资本家。他有良田数万亩。工厂店铺遍布全国甚至南洋。但他生活节俭。好善乐施。例如谁家盖房子、娶媳妇等借钱无以拒绝。但抽大烟嫖娼等分文不给。在可能是1930年代有一年大饥荒。他从潍县(现在的潍坊)用马车运粮救济乡亲。使好多人没有饿死。他岀门巡察工厂店铺都知道老东家生活简朴。仅准备老鼠尾巴糊扎(粗面面条)招待。他选拔年轻有为、正直聪慧的人做小伙计。有的人在南洋生根成长。家庭事业绵延不绝。这样的地主善行在民间几辈子都交口称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6:36

    地主,良田,收成,南洋,节衣缩食,高梁,粗布,官府,土匪,百亩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6:3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古代有的地主坐拥百亩良田,却吃高粱米穿粗布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46:36

    古代百亩良田的地主只能算做小地主。因为那时人少地多。广种薄收。民国时期。全国四亿多人。很多农村人均土地都有四五亩。那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