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的土气败绝,土气指什么?
原创

黄帝内经讲的土气败绝,土气指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气”是贯穿《黄帝内经》全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全书出现3000多次。五运六气诊百病。

在《黄帝内经·灵枢篇》里有详细描述。如果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人的皮毛就会憔悴枯槁。因为手太阴肺经能够运行气血而温润肌表的皮肤和毫毛。所以如果肺经的经气不足。气血无法运行。皮毛就会焦枯;出现了皮毛焦枯的病象。就表明皮毛已经丧失了津液的滋养;皮毛没有津液的滋养。就会出现爪甲枯槁、毫毛断折脱落等现象;出现了毫毛断折脱落的现象。就是毫毛已经死亡。肺经精气衰绝了。这种病证。逢丙日就会加重。逢丁日人就会死亡。原因是因为丙、丁属火。肺属金。火能克金。

如果手少阴心经的经气衰竭。人体的脉道就不通畅。手少阴经是心脏的经脉;心是与血脉相配合的。脉道不通畅。血液就不能流行;血液不能流行。头发和面色就会没有光泽。因此。如果病人的面色黯黑。好像烧焦的木炭一样。就是血脉已经枯竭。心经精气衰绝了。这种病证。逢壬日就会加重。逢癸日人就会死亡。原因是壬、癸属水。心属火。水能克火。

如果足太阴脾经的经气衰竭。人体的经脉就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以荣养肌肉。脾主肌肉。唇舌是肌肉的根本。因为足太阴经脉连于舌本。散于舌下。因而通过唇舌就能够观察出肌肉的状态。所以说唇舌为肌肉的根本。经脉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以滋养肌肉。肌肉就会松软;肌肉松软。就会导致舌体萎缩。人中部肿满;人中部肿满。口唇就会外翻;出现了口唇外翻的病象。就是肌肉已经萎缩。脾经精气衰绝了。这种病。逢甲日就会加重。逢乙日人就会死亡。原因是甲、乙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

如果足少阴肾经的经气衰竭。人体的骨骼就会枯槁。足少阴肾经是与冬季相应的经脉。它走行于人体深部而荣养骨髓。所以。足少阴肾经的经气竭绝。骨髓就会得不到滋养。进而就会导致骨骼枯槁。如果骨骼得不到滋养而枯槁。肌肉也就不能再附着于骨骼之上;骨与肉分离而不能相互结合。肌肉就会松软萎缩;肌肉松软萎缩。牙齿就会显得很长。并且上面积满污垢。同时。还会出现头发失去光泽等现象;出现了头发枯槁无光的病象。就是骨骼已经衰败。肾经精气衰绝了。这种病证。逢戊日就会加重。逢己日人就会死亡。原因是戊、己属土。肾属水。土能克水。

如果足厥阴肝经的经气竭绝。人体就会筋脉挛缩拘急。不能动弹。因为足厥阴肝经是连属于肝脏的经脉。且肝脏外合于筋。所以足厥阴肝经与筋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各条经筋都会聚于生殖器部。而其脉又都连络于舌根。如果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足以致不能滋养筋脉。筋脉就会拘急挛缩;筋脉拘急挛缩。就会导致舌体卷屈以及睾丸上缩;所以。如果出现了唇色发青、舌体卷屈以及睾丸上缩等病象。就是筋脉已经衰败。肝经精气衰绝了。这种病证。逢庚日就会加重。逢辛日人就会死亡。原因是庚、辛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

如果五脏所主的五条阴经的经气都已衰竭。人体中眼球和脑相连的脉络就会扭转;眼球连络于脑的脉络扭转。就会使人的眼睛上翻;出现了这种眼睛上翻的病象。就表明病人的神志已经先行败绝了。病人如果神志已经败绝。那么最多一天半后就会死亡。如果六腑所主的六条阳经的经气都已竭绝。阴气和阳气就会相互分离;阴阳分离。就会使皮表不固。精气外泄。从而出现如串珠般大小。凝滞不流的绝汗。这是人体精气败绝的病象。病人如果在早晨出现了这种病象。那么当天晚上就会死亡;病人如果在晚上出现了这种病象。就将在第二天早晨死亡。


其他观点:

黄帝内经。讲究人要与自然相和谐。

所以把人的五脏当核心对应天、地等自然中的物。

把五脏称为:1.肺;2.肾;3.心;4.脾;5.肝。

把天之精气称为:1.燥气; 2.寒气;3.热气;4.湿气;5.温气。

把地之精气称为:1.金气;2.水气;3.火气;4.土气;5.木气。

脾对应于地的土。对应于天的湿。所以“土气败绝”的土气。是指脾之精气。

其他观点:

黄帝内经讲的土气败绝。土气指什么?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窃力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伤湿。甘伤肉。酸胜甘。白话文: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中央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官。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其肉。酸味能抑制甘味。“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讲了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以及它们在各方面的运用情况。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白话文:五运和阴阳是自然界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自然万物的一个总纲。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生长毁灭的根本。是宇宙间无穷尽的变化所在。这些道理哪能不通晓呢?开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论述了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法规。并指出五运六气与四时气侯变化、万物生长衰老死灭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对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是中医学的元始经曲。五运六气是中医的一个基本常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体。根据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从人体各部位。各组织器官的排列。定人盛衰。诊断和治疗疾病。《黄帝内经》主张人是天体运行的产物。要顺应自然规律。

黄帝内经讲的土气在人体对应脾、胃。气就是“阴阳之气”。阴阳二气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两种状态里转换。这个过程里遇到的相生相克的气。称之为运气。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欢迎共同讨论《黄帝内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03:36

    就会,黄帝内经,病象,肌肉,精气,土气,阴阳,人体,足厥阴肝经,筋脉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03:36

    没想到大家都对黄帝内经讲的土气败绝,土气指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03:36

    “气”是贯穿《黄帝内经》全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全书出现3000多次。五运六气诊百病。在《黄帝内经·灵枢篇》里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