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原创

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首先。古代的“起义”确实主要并不是由农民发起的

抛开著名的“汤武革命“一类。古代大多数的起义、造反的确大都是由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领导的。我们不妨看几个著名的例子:

陈胜吴广起义。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农民起义。但陈胜、吴广当时的身份是下级军官。是军人;

西汉末年的平林、新市兵。领导者刘演、刘秀兄弟和绿林的领导者刘玄都是西汉皇室的远支。是没落贵族或是小军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太平道的张角等人。可以看做民间宗教领导者。在古代。这些民间宗教的创始人往往是有一定文化甚至是医学、化学知识的人;

隋末农民起义。著名的瓦岗军。领导人李密等就是当时的一批地方豪杰。说是黑社会地头蛇并不太为过;

唐末黄巢起义。黄巢是盐商。贩私盐的。搁古代贩私盐就跟今天的毒贩差不多一个意思。不仅钱多。而且需要很大胆的人才能干。黄巢还会写诗;

宋代没有特别出名的农民起义。宋江水泊梁山那主要是小说家言。但即便是小说家言。也能看出宋江等人的身份也不是农民;

元末的朱元璋算是极为罕见的农民了。他不仅是农民。而且是农民中的流民;

明末起义的李自成是邮局下岗职工。张献忠是犯了错误被开除出公安队伍的基层刑警。

因此。的确古代的大规模的起义基本上并不是由农民领导的。

二、称之为”农民起义“。直接原因是中国当代的马列史观

直接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是根据马列史观来执行的。按照马列史观。特别是列宁主义。中国古代也是存在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

那么。在漫长的古代。特别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段论。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那就是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比如”牧野之战“。就会被描述为”奴隶倒戈“。而不是”农民起义“。

同理。所谓”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发生在农民和地主之间。那么。皇帝才是地主的代表。反抗皇帝的当然只能是农民。”农民起义“的农民。并不是实指某个具体的人是不是农民。而是一种政治修辞。用来说明反抗皇帝的阶级是农民阶级。

只有把这些造反都看作是”农民起义“。才能确保在后面的历史叙述中。造反的主体是工人。

三、即使抛开马列史观。这些起义也仍然可以看做农民起义

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地主?

说白了。一个农民。有了足够多的地。就是地主(除了占有极少土地的自耕农)。读者里有些对刚解放的日子有记忆的。一定能知道。很多地方的农村的地主。就是解放前买了地的农民、商人。换言之。地主和农民的本质区别就是土地。大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

因此。农民和地主在人性上。在观念上。并没有本质区别。一些小知识分子、下级军官、下级官吏参加了造反。无非就是想成为大地主。想当皇帝。他们既不会走华盛顿的道路。也不会走斯大林的道路。他们只会重复当皇帝的道路。

从这一点来说。农民和地主本质的诉求是完全一样的。同样一个人。有了土地就是地主。失去土地就是农民。那么。把一些所谓的地主领导的造反叫做农民起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朱元璋都当了皇帝了。当时还有很多人背地里、心底里嘲笑他是农民。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他观点:

即使从阶级的角度来看。我们历史书上讲的农民起义。往往容易混淆两种不同的起义:

(1)地方官僚、地主等阶层。和农民一起。反抗中央的残暴统治。

(2)各地农民反抗当地官僚、地主等阶层的压迫。

显然。这两者是很不同的。尤其。从起义纲领、目标来看。前者是对抗中央、推翻王朝。后者才是反抗当地地主的压迫。从起义队伍构成来讲。前者是不同阶级的联合;后者才是农民(或者其他社会底层力量)反抗剥削压迫。

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应该是(2)。

1

我们编写的历史书。就常常把(1)、(2)混为一谈。比如我们说秦末农民大起义。更多的是(1)。称为农民起义就有些不妥。

就说在沛县吧。一开始县令也希望响应陈胜。这个过程中积极活动的是沛县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刘邦是泗水亭长。这我们都知道了。所以这支义军。最大的特点。其实是一支沛县人的队伍——所以刘邦就称沛公。旗帜就很鲜明了。在不同的地方。领导、参与起义的人员。来源非常广:有秦帝国的既得利益者(刘邦)。有六国贵族的后裔(项羽)。还有各种游侠、逃犯、士兵、农民。当然。然不同地方的义军汇合起来。组成新的政治体。

这样的运动。称为农民起义不是很妥当。

2

虽然。我们历史书中“农民起义”受到苏联很大的影响。但苏联学者其实更注重(1)、(2)的分野。俄国学者在研究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就指出这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

具体来讲。黄巢起义其实是各种社会中下层的群体。联合起来。反对门阀、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压迫。所以他们要打到的对象首先不是长安的皇帝。而是各地压迫底层人民的地主。甚至。到了广州以后。也达到当地的大商人(很多都是胡人)。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因缘际会才攻入长安。

虽然说这个说法带有很强阶级史观的意味。但是还是很有洞见的。概言之。黄巢起义从阶级性上讲。要比秦末、汉末、隋末起义鲜明。

其他观点:

确实。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导者大都不是农民。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次大型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领导者张角。他是太平道的创始人。是个教主。其实是读过书的。黄巢起义领导者黄巢。出生于盐商富贵家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还能写诗。算是个富家子弟加知识分子。李自成是一名驿卒。洪秀全也是多次考试不中。就算是陈胜。从《史记》上对陈胜的描写来看。他应该也是读过书的。而且很有见识。

(黄巢起义)

那么。为什么这些起义。都被称为农民起义。道理在哪里呢?

第一。农民起义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称谓。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农民起义的称呼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对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的评价就很好。司马迁也把陈胜放进“世家”里。尊称他为“陈王”。而那些靠农民起义取得成功的。比如刘邦、朱元璋。历史上更是认为他们是天命所归。是该得天下的。另外那些没有取得成功的。比如李自成、黄巢、洪秀全等人的起义。则一律被称为“贼”“寇”“盗”等。

我们现在称之为农民起义。是因为当我们把中国古代划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以后。封建社会里。两个对立的阶级。一个是地主阶级。一个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就算农民起义成功了。农民阶级也很快转化为地主阶级)。与之相对。要推翻其统治的。就是农民阶级的起义。也就是农民起义。

其实。这样做。也并不是简单粗暴。古代那么多次战争。有一些造反。比如安禄山造反、刘濞造反、赵匡胤造反、李渊造反等等。我们都没有把他们归入农民起义的行列。而是认为这是地主阶级之间的内部斗争。

(李渊起兵)

第二。农民起义的主体是农民。

农民起义虽然领导者可能不是农民。有其他的身份。但是。参加起义的主体却是农民。所谓农民。就是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只有极少土地。甚至没有土地的那些人。而且他们在参加起义之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他们虽然本身是农民。但是当时他们的职业并不是(比如安禄山造反中。主体是军人;李嗣源造反中。主体也是军人)。那么。这种起义我们不会认定为农民起义。

并且。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尽管他读过书。尽管他还有其它身份。但作为农民的角色其实是不少的。比如洪秀全是耕读人家。家里的土地也不算多。张角、李自成这些。不管是驿卒。还是教主。不管是不是识字。其实还是农民身份。

(李自成起义)

第三。农民起义是正义和值得同情的一种运动。

很多当下人对农民起义很有看法。比如。认为洪秀全的做法是邪教做法。认为如果李自成不起义。大明江山不会灭亡等等。

显然。这些当下人没有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考虑问题。

其实。所有农民起义。最早更多的是实在活不下去了的农民。揭竿而起。他们最早的诉求。无非就是有饭吃。有衣穿。没有想过要夺天下。当皇帝。至少。绝大多数农民是这样想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历代农民起义。才会一下发展壮大起来。如果大家都是想要夺天下。怎么可能拿命去博取呢?

也正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值得同情的。是有其正义感的。所以才会获得教科书的认可。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09:15

    农民起义,农民,地主,黄巢起义,阶级,领导者,土地,沛县,皇帝,古代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09:1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上的起义大多是由中小地主、官吏或知识分子领导的,为什么教科书会称之为「农民起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09:15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首先。古代的“起义”确实主要并不是由农民发起的抛开著名的“汤武革命“一类。古代大多数的起义、造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