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王国维何许人及其“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岀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和国学大师。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和《人间词话》等。
那么“人生三境界”就岀自于《人间词话》。具体内容如下图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三句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本义是指一位美女情思愁困。心有不甘。在经过西风吹落叶的早晨。独自上了高楼。对爱人的情思愁绪托付于天涯的路上。
王国维借用此三句作为人生的第一境界。虽同此诗的原意不吻合。但真意是涵盖人生的哲理在里面。如同干大事、求学问。皆如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奢望。
相对于普通大众的我们。不仅是基于原诗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一种人生态度。学习即能成长。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往往有秋风扫叶般的挫折。也有徘徊的惆怅。但是“望尽天涯路”。又充满着希望!
王国维言及的第二境界是借用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里的最后两句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诗本意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说明相思是一种折磨。但为了心爱的人。愿意折磨得瘦骨憔悴而老去。
而王国维将此二句作为人生第二境时。就强调不愿与原意同。仅是针对做大事业和大学问的人之追求境界。
干大事或做学问者。非一般人能比。然而普通人也不是没有感触。常言道:学习使人进步。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付出的精神。尤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种臆想不劳而获是不存在的。只有舍得一身肉。方得学识丰。
第三境界是一个升华。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王国维的总结也有它的出处。来自于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几句是辛弃疾在官场不顺时。借用意中人来表达心中不满的景象。好象在千百丽人中没找意中人影。但偏在残灯处看见了。
王国维视这种感觉为最高境界也不无道理。毕竟在大事和学问上。一旦深入其里面。有似寻而可达的答案。也有执着和追求的渗透。某些时候。大事业或大学问。表面关注不行。要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通过研究不期的结果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对于人生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一辈子的目的是求深求精。唯学习而学习。掌握的是技能本领。也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揣度到最好的认知状态。知识是个无底洞。你钻研得越深。似乎收获也越大就是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有所新发现或有所新发明。
总之。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虽都与原诗句的原意不同步。但他借用的目的是警醒人生要注重的问题。也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三步棋。在博奕中险胜。从而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造福人类!
其他观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引用了三句古人诗词。来说明古今成大事、成大学问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这句词的意思是:昨天夜里西风惨烈。树上的绿叶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条消失在天边尽头的小路。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凡是能够成大事。做大学问的人。必然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或环境。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或者环境。促使他下定决心去做成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就是这种经历或者所处的环境。
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就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思考和探索。正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或者有这样的与众不同的经历。所以要经常深入思考。一旦下定决心。就尝试着去积极探索。
第二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词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这句话是说热恋中的情人虽然衣带渐宽、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这句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在选定目标后。一定要不怕挫折和失败。照着自己的目标。坚韧不拔地走下去。这让我想起了玛丽凯说过的一句话:
“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它的意思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句词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辛弃疾屡次政治打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王国维把这句词作为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显然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强调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好过别人不能过的生活的准备。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就像词中那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女子一样。别人都在观赏灿烂的灯火。而她却独自一人在灯火寥落处默默无语。
第二层意思是说当你一直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一直心无旁骛地努力。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真得已经与众不同。已经就在成功的不远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三句词的理解。我是石径斜。喜欢古诗词。欢迎关注。共同学习。
其他观点:
谢诚邀!我是@朗文社。很高兴与题主及众友共论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观点兼容并收。其将西方哲学、美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王国维先生以诗词解读人生并且如此通彻、豁达。乃千古第一人也。按照先生理论。自古之成大事者。治学也好。治世也罢。莫若例外经历过此三大境界。虽有些许绝对。但也不无道理。结合笔者个人理解析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词出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虽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但该作通篇又透着些许清远之气。颇有豪放派的影子。词人名为触景生情。表现词人难以抒怀的愁苦离恨。实则在另一层面又表现了词人脱离了小儿女情趣。登高怀远。触目所及。尽然是大好河山。
笔者个人理解。此境所言为积极正向的入世观。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小至修身齐家。大至匡扶社稷。影响成功的因素众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格局和决心。
为什么要“独上高楼”?为什么要“望尽天涯路”?不“登高”。不“望尽”。一个人的视野受限。境界就受限。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子美的格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格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王安石的格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主席的格局。古之成大事者无不有大气魄、大格局!
除了格局。还应有一往无前的决心。“西风凋碧树”。“独上”意会了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会风平浪静。要忍得寂寞、困苦、凄凉乃至不解。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在这条路上。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要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词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那个她哟。或许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或许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思之如狂的学问?或许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锲而不舍的理想?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阅历和理解。
笔者个人观点。此境所言为正确的处事、处世观。有了一定格局和远大的目标后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正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
什么是“渐宽”?什么是“不悔”?什么是“消得人憔悴”?追求确实苦。拼博确实难。但请你足够相信。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过来了。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的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没有捷径。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该做的事情上。而非抱怨。而非空想。只有努力才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词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作是辛弃疾不多的婉约词之一。根据写作背景。当时的他与之并称为“苏辛”的苏轼境遇好有一比。满腹经纶难以卖给帝王家。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或许就是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
此境所言为超脱的出世观。当你百折不挠。终有所得的时候。回过头看一看。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没有忘记初心。回首昨天。我们是否可以做到问心无愧。尽管这条路上有太多的苦涩。太多的忧伤。太多的无奈。
当你付出决心和汗水。却事与愿违。要坦然面对。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时过境迁。看雁来雁去。云卷云舒。花开花谢。要知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平常心接受任何结果。笑对风雨。潇洒人生!因为。我们为之努力和拼搏过!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710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人生,王国维,高楼,西风,格局,学问,灯火,这句,憔悴,天涯
没想到大家都对对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结合自身大家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王国维何许人及其“人生三境界”?王国维(1877年~1927年)。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岀的古文字、古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