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五代十国发生的具体的间。通常认为是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五代也叫五代十国。五代并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乱世。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过在周世宗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就是那段历史时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指当时政权比较大者。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和五代十国拼存的还有辽和西夏。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战争征赋不断。唐都长安和洛阳都是在这个时期被破坏。所以当时你们也将互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次的。那些最残酷的到罚。让人心寒。凌迟(千刀万剐)就是在这个乱世出现的。不过那个时期也曾出现过有稳定的时候。后周柴荣十年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这比较有名的有。刘知远。五代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为刘暠。庙号高祖。花蕊夫人徐贵妃。做过家僮的南平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李后主。还有历史上罕见的奇人。一生历经五朝。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位近三十年。前后俸事八姓十帝。死后还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的不倒翁。冯道。不过历史上对冯道的评价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老滑头。也有人说他视他所服务的统治者为豺虎。他不是在为他们服务。而是在为。苍生立命。还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等!
其他观点: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虽然五代十国在我国历史上仅存了几十年。但却有很多著名人物。五代的每个开国皇帝都是有勇有谋的武将。比如后梁的开国之君朱温。晋王李克用。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后汉建立者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其他还有张承业、安重荣、高思继、李守贞、仇士良、景延广、刘钧等。最后也不能忘了遗臭万年的石敬瑭。
其他观点: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康君立(847-894)
唐末五代间将领。蔚州兴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位石家庄市北)人。世为边豪。唐末。僖宗李儇乾符年间。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后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等共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授左都押牙。入关之后。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李克用镇守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他受任检校工部尚书。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位介休县西北)刺使。昭义(方镇名治潞。今山西省长治市)节度使等。893年(唐末昭宗李晔景福二年)。奉李克用之命进击李存孝。以功加检校太保。后为李克用所毒死。
郑买嗣(?-909)
太长和国建立者。郑回七世孙。原为南诏政权清平官(即宰相)。897年(唐末昭宗李晔乾宁四年)。他以南诏蒙氏之近臣扬登。杀死南诏王隆舜。902年(昭宗李晔天福二年)。又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王室八百人。并夺取政权。建立大长和国。909 年(后梁太祖朱温开平三年)卒。其子郑旻嗣位后。于914年(太祖朱温乾化四年)进攻前蜀。为王建所击败。郑旻求婚于南汉。汉以曾城公主妻之。 902-909年在位八年。卒于909年(后梁开平三年)。
王建(847-918)
五代十国时前蜀国的建立者。前蜀高祖。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 (今河南舞阳西)人。少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僖宗为避黄巢起义军兵锋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令孜认其为养子。后分典神策军。宦官杨复恭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起800 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占领成都西、南诸州。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乾宁四年(897)。破梓州(东川节度使治所)。占有东西两川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后梁开平元年(907)。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武成二年(909)。王建颁《永昌历》。天汉元年(917)。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当时中原战乱。文士多奔于蜀。王建目不知书而喜与文士谈论。前蜀建立后没有大规模战争。民众得以继续进行生产。
杨行密(852-905)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唐末乾符年间。江、淮义军蜂起。杨行密投身其中被逮。刺史郑棨奇其状貌而释之。后应募为州兵。渐升至牙将。中和三年(883)。唐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龙纪元年(889)。拜为宣州观察使。他与当时的割剧势力秦彦、毕师铎、孙儒等在江、淮争战多年。造成严重的破坏。景福元年(892)。攻占扬州。唐拜行密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着又与梁、越争战。数败朱温。天复二年(902)。唐昭宗拜他为中书令。封吴王。此后。其手下兵将叛乱。又征伐两年。致使江南无宁日。行密为政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的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隙稍有恢复。
朱温(朱全忠。梁太祖。刘守光(?-914)852-912)
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后梁太祖。初名朱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 人。朱温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官至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唐中和二年(882)朱温降唐。僖宗赐名全忠。次年。任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四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后10余年间。朱全忠凭借汴州(今河南开封)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天复元年(901)被封为梁王。同年。宦官劫唐昭宗到凤翔(今属陕西)。依靠节度使李茂贞。全忠攻凤翔。茂贞屡败。昭宗还长安后。全忠尽诛宦官。从此昭宗为全忠控制。天祐元年(904)。全忠遣人杀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四年。全忠废李柷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朱温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视。对唐王朝积弊也有所改革。但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乾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珪所杀。
刘守光(?-914)
五代时东北地方割据者。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唐末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后梁开平元年 (907)梁军攻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城中无备。守光率众自外来援。登城拒守。梁军既退。自称卢龙节度使。囚其父。其兄守文来讨。战败亦被囚禁。守光性本庸昧凶淫。以父兄失势。淫虐恣甚。后梁乾化元年(911)。自号大燕皇帝。改元应天。以王瞳、齐涉为左右相。次年。李存勗遣周德威攻之。应天三年城破。出逃途中被擒。杀于代州雁门山下。
杨师厚(?-915)
五代时后梁将领。斤沟人。事太祖朱全忠累立战功。为天雄军节度使。朱全忠与晋交战。常以他为招讨使。领劲旅。公元909年。晋主李存勖引兵南下。以周德威为前锋。围攻晋州。他率兵往救。击破周德威以骑兵扼守蒙阮(晋州附近汾水东)之险。迫晋军撤围而去。朱全忠死后。郢王朱友珪召议事。部属劝勿去。他去京师。获厚赐而还。末帝朱友贞谋讨朱友珪。得他协助。乃杀朱友珪。即帝位。封他为邺王。但朱友贞对他亦心存疑虑。他病卒时。朱友贞在宫中与心腹一起祝贺。
敬翔(?-923)
五代后梁宰相。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位华阴县西北)人。字子振。为五代时后梁大臣。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客居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为朱温所识。温于战争中。他曾参与策谋。故深受温所信任。曾历任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右仆射、太府卿等。后助温篡唐。官知崇政院事。迁兵部尚书及金鉴殿大学士等。朱温死。他郁郁不得其志。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又因不愿事后唐。故自杀而死。
毋乙(?-920)
五代时后梁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其名一作母乙。与董乙等人以宗教形式组织群众。夜聚明散。进行武装反梁。屡败官军。陈、颍、蔡(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安徽省阜阳市、河南省汝南县)诸州民众望风而来。众至千余人。他被拥为天子。920年(后梁末帝朱友贞明六年)兵败。与其他诸首领八十余人同时遇难。
马殷(852-930)
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开国君主。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初从蔡州(今河南汝南)秦宗权部将孙儒、刘建锋攻杨行密。景福元年(892)孙儒败死。刘建锋以马殷为先锋。率余众转入江西。于昭宗乾宁元年(894)入湖南。攻陷潭州。三年五月。刘建锋为部下陈瞻所杀。众推马殷为留后。不久。唐任命马殷为湖南节度使。此后。马殷四出攻占诸州。又征服了境内诸溪洞少数族。至唐末已拥有20余州之地。开平元年(907)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天成二年(927)后唐亦封他为楚国王。楚东受吴国(后为南唐取代)威胁。马殷采纳谋臣高郁之策。奉中原朝廷正朔。称臣进贡。以钳制吴国;同时。又获准在襄(今湖北襄樊襄阳)、唐(今河南唐河)诸州置邸店。以茶与中原贸易。换还丝织品和战马。获利年以百万计。楚不向客商征税。境内又少战争。四方商贾纷至。但由于楚境流通的铅铁钱不能外用。只得贩运物资而去。马殷也注意发展生产。开发湘中、湘西;又鼓励种桑养蚕。命令百姓输税都用帛代钱。因此丝织手工业大盛。
钱镠(852-932)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北)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起兵反抗朝廷。临安石镜镇将董昌招募乡兵。钱镠投充偏将。从破王郢。六年。他领兵狙击黄巢的起义军。光启二年(886)。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占领越州(今浙江绍兴)。平定浙东。三年。唐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自此。董昌和钱镠分据浙东、西。大顺二年(891)。钱镠占领了苏州。景福二年(893)。唐以董昌为威胜军(越州军号)节度使。钱镠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三年。攻占越州。杀董昌。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威胜改名)两镇节度使。兼有浙东、西之地。钱镠势力强大时占地11州。其子孙又占福州(今属福建)。置秀州(今浙江嘉兴)。共13州。天复二年(902)唐封钱镠为越王。天祐元年(904)又封他为吴王。开平元年 (907)后梁封钱镠为吴越国王。自唐末起。钱镠绕道向中原政权贡奉无缺。钱镠晚年敬礼文士。吴越境内的文化有所发展。他在位期间。筑捍海石塘。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潮水内灌。在太湖流域兴修水利。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境内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 “地上天宫”之称。
李茂贞(856-924)
唐末割据凤翔(今属陕西)的藩镇。本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乾符年间。因败黄巢将领尚让。以功擢神策军指挥使。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率军逼长安。唐僖宗出奔。文通护驾有功。擢武定军(洋州军号)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大顺二年(891)。他胁迫昭宗杀宰相。任命他为凤翔和山南西道(治兴元)两镇节度使。封秦王。成为关中最强大的藩镇。乾宁二年(895)。茂贞与邠州(今陕西彬县)王行瑜、华州(今陕西华县)韩建同犯长安。杀宰相。整兵而返。李克用表请进击茂贞。昭宗怕沙陀部太盛。诏克用与茂贞讲和。克用归太原。次年。茂贞再次攻入长安。昭宗依韩建。茂贞焚烧宫阙。大掠坊市而去。光化年间。茂贞进封岐王。天复元年(901)。朱温以兵入关。请昭宗迁都洛阳。宦官韩全诲与茂贞劫持昭宗到凤翔。朱温围凤翔。三年。茂贞势蹙。被迫杀全诲。送出昭宗。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灭唐。建后梁。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当其盛时。有地20州。至后梁末年。岐仅7州而已。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茂贞上表称臣。
高季兴(858-929)
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任荆南节度使。荆南镇旧辖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侵夺殆尽。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乾化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季兴入朝洛阳。次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但因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他死后。高氏父死子嗣。兄终弟及。直至963年才被宋灭亡。
王衍(?-926)
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帝。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前蜀主王建幼子。始封郑王。后立为太子。光天元年(918)。王建卒。衍继位。是为蜀后主。在位八年。衍年少荒淫。不理政事。委政于宦官宋光嗣等。自与狎客、妇人日夜酣饮。又酷好游猎。骄奢无度。迷信神仙。造上清宫。塑王子乔像。尊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曾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宫女衣服皆画云彩。飘飘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以述其状。同光三年(925)。为后唐庄宗所灭。翌年被杀。史称其“颇知学问。能为浮艳之辞”(《新五代史》本传)。作品多宣扬其纸醉金迷、寻花问柳的糜烂生活。如《醉妆词》、《宫词》等。今存词二首、诗四首。载《全唐诗》。传在《旧五代史》卷一三六、《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王审知(862-965)
五代十国时期闽的建立者。字信通。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家世为农。出身寒微。状貌雄伟。唐末。王审知与其兄王潮随寿州人王绪攻固始。因王绪多疑。有才者即遭其害。王潮等设伏擒之。王绪自杀。潮领其军。军纪严整。景福元年 (892)。遣审知攻福州。审知督率士卒攻破。唐拜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乾宁四年(897)。王潮卒。唐以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邪王。唐亡。梁封王审知为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审知为人俭约。礼贤下士。选良吏。省刑罚。立学校。薄赋役。且发展海上贸易。使偏安一隅的闽地。经济、文化得以发展。
徐温(862-927)
五代十国时吴国大臣。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少以贩盐为业。隶属杨行密帐下。将他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908年(后梁朱全忠开平二年)杀杨行密之子渥。立杨隆言。曾先后被封为温国公、齐国公。筑城于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仍遥制朝政。后又封为大丞相。在其执政间。自奉节俭。从不轻易耗用资财。以严可求参与军国之谋;骆知祥专理财赋之收支。政绩尚属平稳宽和。甚得江淮众民之心愿。
郑遨(866-939)
唐末五代诗人。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唐昭宗时举进士落第。见天下已乱。遂弃妻、子。入少室山为道士。作《拟峰诗》三十六章以言志。传诵一时。后闻华山有仙药。因徙居华阴。种田自给。不受达官贵人馈赠。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称“三高士”。后唐明宗时召为左拾遗。后晋高祖时召为右谏议大夫。皆不应。遂赐号逍遥先生。遨少年好学。敏于文辞。好饮酒。善弈棋。名重当世。所作诗多为世人传抄。互相赠送。以为珍宝。甚至有人画其像于屏风、屋壁。据本传。有文集20卷行于世。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7首。多与杜光庭诗相混。其诗多有消极避世倾向。但《伤农》指责剥削阶级糟蹋粮食。《富贵曲》揭露统治者穷奢极侈:“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皆较深切。传在《旧五代史》卷93、《新五代史》卷34。
李嗣源(唐明宗。867-933)
五代后唐主。小字邈佶烈。后改名李亶。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位怀仁县南)。沙陀族李克用养子。善骑射。初从克用父子征战。以功拜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位繁峙县西南)、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刺使。及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庄宗李存勖昏暗骄矜。以功大遭忌。庄宗同光四年(926年)受命征讨魏州兵变。与变兵会合。回师攻洛(今河南省洛阳市)。被群臣拥戴为监国。后称帝。在位期间。革除弊政。任用安重海、任寰等稳定政局。晚年与群臣离心离德。甚至屠杀重臣。至在乱兵中受惊卒。谥唐明宗。嗣源在继庄宗帝位后。每夕于宫中焚手祝天。愿早生圣人。力生民主。在位期间粮谷连年屡丰。兵甲罕用。百姓赖以休息。
刘隐(873-911)
五代时岭南藩镇。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父谦。为封州(今广东封县)刺史。谦卒代为封州刺史。唐天祐二年(905)进为清海节度使。据有田林(今广西田林县)、彬县(今湖南彬县)至濒南海之大片地区。好贤士。当时天下已乱。中原士人多来避乱。唐时大臣得罪流放岭南者之后裔多寓而不返。地方官吏遭乱不得归中原者都客居岭南。得此三类人士之辅佐。使岭南地区得以稍安。后梁乾化元年(911)进封其为海南王。当年病死。
郭崇韬(?-926)
五代时期后唐大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从李克用。李存勖嗣位后。任中门副使、中门使。参与机要。因击败契丹功。拜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受降梁将康延孝。尽得梁虚实。在诸将皆主张与梁相约罢兵、互不相犯之际。力主出兵。8天而灭梁。庄宗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崇韬并不亲临战阵。主要是以谋议相佐。曾奏时务利害25事。改革弊政。后以功高位重。为人正直。耻与宦官、伶人为伍。每有得罪。颇招忌恨。同光四年(926)。庄宗欲伐蜀。崇韬荐储君魏王李继岌为元帅。崇韬为副帅。继岌年幼。军政皆决于崇韬。全胜。他劝继岌继位后废除宦官制。时庄宗遣宦官向延嗣劳军。他不郊迎。延嗣大怒。诬其有异志。刘皇后令宦官马彦珪矫诏杀之。
孔谦(?-926)
五代时后唐大臣。魏州(今河北省魏县。位冀南磁县东南)人。初为吏。书算。后唐庄宗李存勋以魏博任度支使。后任租庸副使、租庸使。他善于聚敛钱财。李氏与朱梁长年用兵。他在筹措军需用品中。横征暴敛。致遭众民怨愤。但他为庄宗李存勋所宠信。并赐与“丰财赡国功臣”之名号。明宗李亶即位。被处死。
景进
五代时后晋伶人。籍贯、字号均不详。庄宗李存勖时。授封为伶官之首。受宠居中用事。参决军机国政。又曾出访于民间。探听宫内外消息。并曾奉命掳俘魏州(今河北省魏县。位冀南磁县东南)诸营军士妻女数千人以充后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等。
豆卢革(?-927)
五代时后唐大臣。籍贯、字号均不详。唐末战乱不已。乃避居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位安国县西北)等地。他曾为太原王王处直之下属。李存勖建立后唐。他以出身名门高第征拜行台左丞相。但无实学。引用韦说为相。说亦属庸才。致使政事多有所错乱。因又专求长生修炼之术。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屡贬为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位湘西吉首市东北)刺使、费州(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位临沂市西北)司户参军。后因事得罪皇上被赐死。
任寰(?-927)
五代时后唐大臣。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庄宗时任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观察判官、工部尚书兼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尹、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副留守。后唐伐蜀时。他击败唐延孝军。明宗即位。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以整财。大见成效。然与枢密使安重诲不合。几经愤争于朝。终被罢职。寻退居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后为安重诲矫诏所杀。
王晏球(873-932)
五代十国时期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字莹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少为杜氏收养。改姓杜。初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帐下。累迁厅子都指挥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降后唐。次年。庄宗李存勖授其为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赐姓名李绍虔。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北御契丹。天成二年(927)七月。任北面招讨副使。驻满城(今满城北)。三年四月。义武节度使王都引契丹军为援据定州(今属河北)叛。王晏球受命为北面招讨使率诸道兵进讨。五月。于曲阳(今属河北)城南。战王都、契丹联军万余人。趁王都骄狂。以中军骑兵直冲其阵。左、右军两翼夹击。奋力拼杀。大败王都军。契丹兵死者过半。余众北走。七月。于唐河(今唐县境)北。又击败契丹援骑7000。遂进围定州。久困不攻。致其粮断。次年二月。王都自焚死。定州降。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后改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今属山东)。加兼中书令。长兴三年卒。
杨干贞(?-937)
大义宁国国主。公元929-937年在位。大长和国国主郑隆亶时为东川节度使。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杀郑隆亶。灭大长和国。拥清平官赵善政为主。建大天兴国。四年(929)。废赵善政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建元兴圣。贪暴特甚。中外咸怨。诸部离叛。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反抗。杨干贞出走。自缢死。谥肃恭皇帝。大义宁国亡。
荆浩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生卒年不详。河内沁水(今山西沁水)人。工诗文。通经史。唐末避乱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荆浩擅山水。注重师法造化。他常携带纸笔。在洪谷深处对景写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画山水师承张璪、吴道子、项容。师长舍短。加以发展。形成笔墨两得、皴染兼备的独特风貌。其画多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主峰耸立。乔柯杂植。溪泉坡岸的全景式山水画。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有《匡庐图》传世。荆浩对绘画理论亦有建树。著《笔法记》一篇。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准则。指出艺术形象有“真”与“似”之分。认为“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气质俱盛 ”。进而提出画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认为“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凡此等等。皆反映了山水画于唐末五代在理论研究上所达到的水平。
孟知祥(874-934)
五代时后蜀的建立者。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时。以他为太原留守。后唐同光三年(925)。李存勖灭前蜀。孟知祥受任成都尹。充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他任用良吏。免除苛捐杂税。安集流散。使蜀中逐渐安定。长兴三年(932)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次年。后唐明宗任孟知祥为东、西川节度使。又封他为蜀王。后唐应顺元年(934)称帝。是为高祖。国号蜀。年号明德。史称后蜀。建都成都。同年卒。子孟昶(919-965)继位。是为后主。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战争。社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冯道(882-954)
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李存勖即位。以冯道为翰林学士。明宗时任相。长兴四年(933)。明宗死。闵帝即位。次年。潞王从珂(后为末帝)反。冯道率百官迎之。历闵帝、末帝。冯道并居相位。后晋灭后唐时。冯道为首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曾独召他。欲其辅立幼子石重睿。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他改奉齐王石重贵。是为少帝(即出帝)。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灭后晋(次年改国号辽)。他为太傅。历后汉、后周两朝。他皆为太师。后周时又兼中书令。冯道历5朝8姓11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他自谓一生中唯一“不足”事。是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但当有志于统一的柴荣于显德元年(954)二月亲征北汉时。他却极力谏阻。冯道为官。尚无当时官吏贪暴放纵之风。曾对后唐明宗读聂夷中《伤田家》诗。表述农民的痛苦。在他的倡议下。长兴三年。后唐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雕版印刷。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张承业(846-922)
唐末五代间宦官。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位蒲城县东南)人。字继元。原姓康。唐僖宗时为宦官。昭宗时使晋。为河东监军。执法严明。晋王李克用甚重之。唐亡后仕晋。仍为监军。克用病革。承业受启命。辅幼主存勖兄事之。晋与梁战斗十余年。军国大事均委之。凡所以蓄积金粟。收市兵马。讲课农桑而成存勖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后存勖僭帝位。承业苦谏不听。大哭不食死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谥正宪。
康君立(847-894)
唐末五代间将领。蔚州兴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位石家庄市北)人。世为边豪。唐末。僖宗李儇乾符年间。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后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等共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授左都押牙。入关之后。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军。李克用镇守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他受任检校工部尚书。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位介休县西北)刺使。昭义(方镇名治潞。今山西省长治市)节度使等。893年(唐末昭宗李晔景福二年)。奉李克用之命进击李存孝。以功加检校太保。后为李克用所毒死。
郑买嗣(?-909)
太长和国建立者。郑回七世孙。原为南诏政权清平官(即宰相)。897年(唐末昭宗李晔乾宁四年)。他以南诏蒙氏之近臣扬登。杀死南诏王隆舜。902年(昭宗李晔天福二年)。又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王室八百人。并夺取政权。建立大长和国。909 年(后梁太祖朱温开平三年)卒。其子郑旻嗣位后。于914年(太祖朱温乾化四年)进攻前蜀。为王建所击败。郑旻求婚于南汉。汉以曾城公主妻之。 902-909年在位八年。卒于909年(后梁开平三年)。
王建(847-918)
五代十国时前蜀国的建立者。前蜀高祖。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 (今河南舞阳西)人。少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后投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僖宗为避黄巢起义军兵锋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被号为随驾五都。归宦官田令孜指挥。令孜认其为养子。后分典神策军。宦官杨复恭掌禁军。疑王建。出之为壁州(一作利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组织起800 人的队伍。逐步扩大地盘。占领成都西、南诸州。大顺二年(891)。攻占成都。乾宁四年(897)。破梓州(东川节度使治所)。占有东西两川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王建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割据蜀地的基础稳固。后梁开平元年(907)。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武成二年(909)。王建颁《永昌历》。天汉元年(917)。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当时中原战乱。文士多奔于蜀。王建目不知书而喜与文士谈论。前蜀建立后没有大规模战争。民众得以继续进行生产。
杨行密(852-905)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唐末乾符年间。江、淮义军蜂起。杨行密投身其中被逮。刺史郑棨奇其状貌而释之。后应募为州兵。渐升至牙将。中和三年(883)。唐拜杨行密为庐州刺史。龙纪元年(889)。拜为宣州观察使。他与当时的割剧势力秦彦、毕师铎、孙儒等在江、淮争战多年。造成严重的破坏。景福元年(892)。攻占扬州。唐拜行密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895)。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接着又与梁、越争战。数败朱温。天复二年(902)。唐昭宗拜他为中书令。封吴王。此后。其手下兵将叛乱。又征伐两年。致使江南无宁日。行密为政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江、淮一带的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隙稍有恢复。
朱温(朱全忠。梁太祖。刘守光(?-914)852-912)
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后梁太祖。初名朱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 人。朱温参加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官至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唐中和二年(882)朱温降唐。僖宗赐名全忠。次年。任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四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以后10余年间。朱全忠凭借汴州(今河南开封)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天复元年(901)被封为梁王。同年。宦官劫唐昭宗到凤翔(今属陕西)。依靠节度使李茂贞。全忠攻凤翔。茂贞屡败。昭宗还长安后。全忠尽诛宦官。从此昭宗为全忠控制。天祐元年(904)。全忠遣人杀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四年。全忠废李柷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朱温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视。对唐王朝积弊也有所改革。但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乾化二年(912)。为次子朱友珪所杀。
刘守光(?-914)
五代时东北地方割据者。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唐末幽州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后梁开平元年 (907)梁军攻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城中无备。守光率众自外来援。登城拒守。梁军既退。自称卢龙节度使。囚其父。其兄守文来讨。战败亦被囚禁。守光性本庸昧凶淫。以父兄失势。淫虐恣甚。后梁乾化元年(911)。自号大燕皇帝。改元应天。以王瞳、齐涉为左右相。次年。李存勗遣周德威攻之。应天三年城破。出逃途中被擒。杀于代州雁门山下。
杨师厚(?-915)
五代时后梁将领。斤沟人。事太祖朱全忠累立战功。为天雄军节度使。朱全忠与晋交战。常以他为招讨使。领劲旅。公元909年。晋主李存勖引兵南下。以周德威为前锋。围攻晋州。他率兵往救。击破周德威以骑兵扼守蒙阮(晋州附近汾水东)之险。迫晋军撤围而去。朱全忠死后。郢王朱友珪召议事。部属劝勿去。他去京师。获厚赐而还。末帝朱友贞谋讨朱友珪。得他协助。乃杀朱友珪。即帝位。封他为邺王。但朱友贞对他亦心存疑虑。他病卒时。朱友贞在宫中与心腹一起祝贺。
敬翔(?-923)
五代后梁宰相。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位华阴县西北)人。字子振。为五代时后梁大臣。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客居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为朱温所识。温于战争中。他曾参与策谋。故深受温所信任。曾历任检校礼部尚书、检校右仆射、太府卿等。后助温篡唐。官知崇政院事。迁兵部尚书及金鉴殿大学士等。朱温死。他郁郁不得其志。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又因不愿事后唐。故自杀而死。
毋乙(?-920)
五代时后梁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其名一作母乙。与董乙等人以宗教形式组织群众。夜聚明散。进行武装反梁。屡败官军。陈、颍、蔡(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安徽省阜阳市、河南省汝南县)诸州民众望风而来。众至千余人。他被拥为天子。920年(后梁末帝朱友贞明六年)兵败。与其他诸首领八十余人同时遇难。
马殷(852-930)
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开国君主。字霸图。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初从蔡州(今河南汝南)秦宗权部将孙儒、刘建锋攻杨行密。景福元年(892)孙儒败死。刘建锋以马殷为先锋。率余众转入江西。于昭宗乾宁元年(894)入湖南。攻陷潭州。三年五月。刘建锋为部下陈瞻所杀。众推马殷为留后。不久。唐任命马殷为湖南节度使。此后。马殷四出攻占诸州。又征服了境内诸溪洞少数族。至唐末已拥有20余州之地。开平元年(907)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天成二年(927)后唐亦封他为楚国王。楚东受吴国(后为南唐取代)威胁。马殷采纳谋臣高郁之策。奉中原朝廷正朔。称臣进贡。以钳制吴国;同时。又获准在襄(今湖北襄樊襄阳)、唐(今河南唐河)诸州置邸店。以茶与中原贸易。换还丝织品和战马。获利年以百万计。楚不向客商征税。境内又少战争。四方商贾纷至。但由于楚境流通的铅铁钱不能外用。只得贩运物资而去。马殷也注意发展生产。开发湘中、湘西;又鼓励种桑养蚕。命令百姓输税都用帛代钱。因此丝织手工业大盛。
钱镠(852-932)
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北)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起兵反抗朝廷。临安石镜镇将董昌招募乡兵。钱镠投充偏将。从破王郢。六年。他领兵狙击黄巢的起义军。光启二年(886)。董昌采纳钱镠建议。全军渡江进击。占领越州(今浙江绍兴)。平定浙东。三年。唐以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自此。董昌和钱镠分据浙东、西。大顺二年(891)。钱镠占领了苏州。景福二年(893)。唐以董昌为威胜军(越州军号)节度使。钱镠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乾宁二年(895)。董昌自称罗平国皇帝。改元顺天。钱镠发兵进攻。三年。攻占越州。杀董昌。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威胜改名)两镇节度使。兼有浙东、西之地。钱镠势力强大时占地11州。其子孙又占福州(今属福建)。置秀州(今浙江嘉兴)。共13州。天复二年(902)唐封钱镠为越王。天祐元年(904)又封他为吴王。开平元年 (907)后梁封钱镠为吴越国王。自唐末起。钱镠绕道向中原政权贡奉无缺。钱镠晚年敬礼文士。吴越境内的文化有所发展。他在位期间。筑捍海石塘。置龙山、浙江两闸。以遏潮水内灌。在太湖流域兴修水利。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境内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 “地上天宫”之称。
李茂贞(856-924)
唐末割据凤翔(今属陕西)的藩镇。本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乾符年间。因败黄巢将领尚让。以功擢神策军指挥使。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率军逼长安。唐僖宗出奔。文通护驾有功。擢武定军(洋州军号)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大顺二年(891)。他胁迫昭宗杀宰相。任命他为凤翔和山南西道(治兴元)两镇节度使。封秦王。成为关中最强大的藩镇。乾宁二年(895)。茂贞与邠州(今陕西彬县)王行瑜、华州(今陕西华县)韩建同犯长安。杀宰相。整兵而返。李克用表请进击茂贞。昭宗怕沙陀部太盛。诏克用与茂贞讲和。克用归太原。次年。茂贞再次攻入长安。昭宗依韩建。茂贞焚烧宫阙。大掠坊市而去。光化年间。茂贞进封岐王。天复元年(901)。朱温以兵入关。请昭宗迁都洛阳。宦官韩全诲与茂贞劫持昭宗到凤翔。朱温围凤翔。三年。茂贞势蹙。被迫杀全诲。送出昭宗。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灭唐。建后梁。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当其盛时。有地20州。至后梁末年。岐仅7州而已。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茂贞上表称臣。
高季兴(858-929)
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唐末。朱温势力已扩大至荆州。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即帝位后。派高季兴赴任荆南节度使。荆南镇旧辖10州(一作8州)。唐末。为邻道侵夺殆尽。高季兴到镇时。仅得江陵一城。季兴招集亡散军民。又收用以唐进士梁震为首的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乾化四年(914)。后梁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季兴入朝洛阳。次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以后。季兴得到归、峡二州。季兴还一度控制了夔(今四川奉节东)、忠(今四川忠县)、万(今四川万县市)三州。但很快又被后唐取回。故南平是十国中最小最弱之国。但因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高季兴得以长期割据一方。他死后。高氏父死子嗣。兄终弟及。直至963年才被宋灭亡。
王衍(?-926)
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帝。字化源。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前蜀主王建幼子。始封郑王。后立为太子。光天元年(918)。王建卒。衍继位。是为蜀后主。在位八年。衍年少荒淫。不理政事。委政于宦官宋光嗣等。自与狎客、妇人日夜酣饮。又酷好游猎。骄奢无度。迷信神仙。造上清宫。塑王子乔像。尊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曾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宫女衣服皆画云彩。飘飘然望之若仙。衍自作《甘州曲》以述其状。同光三年(925)。为后唐庄宗所灭。翌年被杀。史称其“颇知学问。能为浮艳之辞”(《新五代史》本传)。作品多宣扬其纸醉金迷、寻花问柳的糜烂生活。如《醉妆词》、《宫词》等。今存词二首、诗四首。载《全唐诗》。传在《旧五代史》卷一三六、《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王审知(862-965)
五代十国时期闽的建立者。字信通。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家世为农。出身寒微。状貌雄伟。唐末。王审知与其兄王潮随寿州人王绪攻固始。因王绪多疑。有才者即遭其害。王潮等设伏擒之。王绪自杀。潮领其军。军纪严整。景福元年 (892)。遣审知攻福州。审知督率士卒攻破。唐拜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乾宁四年(897)。王潮卒。唐以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邪王。唐亡。梁封王审知为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审知为人俭约。礼贤下士。选良吏。省刑罚。立学校。薄赋役。且发展海上贸易。使偏安一隅的闽地。经济、文化得以发展。
徐温(862-927)
五代十国时吴国大臣。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少以贩盐为业。隶属杨行密帐下。将他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908年(后梁朱全忠开平二年)杀杨行密之子渥。立杨隆言。曾先后被封为温国公、齐国公。筑城于昇州(今江苏省南京市)。仍遥制朝政。后又封为大丞相。在其执政间。自奉节俭。从不轻易耗用资财。以严可求参与军国之谋;骆知祥专理财赋之收支。政绩尚属平稳宽和。甚得江淮众民之心愿。
郑遨(866-939)
唐末五代诗人。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唐昭宗时举进士落第。见天下已乱。遂弃妻、子。入少室山为道士。作《拟峰诗》三十六章以言志。传诵一时。后闻华山有仙药。因徙居华阴。种田自给。不受达官贵人馈赠。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称“三高士”。后唐明宗时召为左拾遗。后晋高祖时召为右谏议大夫。皆不应。遂赐号逍遥先生。遨少年好学。敏于文辞。好饮酒。善弈棋。名重当世。所作诗多为世人传抄。互相赠送。以为珍宝。甚至有人画其像于屏风、屋壁。据本传。有文集20卷行于世。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7首。多与杜光庭诗相混。其诗多有消极避世倾向。但《伤农》指责剥削阶级糟蹋粮食。《富贵曲》揭露统治者穷奢极侈:“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皆较深切。传在《旧五代史》卷93、《新五代史》卷34。
李嗣源(唐明宗。867-933)
五代后唐主。小字邈佶烈。后改名李亶。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位怀仁县南)。沙陀族李克用养子。善骑射。初从克用父子征战。以功拜代州(今山西省代县。位繁峙县西南)、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刺使。及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庄宗李存勖昏暗骄矜。以功大遭忌。庄宗同光四年(926年)受命征讨魏州兵变。与变兵会合。回师攻洛(今河南省洛阳市)。被群臣拥戴为监国。后称帝。在位期间。革除弊政。任用安重海、任寰等稳定政局。晚年与群臣离心离德。甚至屠杀重臣。至在乱兵中受惊卒。谥唐明宗。嗣源在继庄宗帝位后。每夕于宫中焚手祝天。愿早生圣人。力生民主。在位期间粮谷连年屡丰。兵甲罕用。百姓赖以休息。
刘隐(873-911)
五代时岭南藩镇。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父谦。为封州(今广东封县)刺史。谦卒代为封州刺史。唐天祐二年(905)进为清海节度使。据有田林(今广西田林县)、彬县(今湖南彬县)至濒南海之大片地区。好贤士。当时天下已乱。中原士人多来避乱。唐时大臣得罪流放岭南者之后裔多寓而不返。地方官吏遭乱不得归中原者都客居岭南。得此三类人士之辅佐。使岭南地区得以稍安。后梁乾化元年(911)进封其为海南王。当年病死。
郭崇韬(?-926)
五代时期后唐大臣。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从李克用。李存勖嗣位后。任中门副使、中门使。参与机要。因击败契丹功。拜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受降梁将康延孝。尽得梁虚实。在诸将皆主张与梁相约罢兵、互不相犯之际。力主出兵。8天而灭梁。庄宗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崇韬并不亲临战阵。主要是以谋议相佐。曾奏时务利害25事。改革弊政。后以功高位重。为人正直。耻与宦官、伶人为伍。每有得罪。颇招忌恨。同光四年(926)。庄宗欲伐蜀。崇韬荐储君魏王李继岌为元帅。崇韬为副帅。继岌年幼。军政皆决于崇韬。全胜。他劝继岌继位后废除宦官制。时庄宗遣宦官向延嗣劳军。他不郊迎。延嗣大怒。诬其有异志。刘皇后令宦官马彦珪矫诏杀之。
孔谦(?-926)
五代时后唐大臣。魏州(今河北省魏县。位冀南磁县东南)人。初为吏。书算。后唐庄宗李存勋以魏博任度支使。后任租庸副使、租庸使。他善于聚敛钱财。李氏与朱梁长年用兵。他在筹措军需用品中。横征暴敛。致遭众民怨愤。但他为庄宗李存勋所宠信。并赐与“丰财赡国功臣”之名号。明宗李亶即位。被处死。
景进
五代时后晋伶人。籍贯、字号均不详。庄宗李存勖时。授封为伶官之首。受宠居中用事。参决军机国政。又曾出访于民间。探听宫内外消息。并曾奉命掳俘魏州(今河北省魏县。位冀南磁县东南)诸营军士妻女数千人以充后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等。
豆卢革(?-927)
五代时后唐大臣。籍贯、字号均不详。唐末战乱不已。乃避居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位安国县西北)等地。他曾为太原王王处直之下属。李存勖建立后唐。他以出身名门高第征拜行台左丞相。但无实学。引用韦说为相。说亦属庸才。致使政事多有所错乱。因又专求长生修炼之术。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屡贬为辰州(今湖南省沅陵县。位湘西吉首市东北)刺使、费州(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位临沂市西北)司户参军。后因事得罪皇上被赐死。
任寰(?-927)
五代时后唐大臣。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庄宗时任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观察判官、工部尚书兼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尹、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副留守。后唐伐蜀时。他击败唐延孝军。明宗即位。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以整财。大见成效。然与枢密使安重诲不合。几经愤争于朝。终被罢职。寻退居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后为安重诲矫诏所杀。
王晏球(873-932)
五代十国时期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字莹之。洛阳(今属河南)人。少为杜氏收养。改姓杜。初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帐下。累迁厅子都指挥使。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降后唐。次年。庄宗李存勖授其为齐州防御使、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赐姓名李绍虔。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北御契丹。天成二年(927)七月。任北面招讨副使。驻满城(今满城北)。三年四月。义武节度使王都引契丹军为援据定州(今属河北)叛。王晏球受命为北面招讨使率诸道兵进讨。五月。于曲阳(今属河北)城南。战王都、契丹联军万余人。趁王都骄狂。以中军骑兵直冲其阵。左、右军两翼夹击。奋力拼杀。大败王都军。契丹兵死者过半。余众北走。七月。于唐河(今唐县境)北。又击败契丹援骑7000。遂进围定州。久困不攻。致其粮断。次年二月。王都自焚死。定州降。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后改平卢节度使。移镇青州(今属山东)。加兼中书令。长兴三年卒。
杨干贞(?-937)
大义宁国国主。公元929-937年在位。大长和国国主郑隆亶时为东川节度使。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杀郑隆亶。灭大长和国。拥清平官赵善政为主。建大天兴国。四年(929)。废赵善政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建元兴圣。贪暴特甚。中外咸怨。诸部离叛。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反抗。杨干贞出走。自缢死。谥肃恭皇帝。大义宁国亡。
荆浩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生卒年不详。河内沁水(今山西沁水)人。工诗文。通经史。唐末避乱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荆浩擅山水。注重师法造化。他常携带纸笔。在洪谷深处对景写生。画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画山水师承张璪、吴道子、项容。师长舍短。加以发展。形成笔墨两得、皴染兼备的独特风貌。其画多作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主峰耸立。乔柯杂植。溪泉坡岸的全景式山水画。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有《匡庐图》传世。荆浩对绘画理论亦有建树。著《笔法记》一篇。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准则。指出艺术形象有“真”与“似”之分。认为“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气质俱盛 ”。进而提出画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认为“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凡此等等。皆反映了山水画于唐末五代在理论研究上所达到的水平。
孟知祥(874-934)
五代时后蜀的建立者。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时。以他为太原留守。后唐同光三年(925)。李存勖灭前蜀。孟知祥受任成都尹。充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他任用良吏。免除苛捐杂税。安集流散。使蜀中逐渐安定。长兴三年(932)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次年。后唐明宗任孟知祥为东、西川节度使。又封他为蜀王。后唐应顺元年(934)称帝。是为高祖。国号蜀。年号明德。史称后蜀。建都成都。同年卒。子孟昶(919-965)继位。是为后主。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战争。社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冯道(882-954)
五代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李存勖即位。以冯道为翰林学士。明宗时任相。长兴四年(933)。明宗死。闵帝即位。次年。潞王从珂(后为末帝)反。冯道率百官迎之。历闵帝、末帝。冯道并居相位。后晋灭后唐时。冯道为首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曾独召他。欲其辅立幼子石重睿。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他改奉齐王石重贵。是为少帝(即出帝)。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灭后晋(次年改国号辽)。他为太傅。历后汉、后周两朝。他皆为太师。后周时又兼中书令。冯道历5朝8姓11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他自谓一生中唯一“不足”事。是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但当有志于统一的柴荣于显德元年(954)二月亲征北汉时。他却极力谏阻。冯道为官。尚无当时官吏贪暴放纵之风。曾对后唐明宗读聂夷中《伤田家》诗。表述农民的痛苦。在他的倡议下。长兴三年。后唐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雕版印刷。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725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后梁,节度使,后唐,二年,元年,开平,契丹,河南,宦官,凤翔
没想到大家都对五代十国发生的具体时间,前后都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有名的人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五代十国发生的具体的间。通常认为是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五代也叫五代十国。五代并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