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源自司马迁史记,你们信吗?
原创

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源自司马迁史记,你们信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谣言。和氏璧肯定没被制成传国玉玺。《史记》里也没有这个说法。司马迁是冤枉的。人家可没胡说。

所谓“和氏璧制成玉玺”这事。全都是杜撰的。不仅古人在瞎编。现代人也在瞎编。

两个原因。使这个谣言不攻自破。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和氏璧这个那个——瞎编的。《史记》里对和氏璧的描写并不详细。只提过这个名。

至于什么“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云云。你仔细看《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里。没这句话。也是后人瞎编的。然后。无数人传谣。一个写出来了另一个就抄袭。谁都没看过原文。你想。这堆只会抄袭的家伙能得出什么正确结论?

从真实角度讲。简单说。和氏璧是白的。玉玺是绿的。

因为我国古代的玉文化。瞧不起其他颜色的玉。今天你看出土的春秋战国玉件。并无他色。

《礼记·聘义》里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气如白虹。天也。

白玉。能代表天。合“五德”之说。而在秦始皇那时候。正是邹衍“五德始终说”鼎盛的时候。玉璧如果不是白的。根本没人看得上。

更何况。那个记载和氏璧故事的《韩非子》里。在《解老》里说得也很清楚:「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没颜色。那不就是白的吗?

玉玺是绿的。《晋书·舆服志》、《玉玺谱》等记载玉玺“色绿如蓝”。玉玺失踪得比较晚。很多人都看过玉玺实物。

和氏璧与玉玺。根本就不是一个颜色。

《史记》里提到“玺”都不是玉的。那时候的玺。是金玺。

“传国玺”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汉书》里。是王莽篡汉的时候。给天子玺取了这么个名字。

“玉玺”一词。则要到《后汉书》才出现。

《史记》的原文就是这样。

司马迁只是通过玺的效用将之称为王玺、皇帝玺或天子玺。而秦始皇平灭六国后。曾与群臣商议帝号。商议郡县制和文字统一。这些在《史记》里都有记载。如果秦始皇拿和氏璧制玉玺。这么大的事。《史记》还能漏掉?

《史记》里根本什么都没提。

这件事坏菜坏在哪呢?后世之人写的注。误导了太多人。——注释。那玩意它不是原文啊。

问题出在南北朝时。有个家伙叫崔浩。他给玉玺写注。其实就是造谣。写什么呢?“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

这是欺负西汉那堆皇帝没法从地里爬起来呀。整个西汉。哪个皇帝听过“传国玺”这个词?看过这玩意什么样啊?《汉书》里一笔都没记载的事。这个崔浩就敢胡说。

有崔浩开创造谣的先河。到了唐代。也就是时隔800年以后。这个人叫张守节。就在《史记》原文上动刀了。

他给补了一句“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个做法可坑死人了。因为张守节写的东西叫《史记正义》。他篡改原文。不仅没“正”。还给搞歪了。后世无数人拿他杜撰的话当原文。信了他的邪。稀里哗啦往坑里掉。张守节。整个一千古罪人。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有了这个千古罪人张守节篡改《史记》原文。后边的谣言就拦不住了。

其他观点:

凤鸣岐山的岐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地区。所以和氏璧只是一块蓝田玉独山玉之类的玉璞!经过包装后成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神圣之物!可以肯定和氏璧不是和田;献玉汴和希望国家一统;司马迁笔下有必要树立华夏正统神器!

其他观点:

信。或者不信一件事。是无数人的自由。也是自我肯定或者自我否定的一种表达。比如楼主不信和氏璧的故事。并大声喧哗。意思就是其他相信和氏璧的人都是傻帽。反过来。有相信和氏璧故事的人大声喧哗。意思就是楼主是傻帽。结果争来争去。都是皮毛。和氏璧故事的精髓是蔺相如所表达的智商和情商。一块玉不能延续中华文明。但是一种智慧和情感能够延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0:12

    和氏璧,史记,玉玺,原文,国玺,都是,岐山,的人,天子,谣言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0: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源自司马迁史记,你们信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20:12

    谣言。和氏璧肯定没被制成传国玉玺。《史记》里也没有这个说法。司马迁是冤枉的。人家可没胡说。所谓“和氏璧制成玉玺”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