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据说素以不苟言笑著称的林彪。在战争年代有据可查的大发雷霆只有三次。除了解放战争初期的四平保卫战失利后、大怒掀了李大烧锅的酒桌算第三次外。前面二次都发生在长征期间。既然是急火攻心的大怒。则必然是军情如火的危急时刻。第一次是湘江血战。眼见着红一军团的巨大牺牲而中央纵队的缓缓而行;第二次是在金沙江畔。林彪在电话里大骂红1师师长李聚奎。
实际上在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并没有完全摆脱几十万敌人的战略包围。于是红军南渡乌江直扑贵阳。把坐镇这里指挥的老蒋弄得手忙脚乱。此时中革军委尚无入滇的打算。而是准备在贵阳虚晃一枪后。转兵到黔西南地区建立根据地。然而在老蒋的百般催促下。滇军孙渡纵队昼夜兼程到达贵阳附近。主力亦在黔西南完成展开。因此这一计划已然行不通了。
关键时刻。红三军团彭杨首长、红一军团林聂首长均提出了立即入滇的建议。尤其是林彪聂荣臻的方案最具前瞻性:“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先敌占领东川。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中心意思是马上转道滇北。尽管在地图上看来这是“北辕南辙”。但是可以通过迂回然后渡江北上。继续寻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中革军委原则上同意了这个大胆的建议。红军各部随即火速开入云南。其中林彪的红一军团先向昆明方向佯攻。弄得龙云神经高度紧张之后。迅即掉头北上。先头部队于1935年5月4日赶到金沙江畔的龙街渡。结果李聚奎的红1师忙活了两天。仍然未能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上把浮桥架起来。此师林彪在军团部打来了电话催问。
李聚奎刚想汇报情况就被火急火燎的军团长打断了:“你不要讲情况了。干脆回答我。部队什么时候能过江”?红军师长这两天都快急疯了。现在上级又不听自己解释。当时也火了:“要是干脆回答的话。那桥架不起来。部队什么时候也过不了江”!后面的结果非常清晰。林彪当然在电话里破口大骂。没办法。十万火急。后面几十万中央军和滇军追着呢!
中央军的追剿军司令薛岳却有一明一暗两个任务。明的当然是追击红军。暗的则是要解除“云南王”龙云在昆明的统治。完成杨永泰制订的借追击红军而同时实施的“削藩计”。所以薛岳的部队紧跟红一军团的脚步向昆明火速推进。大约晚于红军7到10日的行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龙云突然意识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险。因为黔军王家烈就是前车之鉴。
于是滇军变卦了。坚决阻止中央军进入昆明。刚刚被老蒋晋升为中将的孙渡率兵回到昆明以后。立即被龙云叫到官邸内一顿臭骂!为了在军事上显示出强硬一面。在昆明以东地区。滇军迎头痛击了薛岳的先头部队。并将其前卫两个连全部缴械。中央军各部被迫停止前进。而滇军事后连称“误会”。老蒋来电表示。入滇的中央军两个纵队可由龙云统一指挥。后者坚决推辞就是不上钩。
薛岳无奈。只好带着少数亲随前往昆明交涉。这时候龙云又表示出“滑”的一面。不仅举行盛大欢迎仪式和宴会。还以甜言蜜语安抚薛岳。更借着酒劲与薛岳换贴结为盟兄弟。让薛伯陵楞是无计可施。同时龙云对云南地方控制的严密程度远超王家烈。各县各镇均接到严令:“固守县城。擅离职守者以军法论处”!
那个意思就是说。云南东部和北部的各县驻军与民团。既不能放红军过去也不能允许中央军通过。谁弃城砍谁的脑袋(最后真杀了好几个)。这就严重迟滞了薛岳所部的行军速度。因为蒋军必须依赖公路而不愿意翻山追击。薛岳在昆明扯皮数日。终于发现秘密任务是不可能完成了。遂表态中央军肯定不入昆明。将马上转向金沙江追击红军。
龙云再次表态“决遵中央号令”。然后盟兄盟弟假惺惺握手惜别。滇军攻击中央军的小事件当然也不了了之。而就在龙云和薛岳斗智斗勇的时候。中央红军已经抢占了金沙江畔的龙街渡、洪门渡和皎平渡等三个渡口。尽管一军团在龙街渡、三军团在洪门渡架桥均告失败。但是刘帅亲自指挥的先遣队却在皎平渡找到了六条船!
于是所有三万多红军全部向皎平渡集中。从5月4日到5月9日。以六天时间和六艘船全部渡过金沙江。在江北又打垮了川军刘元塘部的阻击。胜利踏上北进的道路。也终于甩开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是长征中最精彩最激烈的一段战斗历程。1935年5月16日。姗姗来迟的薛岳大军到达金沙江南岸。所能做的也只是望江兴叹了。
而龙云和滇军为了自身利益痛击“队友”中央军的行动。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掩护红军北渡金沙江的作用。为红军顺利摆脱薛岳的追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其他观点:
必须是土耳其啊
一。痛击队友的土耳其陆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土耳其跟随美国爸爸的号召。派出一支精锐的五千人的步兵旅。出兵朝鲜半岛。
土耳其远征步兵旅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总共作战三次。
第一次是刚到前线。被寄予厚望的土耳其旅。猛扑一支规模数千人的“中国军队”。经过激烈交战。使用著名的土耳其弯刀砍死了数百“志愿军”。打死打伤了不少“中国人”。并俘虏了200多。事后查明那是南朝鲜军第六师的一部分。
第三次是与真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手。结果其先头部队被我38军114师342团重创。土耳其旅损失惨重。损失3514人。具体损失741人阵亡。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 244人被俘。还有298位非战斗伤亡。失去了70%的武器装备。基本失去战斗力。此后土耳其旅再也没有成建制的投入过战斗。在第五次战役中。土耳其部队还被我12军35师103团歼灭了1 个营。最后含恨回国。损失在联合国军中排名第三!
1974年7月。土耳其和希腊为争夺塞浦路斯。大打出手。
一次。土空军的侦察机在塞浦路斯外海发现一支希腊的驱逐舰队。由数艘美军退役舰艇基林级大型驱逐舰组成。土耳其空军立即派出战斗机挂着炸弹直扑希腊舰队。
经过激烈的海空战。先是击沉“科卡德裴”号驱逐舰。接着又重创“艾达德裴”号和“斐夫齐恰克马克元帅”号驱逐舰。共造成232名海军士兵死亡。
战斗结束后。土耳其海军发来贺电。一是祝贺土耳其空军的辉煌战绩。二是申明这三艘被摧毁的驱逐舰的产权人都是土耳其海军。土耳其空军的这次轰炸造成的伤亡。占据了这场战争土军伤亡的四分之一。
基林基林级驱逐舰美国在二战末期建造的快速舰队驱逐舰。满载排水量3480吨。蒸汽轮机动力。是一种快速驱逐舰。航速高达32节。美国战后将退役的该级别舰艇大量出售给盟友。希腊、土耳其、台湾都曾得到这种舰艇。
土耳其空军制造如此醒目战绩的武器也是美国援助的F100超级佩刀。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青岩来答。
要问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南京国民政府的蒋委员长如果排第二。那就没有人能排第一。
炮制《田中奏折》的日本首相 田中义一
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将早已制定好的侵华计划草案提交给昭和天皇审阅。史称《田中奏折》。他在奏折中提出了:
第一条。确立以东北三省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
“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东北。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中国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第二条。歪曲历史。否认中国对满蒙之主权。
“所谓东北。依历史。非中国之领土。亦非中国之特殊区域”“中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东北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第三条。提出要尽力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
包括铁路经营权、土地所有权和交通、商贸、金融权。以及在东北政府、军队设日本顾问或教官。
第四条。确定美、苏将会是日本占领中国最大的障碍。
“然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北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中国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将来欲制中国。必以打击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中国为独立计。不得不与美一战”“将来在东北地区必与苏联冲突。”
第五条。设立拓殖省
拟设立拓殖省。使其专管侵略中国东北事项。特别要以掌管台湾、朝鲜、库页岛为名。而实际上以对中国东北扩张为目的。这样。可以蒙混世界的耳目。并防止暴露国内的不统一。
日军占领沈阳城
日本人终于对中国的东三省“动手”了。
1931年9月18日夜。在班恒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的精心策划下。日本关东军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炸毁。并嫁祸给中国军队。次日。日军以此为借口。以300人的兵力开始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而南京国民政府不思抵抗日本人的侵略。却将所有的砝码都压在了那个软弱的“国联”身上。严令东北军对于日军的侵略行为不得抵抗。在随后的4个月时间里。2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被2.5万日本关东军赶出了关外。
我们在来看看南京国民政府又是什么论调?
1932年2月。东北全部沦陷。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广大的爱国人士纷纷站了出来高声疾呼。全国人民应该团结在一起抵抗日寇的残暴侵略。
面对人民的压力。老蒋坐不住了。1931年7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的《告全国同胞书》。其中摘要为:“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此次若无粤中叛变。则朝鲜惨案。必无由而生。法权收回问题。亦早已解决。不平等条约。取消自无疑义。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逆粤。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对于这段话大家可以简单了理解为: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都要国家先完成统一才能成功。所以不统一。就不能谈言战还是言和。国民党首要任务是稳定国内局势。集中力量“剿灭”自己的同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然后在考虑如何解决日本人的侵略问题。(面对这种逻辑。我真是无语。日本人都打上门了。国民党却还将仅有的一点国力都用在发动内战搞独裁上。这摆明了是在给日本人帮忙啊。)
国民党中央军
痛击我的队友
1932年6月15日。蒋介石召集豫、鄂、皖、赣、湘五省军政大员。在江西庐山共商“剿共”大计。在此次会议上蒋介石正式宣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拟定对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的计划。并决定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剿匪”方针。
1933年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40万。兵分三路向中共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经过2个月的艰苦奋战。中国工农红军共歼国民党军近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万余支。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在1933年9月。又纠集了百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东了第五次“围剿”。在此次围剿中。蒋介石一改往日风格。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堡垒战略。经过1年的苦战。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开始艰苦的长征之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已经取得第五次“围剿”胜利的蒋介石并不希望放过自己的同胞。他命令国民党中央军、各系军阀、地方保安团协同在一起对红军主力进行围追堵截。在此后的2年时间里。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1936年10月在陕甘宁根据地完成会师。结束长征。蒋介石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在艰险的长征路途中。红军的力量被大量消耗。毛主席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日军正在长城附近演习
保护我的敌人
9.18事变以后。日本关东军虽然侥幸占领了东三省。但其兵力只有2.5万人。假如蒋介石决心收复东北。日本关东军唯一的出路就是逃向朝鲜半岛。1931年7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后。日本政府惊喜的发现。蒋介石竟然不准备收复东北。而是准备继续打内战。日本政府决定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为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做准备。
第1项:积极在东三省推行“日化教育”。即在东北地区发行日本货币、强迫学校进行日式教育、在老百姓当中推广日本传统文化。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东北地区变成日军正真的“大后方”。
第2项:积极储备战略物资。从1931年9.18事变以后。日本与美国的能源贸易就在不断的攀升。其中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武器装备占21.7%。仅1937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了2900万桶石油。
第3项:增加军费开支 。整军备战。从1931年开始。日本政府的军费开支增长了7倍。陆军兵力从23万扩充到了60万。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汽车产量增长了20倍、坦克产量增长了38.9倍。
第4项:获取战略通道。就在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之际。关东军参谋长冈村宁次抓住时机。用武力逼迫蒋介石签署了《塘沽协定》。得到了长城古北口、喜峰口、冷口、山海关的进驻之权。打通了出兵华北的战略通道。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
当日本政府的战略准备逐渐完成的时候。蒋介石仍然不顾大局。调集大军50万。将陕甘宁团团包围。企图将红军主力一举绞杀。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
已经成为阶下之囚的蒋介石实在没有办法才勉强同意。国共两党捐弃前嫌。重新合作。联合抗日。(史称第二次国共合作)
总的来说:蒋介石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盲目相信“国际公理”对日军的侵略。奉行不抗政策。白白将东三省送给日本人。是为一错。在“国联”干涉无果的情况下。不思团结全国同胞。抵抗外辱。却将仅有的一点国力白白消耗在内战上。是为二错。
蒋介石作为“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典型案例。可谓实至名归。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804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土耳其,红军,日本,蒋介石,中国,金沙江,关东军,昆明,国民政府,驱逐舰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据说素以不苟言笑著称的林彪。在战争年代有据可查的大发雷霆只有三次。除了解放战争初期的四平保卫战失利后、大怒掀了李大烧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