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三皇五帝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是禅让的。这也非常符合儒家的思想体系。所以千年来儒家一直在炒作尧舜。以至于对于一个帝王的最高评价就是“堪比尧舜”。但事实上。尧舜禹的时代。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不是禅让的。而是“不得不让”。儒家一直炒作的尧舜。实际上是“不得不让”的结果
实际上。当时我国是处于部落联盟的时代。大大小小的部落选出一个部落联盟的老大来。那么谁能当这个老大呢?自然是实力强劲的部落首领了。要知道。如果是一个实力弱小的小部落。你根本就没有资格来当部落联盟的首领。就好比当今的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当今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五个国家。
可以说。当时的尧和舜。分别是两个实力强大的部落首领。首先是尧当了部落联盟的老大。他就让舜来当自己的副手。也就是副首领。协助他统一管理当时的部落联盟。之后的舜当了部落联盟首领。对于很多不服从他的部落。尤其是实力比较强的部落就要进行打压。以维护他的地位。
禹的父亲鲧。实际上就是一个实力强大的部落首领。为了打压鲧。舜便要鲧去治水。找了一些理由。处死了鲧。而鲧的部落在鲧的儿子禹的带领下。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发展壮大。最后逼得舜不得不让出了部落联盟老大的位置给了禹。
何以证明当时的情况是“不得不让”的结果?何以证明当时是靠实力说话的时代?一个是逻辑推理。就是我在上文所推理的情况。另一个就是当时的神话故事。
我们看一下后羿的情况。神话中。后羿射杀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神话中。后羿杀了很多怪物。如凿齿、窫窳、九婴、修蛇(巴蛇)、三足金乌、烛龙。实际上。无论是九个太阳也好还是他射杀的怪物也好。实际上恐怕都不是怪物或者太阳。而是以太阳为图腾或者以某种动物为图腾的部落。
后羿是尧舜时代的人物。真实情况恐怕是在尧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有很多部落不听从尧。尧非常想收拾这些部落。但是作为部落联盟首领。很多事情他不好出手。于是就找到了后羿。后羿是一员猛将。他要后羿当他的打手。替他去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小弟。后羿为了自己的利益。欣然答应了尧。充当了尧的马仔。于是不少部落就这样被后羿给收拾了。当然后羿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最后这个马仔还是死在了部落联盟老大的手上。
到了禹之后。部落联盟老大由禅让变为世袭。实际上是当时的部落首领先成为了世袭的结果。
当时的部落首领。已经由禅让变成了世袭。也就是各部落的首领实际上都是世袭的。为了维护这种世袭的制度。他们当然希望部落联盟老大的位置也是世袭的。这样他们世袭部落首领就更为名正言顺了。在这个背景下。禹死后。就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禹之前的部落联盟首领继承是这样的程序。部落联盟老大死后。大家都出来推举副首领当首领。而这个副首领是不能接受的。要躲到深山老林里面。然后大家都跑到深山老林把这个副首领请出来当老大。这个副首领再三推辞。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出来当了首领。
于是伯益在禹死后躲进了深山老林。声称“我何德何能能当这个首领。禹的儿子启是大贤人。应当由他继承老大的位置”。于是大家就真的推举启当了老大。伯益在深山老林里等了很久没一点动静。就出来了。发现情况完全不是以前的剧情。于是就反了。
当然。启是得到了绝大多数部落首领的支持(他们也是为了自己能够世袭首领)。才打败了伯益。从此“禅让”变成了世袭。
综合以上来说。伯益的失败。以及启的成功。由世袭代替禅让。实际上是当时实力较量的结果。也是部落首领世袭制度的发展和确立的结果。
其他观点:
伯益何许人也?其部落如何兴起?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是辅佐大禹(颛顼的孙子。也有人认为是颛顼的六世孙)治水。他立下了卓著的贡献。舜帝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伯益;伯益还是凿井技术的发明者。相传他接受大禹的命令做《山海经》(有四部是后人增补)。正是因为伯益走遍了大川江河才有能力写下《山海经》这样的著作。
伯益所在的部落在治水过程中逐渐壮大起来。同时又是舜的女婿。这也是后来大禹将帝位传给他的原因。《墨子.尚贤》中记载: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伯益让国是真的吗?
以往研究夏商周之前的历史。主要依靠《史记》等史书记载。不过越来越多的出现的古书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书籍成书年代比《史记》要早。是《史记》依赖这些古书记载夏商及其之前的历史。
一、《竹书纪年》颠覆尧舜禹禅让制度?
《竹书纪年》、《尚书》等一批春秋战国的古文献颠覆了很多传统观念。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对照一些其他考古发掘的研究。以及现代碳-14年代测定和天文学推算等手段。我们可以推断出很多神话传说中一些古代帝王的年代:
黄帝元年公元前2394年(丁卯年);颛顼元年公元前2294年(丁未年);帝喾元年公元前2216年(乙丑年);帝挚元年公元前2153年(戊辰年);帝尧元年公元前2145年(丙子年);帝舜元年公元前2042年(己未年);夏禹元年公元前1989年(壬子年)。
《竹书纪年》中还记载了一件特殊的历史事实。是关于尧舜之间的事情:
1.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2.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3.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4.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二、伯益是让国还是被杀?
伯益之死有很多记载。第一种是伯益把国家大权让给了夏启。自己隐居;第二。伯益在执政六年后病死;第三。伯益执政六年后。被夏启率兵打败而被杀。
先秦时期的古文献大都记载的是伯益被夏启打败而丢失王位。而秦朝以后则是伯益让国或者伯益隐居。不过如此的统一性。看出一个问题。伯益之死在西汉开始被美化了。这大概是所谓儒家为了政治目的而篡改的。
我的倾向是:大禹治水过程中首先壮大的是大禹的部落。古典籍中记载大禹的权利非常大。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因为不配合大禹治水而被大禹处死。这是非常难得一见记载。并不是传说;伯益是舜帝的女婿。在治水过程中他的部落也得到壮大。但相比于大禹的部落那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伯益有舜帝部落的支持。
大禹死后。在当时应该形成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夏启为首的部落联盟和伯益为首的部落联盟。大禹的儿子夏启不满。在伯益即位六年两个人开打部落联盟战争。伯益战败被处死。夏启建立了夏朝。
夏启攻灭伯益一方还是有曲折的。伯益死后。有扈氏等部落不满夏启的行为。夏启发动了“甘之战”。消灭了有扈氏。禅让制(或者称为部落推选制)随即瓦解。
我更相信伯益是被夏启杀死的。而不是所谓的“禅让”!
其他观点: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夏朝建立之前。华夏部族一直是以禅让的方式来进行权力的交替。能者居之。因选贤举才不看出生。不论贫贱。是谓天下为公!
而这也是后世先贤所一直在追求的完美世界。
关于夏启夺位。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像当时的有扈氏就曾起兵对抗夏启。《史记·夏本纪》记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夏启或许是通过权谋来获得王位。但却是通过战争来巩固其王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821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部落,首领,后羿,大禹,联盟,元年,公元前,史记,儒家,尧舜
没想到大家都对禹死时不是启掌权,秦祖伯益为什么没有继承大禹的位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三皇五帝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道德高尚的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是禅让的。这也非常符合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