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放映的电视剧你还记得多少?
原创

八十年代放映的电视剧你还记得多少?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事实上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剧出现的年代可能比我们印象中要早许多: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其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的序幕。《一口菜饼子》也成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请注意这部电视剧不是拍摄好了给观众看。而是现场直播。如果出错连导演喊停的机会都没有。无疑对演员的功底是要求很高的。该剧根据《新观察》杂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塑造了一个忆苦思甜承受了生活重压。为救女儿而省下仅有的一口莱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苦难生活。在那样一个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的年代里。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也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忆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精神。


《大西洋底来的人》是1977年由NBC出品。帕特里克·杜菲 、阿兰·弗吉 、贝琳达·蒙哥等人主演的一部美国科幻连续剧。也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大型科幻片。这部科幻剧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神秘的元旦夜晚海底巨浪把奇异的生物麦克·哈里斯送到岸上。当医学界视之为死亡而无能为力时海洋学家伊莉沙白·玛丽博士把他放回海洋。才使他得以复活。至于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自己不知道。电脑也只能猜测。麦克接受了一连串的试验。以测验他的速度、灵敏度和力量。虽然麦克获准返回海洋的世界。但他决定留下来帮助玛丽博士等人探索海洋。同时也学习有关人类的世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第二年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这部《大西洋底来的人》就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点的电视屏幕上。这部连续剧在美国反响并不热烈。但在中国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全剧21集播出完毕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1980年10月我国引进的第二部美剧《加里森敢死队》于每周六晚8点开始播放。《加里森敢死队》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二战后期中尉加里森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队。这些人各有所长且极具个性。抱着立功赎罪的目的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纵横于欧洲各国。深入敌后。一次次打入敌军。营救战友。轰炸雷达站。绑架德军元帅。偷取秘密情报。盗取德军物资。摧毁敌人计划。打击黑帮团伙。把德国人骗得晕头转向。打得落花流水。这些人虽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却骁勇善战。虽然他们常常抱怨任务艰巨。偶尔也有小偷小摸。甚至于关键时刻撒手离去。但是正是这些缺点使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可爱。由于他们的英勇表现。战争形势一步步转变。然而这部26集的美剧播完第16集后便以黑底白字正告观众:本剧播放完毕。不过很多人都看出来这部电视剧其实并没播完。后来才知道当时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曾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询问停播原因。这一度成为CCTV历史上的大事件。

多年后央视自己公开了停播原因:一些青少年受这部以美式幽默和新鲜的格斗场面抢抓眼球的《加里森敢死队》影响模仿起了剧中的飞刀术。中央电视台为消除负面影响紧急叫停了该剧并决定立即上马国产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由王扶林担任导演。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共产党员江波只身卧底敌营十八年的故事。自此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巧妙周旋。关键时刻当机立断。急中生智。避过敌人的重重监视。一次次将情报安全送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终于迎来解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敌营十八年》并不是一部精心策划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应急之作。所以这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国产电视剧只有短短9集。大家可以和现在的电视剧对比一下——就以杜淳主演的新版《敌营十八年》为例:一共三部。目前已播出两部。分别为40集和42集。81版《敌营十八年》播出后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再度沉寂下来。此时中国大陆还是难以拍摄长篇电视剧的。1982年2月19日《新民晚报》报道了这样一条资讯:”我国现有一千多万台电视机。电视观众超过一亿人。根据目前我国电视机的生产能力。两三年后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将增加四倍到五倍“。事实上正如《新民晚报》所分析的那样:80年代恰恰是电视机在中国家庭逐渐普及的时代——这一时期电视机正逐渐在中国家庭普及开来。但当时的普及率和今天是完全无法同日而语的。正如我在上文所说的那时往往是大家围着一台电视机看。

随着大陆和香港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早期来大陆发展的港商常为在大陆无法收看香港电视节目而惋惜。这事乍看起来是小事。但却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为便利来大陆发展的港商的生活。另一方面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央决定在我们自己暂时无力拍摄长篇电视剧的情况下引进香港电视剧。当时的港剧主要出自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和亚洲电视两家本土电视台。宣扬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的《霍元甲》成为第一部被引入中国大陆的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正好迎合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于是成为全球华人永恒的经典。我们现在回过头开看81版《霍元甲》的武打特技的确是没法和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相比的。然而每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只要一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那熟悉的旋律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后全民族拼搏奋斗的年月。《霍元甲》所彰显的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恰恰契合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从而对刚接触电视剧不久的中国大陆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那时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大家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收看的场景被誉为万人空巷。出生于80年代末的笔者还依稀记得那时霍元甲依然是一部热播剧集。不过那时的我其实看不懂剧情。当时像我一样的小孩们往往是在这种众人围观的氛围下以一种看热闹的猎奇心理介入进去的。说实话我们当时可能更多是在大人看电视的时候悄悄在玩着我们自己的游戏。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显然提高了。不过那种亲戚之间邻里之间的融洽状态似乎却已不在了。《霍元甲》的热播开创了港剧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鼎盛时代:紧随其后《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上海滩》等都成为整整一代中国大陆观众的集体记忆。这股热潮其实一直蔓延到了90年代初。所以出生于80年代末的我还依稀对这些当年的经典剧目有些印象。可能年纪更小一些的朋友对这些剧集的印象就会淡薄不少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台湾剧也紧随港剧进入大陆市场并在古装剧、合拍剧、年代剧等各领域开花结果:《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雪山飞狐》等都成为一代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剧目。1986年琼瑶的《几度夕阳红》打开了琼瑶剧这一现象级产业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局面:从《在水一方》到《青青河边草》、《一帘幽梦》、《婉君》再到《梅花三弄》。从林青霞、刘雪华、陈德容到秦汉、刘德凯、马景涛。琼瑶笔下的男神女神被一一演绎。如果说琼瑶代表着那个年代言情剧的高端。那么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剧则是那个年代武侠题材电视剧中的集大成者:《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作品代表了那个年代武侠剧的巅峰。




这一时期日剧也在中国大陆市场创造了奇迹:1981年由上海电视台译制播出的《姿三四郎》是我国引入的第一部日本电视剧。不过包括我本人在内可能很多朋友对这部电视剧的印象并不深刻。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和我一样当时还没出生或是还没记事。另一个重要原因是1981年实际上还有很多家庭是没有电视机的。相比之下1983年引进的《排球女将》、1984年引进的《血疑》等作品的影响力更大:《排球女将》(又译《燃烧的青春》)是根据日本漫画家石之森章太郎的同名漫画改编的。由寺山惠美子执导。荒木由美子、南条丰等主演。1979年1月5日该剧在日本朝日电视台晚间黄金档播出。七十一集的《排球女将》直到1980年7月才放送完毕。1981年袁伟民教练率领的包括郎平在内的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首次取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同年《排球女将》在香港播出。198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并译制了这部电视剧。此时“女排精神”仍鼓舞着中国民众。可以说80年代的电视机《排球女将》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几乎就类似于90年代《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甚至可能更大。1984年引进的《血疑》使中国观众记住了幸子、光夫和大岛茂以及白血病。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原来影响了中国一代观众的山口百惠早在《血疑》被引进中国市场之前的1980年就已退出演艺界。《血疑》其实是日本大映电视片制作公司制作的十部“赤色系列片”之一。这部系列除《血疑》之外还包括《赤的迷路》、《命运》、《红的冲击》、《赤的激流》、《血的锁链》、《红色激突》、《红色风暴》、《赤之魂》、《红色死线》九部剧集。其中《血疑》与《红的冲击》两部作品中山口百惠都和三浦友和有过合作。而在《血疑》中扮演幸子的父亲大岛茂的宇津井健则在《赤的迷路》与《命运》中也都和山口百惠以父女档的形式合作。1984年宇津井健受邀到中国访问时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4月3日宇津井健因为在《血疑》中的表现荣获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最佳外国男主角。成为唯一一位荣获金鹰奖的国外视帝。同样是在这次金鹰奖颁奖礼上大岛茂的配音者简肇强和幸子的配音者姚锡娟分别荣获最佳男配音演员和最佳女配音演员奖项。事实上简肇强老师还是81版《霍元甲》中的霍元甲和《排球女将》中速水大介教练的配音者。可以说整整一代中国观众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



在引进港台剧、日剧的同时中国大陆的导演、演员们从中学习到了该如何拍摄中国大陆自己的电视剧。于是以四大名著之中的《红楼梦》、《西游记》改编的两部电视剧横空出世。严格意义上说这两部电视剧真正开启了中国大陆的电视剧时代:1982年7月3日由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等人主演的《西游记》开机。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前11集。1988年又播出了后面的25集。1987年由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等人主演《红楼梦》播出。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电视剧也是记忆比较深刻的——这就是《济公》:《济公》是由张戈执导的神话电视剧。游本昌、吕凉主演。一共12集(前8集叫济公。由游本昌主演;后四集叫济公外传。由吕凉主演)。80年代看电视剧只能通过电视机看。因为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网络。那时的电视以黑白电视机为主。有一段时间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需要大家围着一台电视机看。那时的电视剧更新其实也很缓慢:快点的一天更新一集。满的一周更新一集。不想现在一天更新好几集。现在看电视的方式就多元化了:电视机上可以看。电脑上可以看。手机上也可以看。前段时间我偶然发现:原来头条真的可以看电视电影。可能以前有的朋友只知道包括今日头条在内的新媒体上都是短视频。很难像过去的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一样看完整的电视电影。结果前几天我偶然发现原来头条上有个朋友专门搜集老片子放映。不得不令人叹服现在的技术手段果然进步蛮快的。与此同时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改变:正如国庆游行上的自行车勾起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一样。如今曾是整整一代华人观众集体记忆的霍元甲的扮演者黄元申出家了。曾经的幸子和光夫如今连儿子都成年了。而曾经的黄蓉、大岛茂、林黛玉和沙僧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带走了人们的青春却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

其他观点:

原来净看外国的。那时就说什么时候能看到国内的电视剧。那时先有的《敌营十八年》。后来又有了《渴望》。《武松》。《蹉跎岁月》。《虾球传》。那已经是历史了。是不是我有点怀旧哇…………

其他观点:

1983年:《排球女将》。是由寺山惠美子执导。荒木由美子、南条丰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群女中学生为了参加80年莫斯科奥运会排球比赛而努力打拼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剧中的小鹿纯子吗?

该剧讲述了民国初年。军阀混乱。列强侵占。霍元甲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开办了“精武馆″。洗刷了列强给中国人强加的“东亚病夫″的耻辱。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正气。


该剧以民国年间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许文强与冯程程之间的爱情故事。和以冯敬尧为代表的上海滩反动势力怎样压迫穷苦人民的一个缩影。该剧于1985年被引进中国内地播出。

《上海滩》播出后。许文强成了80年代的大众偶像。

……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0:31

    电视剧,中国,这部,年代,中国大陆,观众,女将,电视机,敌营,济公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0:31

    没想到大家都对八十年代放映的电视剧你还记得多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0:31

    事实上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剧出现的年代可能比我们印象中要早许多: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其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