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致橡树》这首诗?
原创

如何理解《致橡树》这首诗?

好文

热门回答:

这首诗的开头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爱你。不是借你来炫耀自己。这在这个烦燥的现实里屡屡出现。不具体举例了;爱你。也不是为了单调的在一起生活;爱你。更不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能给予你什么。当然。爱你。也不是为了让你更伟大。更高尚。更有威仪。

爱你就是爱你。你是棵橡树。那我就是棵木棉。你高大伟岸。像刀。像剑。像戟。而我。有我春天里红硕的花朵。我有这些。不是因为要配上你才有这些。而是我本来就有这些。

我们的根在地下紧握在一起。我们一起面对着世间的一切。一起经风沥雨。有困难我们一起面对:寒潮。风雷。霹雳。有幸福我们一起享受:雾霭。流岚。虹霓。

爱你。不仅仅只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的地位。你的生存环境。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爱的理由。

爱你。不是为了从你那得到什么。也不是为了要给予你什么。爱你就是爱你。单纯地爱你。没有什么施舍。也不存在怜悯。不是欣赏。也不是依靠。而是从心底里知道:我和你既是平等的两个个体。也是终身相依的共同一体。

为此。我要坚贞地维护我们的爱情。

如此理解。不知对否?

其他观点:

新时代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在1977年写的一首诗。在发表之后。因其细腻委婉的表述。优美浪漫的诗句。还有诗中所表达的鲜明的女性意识。独立的人格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呼唤。引起读者尤其是女性的喜爱。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热情坦诚的抒发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和追求。歌颂了既互相独立又互相支持、既珍惜自己又尊重对方的伟大而坚贞的爱情。在诗里。诗人用“橡树”象征着伟岸。坚强的男性形象;用“木棉”象征独立。自主。与男性处于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诗歌开始这样写道:我如果爱你——决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决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茵重复单纯的歌曲;

这里的凌霄花虽然美丽。但是却需要攀爬到树干上才能向上。才能吸取到阳光。才能生长。它没有自己独立成长的能力;而那在绿茵下重复着单纯歌曲的鸟儿也只能栖息在大树上。才能不被风吹日晒雨淋。作者不愿意成为他们的样子。表达了不攀附。不依赖的思想。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作者又用了两个“也不止”和两个“甚至”。进一步表达自己作为女性不只甘愿做泉源、滋润爱情。服务家庭;也愿意做险峰。辅助和衬托爱人;也愿意是春雨和阳光。给另一半温纯和温暖。但是这些是不够的。

作者接下来写:“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木棉树被认为是英雄树。它风姿绰绰。花朵鲜艳。作者愿意以一棵这样的树的形象呈现。

那么两棵树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呢?“根。紧握在地下。叶。相处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音。”紧密挨着的两棵树。地下的根系紧密相连。彼此交接;空中的枝枝叶叶也交错重叠。这就是平等爱情中男女双方既紧密联系、真挚相爱。又彼此独立、平等的关系。

虽然与“橡树”处于平等的地位。但在“木棉”的心底充满着对“橡树”的敬意和尊重。“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刀、剑、戟都是坚强。勇敢的象征。作者用这些意向代表男性的优秀的品质。同时。作为木棉。我也不会妄自菲薄。“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为作为女性的美丽。担当和坚强而自豪。也表明不会自甘平庸。不求进取。

作为和“橡树”在平等地位上的“木棉”会和“橡树”一起“分担寒潮、风霜、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同风雨。共患难。一起承担悲与乐一起分享苦与甜。

作者最后表达出:“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不是盲目的。不仅仅爱的是“橡树”的伟岸的外表。更应该爱的是坚强不屈的品格。对事业的追求。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这就是作者的爱情观:自尊。自立。自强;尽职。尽责;忠诚。坚贞;平等。互助;同风雨。共患难。

这样的爱情应该是所有人都渴望的。

愿朋友们也都拥有这样的爱情。

2020 . 7 .1 遥望麦田

其他观点:

舒婷在《致橡树》中表达了独立的精神。互助相依的情怀。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己的爱情观。

诗人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或“痴情的鸟儿”。这表明她独立自强的人格。绝不利用爱情来提升自己地位的做法。对于依附男性的做法也持坚定的否定态度。

然后诗人又说她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止像泉源”、“不止像险峰”、“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表明了在她的爱情观里不止要付出。而且要付出最温暖。最明媚的爱情。

然后诗人话锋一转。“不。这些都不够”。与前面不同的是。诗人觉得只有积极向上。独立自强的爱情观还是不够的。

那么。还缺少什么呢?缺少最重要的东西。

诗人顺理成章的引出自己的爱情观。“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时。诗人的爱情观不但是奉献。还有并肩同行。共同努力。

在这种爱情观里。男女双方各自保持独立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男女双方是相互相互依存。心心相依的。

但是“你有你的铜枝铁杆”。“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男女双方又是相互独立的。看重自身的价值。也尊重对方的存在。

同时。我们“分担”苦难。我们“共享”欢乐。表明了男女双方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这就是诗人所提倡的在自立基础上。建立一份互敬互爱互助的爱情。能与爱人同患难共甘甜的爱情观。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比起物质上的独立。情感上的平等更重要。张爱玲在爱情里“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但最终换来胡兰成一次又一次的不珍惜。

由此看来。低到尘埃里的爱。卑微的不求回报的爱。是令人敬畏的。但却是没有好结果的爱。真正的爱情。是双方都懂得付出。是平等的爱。是“只是习惯有你。并不是缺你不可”的坦然。是“有你更好。没你照样过”的自信。

总之。在爱情里不分男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双方都该珍视自己的价值。都要学会付出。并要做到尊重对方。互爱互助。同患难共甘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迎客心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3:04

    爱情观,爱情,独立,橡树,木棉,平等,自己的,诗人,作者,伟岸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3:04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3:04

    这首诗的开头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爱你。不是借你来炫耀自己。这在这个烦燥的现实里屡屡出现。不具体举例了;爱你。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