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强,这么快就让盛唐走向衰落?
原创

安史之乱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强,这么快就让盛唐走向衰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这场叛乱延续了八年之久。给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严重的破坏。

给当时北方中原广大地区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也阻碍了南方长江流域一带经济的发展。

安史之乱严重地摧残了北方经济。给人民带来一场浩劫。在战乱期间。长安洛阳一带受到交战双方军队来来去去的洗劫。一度还被吐蕃趁虚侵入。战后出现了人烟断绝。野兽出没的景象。

由于人民大量死于兵灾并在战乱中大量流亡。唐政府所控制的户数由战前的900多万户下降到不足200万户。中央政权元气大伤。实力削弱。

在利用地方兵力平定变乱的过程中。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张。出现了更多的割据一方的军阀。从此唐帝国由统一走向了分裂的道路。

可以说天宝十四年(755)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个分水岭。唐帝国由盛而衰。一蹶不振。它是藩镇割据的开端。唐末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是安史之乱的继续和发展。

事实上。安史之乱只是表面上被平定了下来。

唐朝中央政权并没有真正地收复成为安史之乱基地的河北。史朝义失败之后。一批安史集团的降将在地方上还有相当的实力。

为了保存实力。向负责平定河北的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表示降服。而朴固怀恩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获取政治资本。就向朝廷建议让这批降将在河北地区分别担任节度使。

其中势力发展最大的是安史集团的骨干田承嗣。李宝成。李怀先。他们分别建立了魏博镇、成德镇、卢龙镇。唐史上称作河北三镇。

此外还有一些藩镇也在安史之乱后不久就公然效仿。连接河北三镇与朝廷对抗。比如淄青镇、淮西镇。

这些割据一方的军阀完全不遵守朝廷的政令。自行任命官吏。制定法律。掌握地方的财赋。不向中央上缴。建立强大的军队。形成割据政权。他们的职位或由亲属世或被部将攘夺。朝廷不能干预。只是事后授与旌节。形式上予以承认。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不仅实力削弱。元气大伤。而且宦官的权力恶性膨胀。在官僚集团中有出现了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紊乱。

唐朝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错综复杂。对藩镇割据的方针政策举棋不定。

以牛僧孺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形成了两大官僚集团。牛李党长达40年之久。为了集团的利益而忽视国家的利益。互相挤兑。彼此反对。

李德裕主张平叛藩镇。牛僧儒则主张对藩镇采取姑息放任的政策。反对平叛藩镇。他们在平定藩镇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了唐文宗对问题的举棋不定。

藩镇与藩镇之间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有时彼此勾结。有时互相争夺火拼。大大小小的战争经常发生。

唐中央政权软弱无力。没有制服藩镇的实力。只能采取以藩镇制藩镇的政策。在战争过程中。交战双方经常勾结起来反对朝廷或者另一方政使得矛盾更加复杂。战乱更加扩大。

有时候发动叛乱的藩镇被平定取消了。其地盘却又被平定叛乱的藩镇所吞并。比如李正已本来拥有十个州。通过战争扩大到了十五个州。

所以。安史之乱表面上被平定了。但它给唐王朝带来严重的破坏。唐朝从此一蹶不振。由盛转衰。

其他观点:

根据相关史料显示。唐朝初立之时。户籍只有103万户。人口数约五百万左右。当时的大唐。可谓地广人稀。因此。唐朝实行了地方最高长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制度。这就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唐朝发展到“开元盛世”之时。大唐人口数由初期的五百万左在。增至六千万以上。各地方军政长官能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随之暴涨。天下大乱的隐患。随之上升。

由于唐明皇。亲历武后篡权丶宫廷内斗等一系事件。唐明皇对后宫丶对皇族丶对公卿大臣都极不放心。于是。唐明皇想出了一个自认为高明的主意:

1。不让汉丶胡贵族。掌握实权。

2。让有才情的汉人庶民子弟。步入仕途。担任唐朝的文职官员。

3。让有才能出色的胡人子弟。参军入伍。担任唐朝的军事将领。

如此一来。唐朝的主要将领。地方军政长官。大都由胡人担任。而唐朝的文职高官大都由汉人出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藩镇割据”的隐患。起了一定的压制作用。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晚年的唐明皇昏了头。他居然让大将安禄山一人身兼几个地方的军政长官之职。使得安禄山手执天下一半的兵马。最终因朝堂上的争斗。引发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经济基础。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伤及了唐朝的根本。不过这还是其次。“安史之乱”对唐朝的主要危害是。唐朝为了尽快的镇压“安史之乱”。进而大肆对各地军政长官下放权力。

在乱世之中。国家大权好放不好收。虽然唐朝最终扑灭了“安史之乱”。但是朝廷的权力也被大幅削弱了。“藩镇割据”已成事实。自此。中央集权制下的唐天子。与实行分封制的周天子。没有实质性区别了。唐朝就此一步一步走向没落。唐朝回不到当初了。复兴无望了。改朝换代。推倒重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后来爆发的“黄巢之乱”。只是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进程而已。并不是唐朝灭亡的原因。

唐朝灭亡的因。在建立之初就埋下了。地方长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就是最大的隐患。唐明皇自作聪明的昏套路。彻底激活了唐朝制度上的隐患。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已回天乏术了。至于说。后来搞了几次所谓的“小中兴”。那只不过是垂死的挣扎而已。并不是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一种国家权力结构上的根本性破坏。是造成唐朝灭亡的关键性事件。

其他观点:

\"安史之乱\"从唐天宝开始至宝应元年结朿。历经三个朝共七年之久。这次战乱。不仅打断了\"开元盛世\"的进程。也使大唐从鼎盛时期走向了衰落。我认为主要的危害性有三点:

一、使大唐帝国的统治权受到了极大削弱。战乱之后。拥有重兵的藩镇纷纷割据一方。不服中央的调遣。甚至自立为王。帝国的权威荡然无存。

二、唐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受到严重被坏。土地荒废。人口锐减。生产力遭到非常大的毁坏。使唐朝的元气大伤。

三、少数民族势力崛起。国土大量丢失。由于边境的军队都被调去平叛。至使周边少数民族乘虚而入。侵占大片国土。如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割断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从此丢掉了整个西北地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3:34

    藩镇,唐朝,安史之乱,军政,朝廷,叛乱,河北,大唐,战乱,长官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3:34

    没想到大家都对安史之乱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强,这么快就让盛唐走向衰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3:34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这场叛乱延续了八年之久。给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