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明清是古代最后两大王朝。分别统治了中华大地长达200多年的时间。能够开创和维持如此大的疆域。名将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是明清两朝的名将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比较之下就能够看出。明朝的名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要明显高于清朝一筹的。明朝可以说是名将辈出的朝代。能够成为唐朝之后有一个中原大一统王朝。没有名将怎么能够建立庞大的明王朝。相对而言。清朝的名将数量少。而且知名度小。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说一下我心中的明清十大名将。
先来说一说明朝的十大名将吧!
1、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先后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这是朱元璋对手中最强大的一个。此后担任主帅消灭张士诚。与常遇春搭档北伐。成功攻占元大都。推翻元朝统治。将中原王朝丢失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重新夺回。这是两宋统治者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国土。徐达更是古代唯一一个同时攻下北京、南京、西安和洛阳四大古都的名将。
2、常遇春。可以说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经常自夸统兵十万就能够横扫天下。也就被军中人们称为“常十万”。跟随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消灭陈友谅。后面担任副将跟随主帅徐达东征张士诚。以及北伐元朝。可以说明朝能够建立。常遇春的战功仅次于徐达。两个人也是非常好的搭档。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攻取元上都。在率军南归途中病逝。年仅40岁!
3、李文忠。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功臣第三名。19岁便统军作战。骁勇善战的名头是明初诸将之首。。协助徐达常遇春攻打张士诚。在明朝成立后。多次率军出征北元。跟随常遇春出塞攻占上都。赶跑元顺帝。常遇春病逝后统帅军队。后面担任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北征。大破蒙古。李文忠功劳最大;洪武七年。李文忠率军攻克大宁、高州。斩杀蒙古鲁王。洪武十二年。与沐英一起讨伐洮州十八番族反叛。设置洮州卫。年仅46岁病逝。
4、戚继光。著名的抗倭名将。在东南沿海抗倭十多年。十战十捷。扫平倭患。后来北上抵御蒙古十多年。蒙古人不敢犯边。保证了北部边疆的安宁。而且创造性的改进和发明了很多武器。以及新式战阵。主持修建了明朝长城。“戚家军”更是威名远播。
5、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跟随徐达北伐元朝。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简单的说他的战绩就是平甘肃、定四川、取贵州、下云南。
6、王阳明。他是古代儒家的四大圣人之一。前三位分别是孔子、孟子、朱熹。心学的创建者。主要战功就是平定江西叛乱。以及在平定江西叛乱上交兵符。手中无兵的情况下迅速平定宁王叛乱。
7、李如松。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参与万历三大征中的两个。取得了平定宁夏叛乱的胜利。以及指挥了抗倭援朝战胜的胜利。不过却在与蒙古人的作战中牺牲。做到了真正的马革裹尸了。
8、袁崇焕。明朝后期的著名将领。经营辽东。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胜利。成为满清绕不过去的一道屏障。己巳之变袁崇焕率军回援。打退后金进攻。解除京师之围。但是最终中了满清反间计被杀害。
9、于谦。此于谦并不是说相声的那位。明朝兵部尚书。在朱祁镇“土木之变”时。率领京城老弱打赢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拯救了明朝的大功臣。一辈子只打过一仗。但是影响确是深远的。可惜一代忠臣。最后因为朱祁镇“夺门之变”被杀。
10、李定国。可以说他是南明最后一个名将。原本是张献忠养子。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后来归顺南明。分别两蹶名王。出兵进攻湖南。攻取沅州和靖州。随后攻取桂林。大败清军。逼死定南王孔有德。设伏斩杀清军主帅亲王尼堪。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的第二年病逝。年仅42岁!
其次来说一下清朝的十大名将
1、多尔衮。清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清军能够入关摄政王多尔衮的功劳最大。一生战功无数。率军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并获得传国玉玺。跟随皇太极出征朝鲜。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松锦之战也立下赫赫战功。皇太极死后率军入关。让满清入主中原。
2、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五子。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弟弟。满洲镶白旗旗主。一生主要战功就是参与松锦之战并且生擒洪承畴。在清军入关之后先后击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扬州、南京等地。平定江南。正是因为他的战功巨大。成为满清开国之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3、曾国藩。清朝晚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曾国藩组建湘军。并且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并且为清军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武将。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民国军事家蒋方震在他的《国防论》中赞赏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岳乐。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清军入关后跟随肃亲王豪格讨伐张献忠。而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三藩之乱。也是清军平定三藩之乱的主帅。在他的指挥下吴三桂等人都成了手下败将。康熙曾评价岳乐: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洞庭南岳尽提封。九伐勋名勒景钟。眼底穷荒皆赤子。早销金甲劝三农。
5、左宗棠。晚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名将。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并称晚晴四大名臣。早年屡次参加会试不第。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加入湘军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参与平定了太平天国。同时镇压捻军。平定了陕甘同治回乱。以及收复新疆。尤其是收复新疆。在新疆设置行省。避免了我们国家西北国土的丢失。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真正的大功臣。
6、岳钟琪。清代著名武将。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个更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康熙五十八年因为准噶尔部进攻西藏。率军入川。康熙五十九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不过岳钟琪的战功主要发生在雍正以及乾隆时期。跟随年羹尧征讨青海。击败罗卜藏丹津。右面接任宁远大将军。率军攻打伊犁。参与了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十五年。岳钟琪率军出兵康定。平定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乾隆十九年病逝于出征路上。
7、福康安。乾隆皇帝的宠臣。父亲是傅恒。乾隆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也就是影视剧中的富察皇后。他参与过第二次金川之战。先后平定甘肃回民叛乱。台湾林爽文起义、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战。平定苗疆叛乱。被乾隆皇帝赐封贝子。这是打破清朝非皇族不能够封王的传统(抛开清朝开国的异姓封王)。死后更是被追封郡王。
8、阿桂。章佳阿桂是清朝乾隆时期著名武将。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提出屯田新疆的策略。后面辅佐傅恒与缅甸军交战。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平定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
9、年羹尧。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著名武将。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因为各种清宫影视剧的出现。年羹尧已经被大家熟悉。他是雍正早期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最主要的功绩就是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以及平定青海消灭罗卜藏丹津。不过结局很凄惨。被赐自尽。
10、冯子材。他是清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曾经参与反清起义。后来接受招安。参与镇压大平天国运动。最大的战功就是中法战争时期。年近七十。带兵取得镇南关大捷。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因此倒台。这是清朝晚期第一次在抗击西方列强时取得的胜利。意义深远!
综上所述。如果将明清武将纳入到十大名将中。小编认为明朝无疑要占据多数席位。小编的看法就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戚继光、多尔衮、多铎、曾国藩、左宗棠、王阳明和付友德。其中明朝占据六个。而清朝只能够占据四个!
其他观点:
一、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二、冯胜(?—1395年)。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
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期。结寨自保。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洪武五年(1372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
因为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受召还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冯胜遭到无罪赐死。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三、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省明光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爵位)。
四、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五、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 。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凭借战功。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受到弹劾戚继光。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著有兵书《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实纪》十四卷本等著名兵书、《止止堂集》。同时。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六、傅友德(?~1394年)。安徽相城县(今安徽省淮北市)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末时期。参加红巾军(刘福通)起义。率部归顺朱元璋。屡立战功。从偏裨升为大将。多次带兵大胜元军。平定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册封颍国公。加位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被朱元璋逼迫杀儿子。义愤自尽。
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号为武靖。
七、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八、乌雅·兆惠(1708年-1764年)。字和甫。清朝乾隆时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族孙。都统佛标之子。兆惠将军被誉为“中国反疆独第一人”。
18世纪50年代。西北地区准噶尔人和回部贵族反复叛乱。驻防伊犁的兆惠将军率领清军在天山南北经历了无数次殊死鏖战。多次以两、三千兵马力战敌军数万。先后平定了天山北麓(今称北疆)、天山南麓(今称南疆)。最终。清军一统天山南北约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取名新疆。新疆统一。兆惠率西征军凯旋回京。乾隆帝亲自为兆惠将军牵马回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逝世。享年五十六岁。谥文襄。配享太庙。兆惠将军的画像位列中南海紫光阁功臣第二位。
有史学家认为。兆惠将军是平定新疆的功臣。是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土最多的一人。为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兆惠虽然功绩显赫。却不像岳飞、郑成功等英雄被大家所熟识。但是无论何时。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功在千秋。
九、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十、岳钟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 。原籍凉州庄浪(今兰州永登)。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
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今青海贵德)。断敌退路。次年正月。授奋威将军。二月。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青海平。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次年。奉命将云贵两地\"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会北路靖远大将军傅尔丹备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总兵启用。复授四川提督。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13骑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东)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于四川资州。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
其他观点:
高山人/2022.3.14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其实应该是问明朝和清朝两个时期的十大名将是谁?而据我查阅的资料所知。明朝时期的十大名将依次分别是徐达。安徽人。当之无愧地明朝开国第一名将;第二名将戚继光。山东人。是位著名的抗倭英雄;第三名将李如松。辽东人。是名抗清名将;第四位名将常遇春。安徽人。为创建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第五名名将李文忠。江苏人。传说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是他的养子。他19岁起就跟随朱元璋行军作战。一生战功显赫;第六位名将蓝玉。安徽人。据说他几乎参与过明朝开国后的所有大规模战役。战功卓著;第七位名将于谦。浙江人。他本是一名文臣。却以武扬名。并终其一生只指挥了京师保卫战这一场战役。使得明朝延长了近200年的国运。因此就凭这一战。使他也跻身千古名将行列;第八位名将李定国。陕西人。据传他一人就曾干掉清军两个王爷。让清军闻风丧胆;第九位名将郑成功。福建人。其最大功劳是收复了台湾。最后将荷兰人赶走。结束了荷兰在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第十位名将袁崇焕。广东人。先在福建为官。后应召来到北方镇守山海关。成为抵抗清军入侵的中流砥柱。
而清朝时期的十大名将则依次分别是多尔衮。属清朝开国第一功臣。清军能够顺利入关。摄政王多尔衮的功劳最大。他一生战功无数。功劳卓著;第二名将多铎。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弟。他在松锦之战中生擒洪承畴。又在清军入关之后先后击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扬州、南京等地。平定了江南。一生战功显赫;第三名将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组建湘军。不但平定了太平天国。还为清军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武将。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第四名将岳乐。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清军入关后跟随肃亲王豪格讨伐张献忠。后成为平定三藩之乱的清军主帅。并曾立下赫赫战功。受到过康熙高度评价: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第五名将左宗棠。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名将。与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第六名将年羹尧。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著名武将。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同时也是雍正早期最信任的大臣之一;第七名将岳钟琪。清代著名武将。其主要战功是跟随年羹尧征讨青海。击败罗卜藏丹津。右面接任宁远大将军。率军攻打伊犁。参与了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十五年。又率军出兵康定。平定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更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第八名将福康安。乾隆皇帝的宠臣。他曾参与过二次金川之战。先后为平定甘肃回民叛乱。台湾林爽文起义、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战。平定苗疆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乾隆赏封为贝子;第九名将阿桂。也是清朝乾隆时期著名武将。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参加大小金川之战。战功卓著;第十名将冯子材。他是清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其最大功劳就是抗法有功。中法战争时期。年近七十的他带兵取得镇南关大捷。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歼灭法军千余人。法内阁总理茹费里也因此倒台。这是清朝晚期首次取得抗击西方列强入侵的胜利。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不妥之处。敬请赐评雅正!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375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名将,明朝,乾隆,雍正,战功,清朝,叛乱,清军,之战,朱元璋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清十大名将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明清是古代最后两大王朝。分别统治了中华大地长达200多年的时间。能够开创和维持如此大的疆域。名将自然是不可少的。但是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