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日军的万岁冲锋和苏军的乌拉冲锋根本没有可比性。万岁冲锋其实是日军最后的反击。在二战后期。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装备精良的盟军打落花流水。日军自知败局已定。为了避免成为俘虏。于是故意在盟军的立体火力网下发起大规模冲锋。一边还高呼着“天皇陛下万岁”。直至全部阵亡。而苏军的乌拉冲锋虽然也是大规模集团冲锋。但他们的目的是求取胜利。在冲锋的背后还有强大的火力支援。最后苏军损失不小。但是往往能够攻占目标。
其实日军的万岁冲锋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已经使用过。不过那时候并没有二战后期这样疯狂。当时日军对阵俄军时。炮火数量是占据优势的。所以日军每次发动进攻。都是先用炮火覆盖俄军阵地。然后发起大规模冲锋。最后再与俄军拼刺。在那种速射武器缺乏的年代。这种“猛打猛冲”的战术确实实用。经过了日俄战争。日军将“冲锋加上拼刺”这种战术在军中大肆宣扬。为此还在步兵分队中加上了掷弹筒等武器。在抗战时期。我军装备落后。兵员素质不如日军。所以日军的这种“冲锋加拼刺”在中国战场上又得以施展。他们总是用火炮开路。步兵冲锋。有些意志薄弱的中国军队甚至被日军这种大规模冲锋吓破了胆。直接放弃阵地。
苏军的乌拉冲锋是在大纵深作战下。步兵发起波浪式冲锋。冲锋人员排成一道道兵线。整体队伍有数千米之长。用人海战术保证火力的密度足够大。敌军遭到这种战术的攻击。往往阵地会被撕开一道口子。从而导致全线崩盘。当然了。这种密集的冲锋也使士兵的伤亡率大大提高。不过在战场上。这种战术虽然显得有些呆板。但也非常实用。
日军从当年的“冲锋加拼刺”战术变成了“万岁冲锋”战术。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让他们在乎武士道精神呢?日军这样前仆后继的送死。也让一些美军患上了心理疾病。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不怕死的军人。
其他观点:
这不是一回事。有本质区别。
乌拉冲锋目的是求胜。会有强大的炮火支持。冲锋的官兵该隐蔽就隐蔽。该迂回就迂回。总之避免自己伤亡还要消灭地方。
但日军万岁冲锋恰恰相反。
基本上。万岁冲锋都是日军被逼急了。眼前就要完蛋。败中取胜的半自杀行为。
万岁冲锋的历史悠久。最早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一些大名明知道必败无疑。却不愿意被俘(一般被俘也会被全家杀光)。就带着骨干的家臣进行自杀性冲锋。目的是求死。
到了日俄战争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猪突战术”。也被称为“肉弹战术”。也就是不管敌人火力。以必死的决心冲锋决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乃木希典支持这个战术。其他大部分日军将领都是反对的。
他们认为这种战术就是送死。却不可能有什么战果。
支持这个战术的乃木希典。被日本民众愤怒的称为“杀人魔乃木”!
所以日军其实并不常用万岁冲锋。直到太平洋战争中后期逼急了。
再多说几句。乌拉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俄语。俄语没有这么个词。
对于乌拉的源头有几种说法。萨沙个人认为这是来自于曾经杀得俄国人落花流水的突厥人。
这些突厥人很多来到乌克兰草原和俄国其他地区。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战斗民族哥萨克。
在突厥语(准确说是哈萨克语)中。乌拉就是“杀啊”的意思!
俄罗斯人曾经被哥萨克骚扰。血流成河。每次随着乌拉的怒吼后。就是矫健的哥萨克骑兵冲锋过来。
俄罗斯人很欣赏哥萨克的勇气。将乌拉这个词学过来。最终成为冲锋时的强烈语气词。
至于万岁冲锋。一般冲锋的日本兵在冲击之前。首先会大喊“天皇陛下万岁”。然后在军官带领下。高喊“万岁”冲锋过来。
其实。日军万岁冲锋对于美军心理的冲击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美军会突然听到尖厉的“天皇陛下万岁”。随后日军就黑压压的排成散兵线冲锋过来。需要说明的是。军官一般都会挥舞军刀冲在最前面。
这种打法基本是送死。因为美军的火力强大。步兵班装备大量半自动步枪。还有轻机枪和冲锋枪。
更夸张的是。一些非战斗兵的日本人进行万岁冲锋。根本没有武器。每人带着2个手榴弹。在靠近美军阵地是。他们就拉响手榴弹。然后跳进去。等于是自杀了。
万岁冲锋就军事上来说。毫无意义。还不如死守阵地到全军覆没。毕竟还能多消灭几个敌人。
这样胡乱寻死。只有智障才会这么做。
其他观点:
二战中。抛开正义与否来看。这两个冲锋都属于在所谓的“崇高精神意志的引领下”非常玩命的打法。但如果说哪个更“玩命”。伤亡更惨重。自然是万岁冲锋。
敌军遭遇这种带有宽度和厚度的乌拉“人浪”冲击。往往会丧失一部分机枪的交叉火力射击能力。阵线左右不能兼顾。即使前面几波被拍死。后面跟上的“人浪”会立即补充上来。带来一种似乎无穷无尽的冲击力。
这里再简单说说“乌拉”冲锋的主角——苏军政委。
咱们从电影里面也经常看到以下场景:抱着必死心态的苏军政委/指导员(部队连级单位里面是指导员。团级单位才是政委)。“乌拉乌拉”的一通鼓动。高喊“保卫斯大林。保卫苏维埃。同志们冲啊....”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
或者是一些西方电影里。着力“黑”苏联。竟然出现一些政委在后方督战。拿枪对着自己人。随时准备射杀逃兵的场景。
实际上。无论是苏联还是咱们中国。实战中。政委/指导员都是带头冲锋的。西方人拍摄的卫国战争电影在这方面明显过分演绎了和“妖魔化”了。
当然。苏军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除了真心英勇外。很大程度上也跟斯大林在1941年8月16日签署了著名的“270号命令”有关。
刚烈的毛熊虽然长着一副西洋人面孔。但更认同咱们东方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念。鄙视投降和任何示弱的行为。在他们眼中。个人的生命安危要给精神力量和荣誉感让路。
于是。苏联政委成了个可怕的存在。负责督战。执行“270号命令”。德军这边对苏联政委这一套早就恨之入骨。所以立下规矩。被俘的红军政委不用审判。直接就地枪决。
此种情形下。苏军政委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总是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持着队伍旺盛的战斗力。
苏军步兵冲锋战术是苏联传统“暴力美学”的充分体现。不过随着局势的逆转。加上苏军部队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这种简单粗暴的战法越来越少。苏军拥有了更加可怕的“钢铁洪流”。人海战术版的“乌拉冲锋”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接着咱们再讲讲日本的“万岁冲锋”。实际上着点苏联和日本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东方文化那一套。轻视个体生命。讲究集体荣誉。
其实。日军的万岁冲锋其实有两种。一是一种步兵群攻击战术。类似于苏联的乌拉冲锋;另外一个就是现在被广为渲染的自杀式攻击。后者比前者更加玩命。讲究的就是“为皇国玉碎”。
实际上。日本“玉碎”式的表现。并非日本人不怕死。而是他们认为。这种死不叫死。叫“为皇国玉碎”。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死后牌位还能进入靖国神社受人供奉。比傻活着有意义多了。
不过。除了单纯用军国主义思想对士兵进行循环洗脑。让官兵们发自内心的去“玉碎”还是不可靠。得下点药做保障。
针对前线作战人员。经常和军粮一起配发苯丙胺类药物。它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兴奋。短时间内充满了力量。药劲发挥作用后。分分钟感觉自己是超人。不饿、不累、精神好。上级领导说什么都觉得特别有道理。让干啥就干啥。对死亡也没了恐惧感。因此。这么来看。日军疯狂的“玉碎”。可能不仅仅是武士道精神在起作用.......二战的日本军队。其实就是个大毒巢。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406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乌拉,日军,万岁,战术,政委,苏联,都是,日本,哥萨克,步兵
没想到大家都对万岁冲锋和乌拉冲锋哪个更厉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日军的万岁冲锋和苏军的乌拉冲锋根本没有可比性。万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