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原创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

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21年。秦朝正式一统天下。可是仅仅15年时间。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宣布灭亡。

历代秦帝国的君王们。如果看到这强盛数百年的国家。在仅仅25年的折腾下。就被搞灭亡了。他们会不会咒骂秦始皇呢?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如果知道自己的王朝。只有15年的寿命。他会后悔吗?

01不用历代秦王骂。秦国那些贵族就会骂得秦始皇狗血喷头。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贵族们的小日子不要太逍遥。国家的俸禄随便拿。国家的官职随便做。这国家就跟自己家开的小卖部一样。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可是好日子被这个叫商鞅的家伙给毁了。商鞅从魏国灰溜溜跑到秦国以后。三言两语就把秦孝公给忽悠上船了。

上船以后的秦孝公。一发不可收拾地要变法。要图强。简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变法图强。秦孝公果断将商鞅立为大良造。主管秦国变法的一切事务。

这么一来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可以相当牛掰了。看谁不爽都可以说道两句。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犯了罪。商鞅也毫不留情给抓了。后来居然把秦孝公的哥哥嬴虔的鼻子给割了。嬴驷犯罪关人家嬴虔什么事儿?

此后秦国就这么强大了起来。强大以后。历代诸侯王的野心是不小了。可是贵族们的小日子不好过了。这俸禄不能世代随便拿了。官职也不是贵族想做就能做的了。小卖部成长为了世界五百强。可贵族的日子却一天不如一天。

尤其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其实秦国的贵族们还是比较自豪的。毕竟由秦国一统了天下。可问题是贵族们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啊。这天下的官也不是秦国贵族随便做的。要有相应才能才能做。

秦国的贵族们终于忍不住了。难道说一统天下这么大的事情搞完了。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有还是有的。只不过这是个秘密。没想到仅仅15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而秦国的贵族也惨遭各种杀戮。基本消失殆尽。这也就成了一个永远都不能说的秘密了。

02秦国的百姓也要咒骂秦始皇。好日子过到头了。

过去秦国虽然是地处偏远的小国家。可是拥有关中之地。百姓们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即使总是被贵族们摁在地上摩擦。可是摩擦完了。小命还是保住了。这天下百姓还不都是一个样子吗?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

那个叫商鞅的来了以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商鞅用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百姓们相信变法的可行性。结果每个百姓都跟打了鸡血的秦孝公一样。一个个想要奋勇杀敌。立战功。做大官。

万万没有想到。秦始皇带着他们一统六国后。新的情况就出现了。其中60万大军被任嚣和赵佗给拐到了南越。从此回不了老家关中了。

还有20万秦国子弟兵。被项羽这个二愣子挖了个坑全给坑杀了。想想当初还不如取代兵马俑陪着秦始皇一块儿下葬算了。好歹有块地方立足。被坑杀的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剩下的举双手投降了各路义军。后来还被项羽当枪使对付刘邦。总之当时秦国的那些子弟兵们实在是太惨了。没有多少是可以善终的。

秦国的老百姓过去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也就算了。被贵族欺负也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可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仅仅15年。就遭到了这么多悲惨的待遇。可见他们有多痛恨秦始皇。

秦国灭亡了。秦国的男丁都被战争给卷走了。剩下这些孤儿寡母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况项羽会放过他们吗?根本不会。当年他爷爷项燕及其大量楚国士卒都被秦军蹂躏而死。项羽自然也不会让秦国人那么痛苦就死。

03一统天下有历史意义。但是对秦国毫无意义。

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未来天下一统的国家格局。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这让后来的英雄们。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跟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

我们当然也觉得秦始皇非常伟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千古一帝。可是秦国人对此绝对不这么看。为什么?因为这一切功绩对秦国毫无意义。

战争的所有过程中。秦国死伤了大量士卒百姓。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秦国人总算是昂首挺胸告诉大家。他们是地球上最靓的仔。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

可是仅仅15年时间。这帮人还没有老去。秦国就宣布灭亡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这么没了。而付出的代价是。秦国人遭到了全国各地人员的打击报复。

秦始皇为了他自己的志向。为了给历史做一个交代。却让成千上万的秦国人为此买单。这让秦国人如何不骂他呢?

一统天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我们现在说起来都会朗朗上口。说秦始皇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愿意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为秦始皇的千秋功业出一份力吗?

总结:秦国历代先王会分成三派来面对秦始皇。

秦始皇的祖先们都是秦国的大王。但是他们的态度不会统一。每个人都会发表自己的建议。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派:

第一派是秦孝公以前的君主。他们会觉得秦始皇就是个败家玩意儿。养不教父之过。一统天下他们不管吗。可是亡国灭种他们连口高香都没得吃了。自然是要咒骂秦始皇的。

第二派是秦孝公到秦武王这几位秦王。他们当时锐意进取。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可是当时他们没有一统天下的条件和野心。他们会指责秦始皇步子迈的太大了。以后做鬼要稳重一点。

第三派则是秦昭襄王了。他是一个60岁才亲政的老大爷。可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白起的帮助下。他显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可惜最后没有完成。所以他会欣慰地对秦始皇说。乖孩子。感谢你替我完成了我这辈子没有完成的事业。

这三种态度。证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秦王的大致想法。每个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都会不同。更何况是秦王们呢?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观点:

不会。没有历代国君的铺垫。何来大秦统一天下的根基?我想他们应该深感自豪。在地下计算着为了统一做了多少贡献吧。

秦国本来只是为周天子养马的人。通过奋斗。成为了西周附庸。后来立下大功。终于成为了诸侯国。但是位置却是在蛮夷之地。历来被中原的诸侯国视作蛮夷。

但是没有国家何谈统一?秦国的前几位国君应当是大秦统一的首要功臣。

秦朝立国几百年。没有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姜那样。中途退出舞台。而是一直传承了下来。最终站在战国的舞台上。

秦国春秋的国君可以说是守土有功。顺利传承。当作为第二大功臣。

秦国想要灭亡六国。必须自身强大。秦国的崛起。始于商鞅。开创了秦国的崛起之路和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战国国君。当为第三功臣。

由此看来。秦始皇只不过是做了父亲和祖父没来得及干的事情。当然了。我们不能否认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但是。正如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此成就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秦始皇。

其他观点:

秦朝统一后。曾经有过历史的机会进行再征服。只是在巨鹿之战中功亏一篑。连带着秦帝国也灰飞烟灭。无法成就周王朝灭商那样改朝换代的壮举。这一切。存在了很大的变数。只能说历史的机运不以人的意味为转移。秦朝虽然灭了。可是秦朝开创的事业也延续下去了。

秦朝统一虽然只有十几年就灭亡了。可是我们要是从秦献公开始。到秦朝结束。也续命了150年了。而且。这150年秦国的辉煌。远非以往350多年可比。秦国是在执天下之牛耳。秦兵既出。天下束手。这种王霸之气。是秦国历代君王所孜孜以求的。

为什么说要从秦献公开始算起呢?因为秦国到了秦献公时。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兼并。数不清的小国家湮灭在这个大争之世。如今我们的百家姓。有很多姓氏都源自于那时的国家的。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国家(当然还有中山、宋、卫、鲁等小国。可也已经岌岌可危了)。而这7个国家。竟然还有3个是从之前的晋国分出来的。

(战国前期秦国几乎要被灭国)

当时兼并战争的趋势。是天下迟早要统一。这些国家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和欧洲国家长期进行的“春秋战国”局面不同。这是地缘性质所决定的。秦国若不自强。必然会被他国所吞并。而且。在秦献公时。这种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了。阴晋之战中。吴起带着5万魏武卒击败秦国倾国而来的50万军队。将秦国一战拉下了大国地位。从此天下诸侯卑秦。以戎狄之人为之伍。

(秦献公晚年。秦国命悬一线)

秦国在秦献公时主动向魏国示弱、认怂。获得了短暂的和平时期。然后他向西方开拓。强化了国君的土地和人口。并以此进行了一些微小的改革。比如废除人殉等制度。可是。秦献公晚年。为了一雪秦国惨败魏国之耻辱。连续发动对魏作战。所得弥补不了所失。秦国命悬一线。如果穷兵黩武下去。秦国好战而亡。乃是自然而然的结局。

所以。秦献公最终把君主之位传给了更加持稳的嬴渠梁。而不是一心作战的赢虔。秦献公也意识到秦国与魏国硬拼只有死路一条。改弦更张迫在眉睫。

秦孝公即位后。立刻再次向魏国示弱认怂。并且表示之前都是我错了。希望不要打我等等。可是做出这样的举动。并不代表魏国真的会接受秦国的道歉。魏国为什么不打秦国呢?不是秦国装孙子装的多好。而魏惠王为了中原霸权的虚名与齐、楚、赵三国在中原混战。更令秦人不安的是。魏国竟然连续击败了这三个国家。此后。魏惠王把兵力重新摆在洛水一线。直接威胁关中。

在这种情形下。秦孝公对商鞅所说的帝道、王道都不感兴趣。是否就可以理解呢?魏国已经把刀悬在了秦人脖颈上。此时再谈所谓的黄老之道。以德治国。乃是缘木求鱼。生存尚且不能得。何谈发展?此时的秦国。即使是饮鸩止渴。也要先活下命来。

万幸的是。秦国选择了商鞅的“休克疗法”。改弦更张。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仅活了下来。反而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后。实力猛增。已经不惧魏国灭国了。可是。商鞅之法。是法家霸道之学。短时间可以强兵富国。其根本却是建立在愚民、弱化、辱民的基础上。这样的国家。等同于一个企业。纯粹是靠着高工资维持的战斗力。而没有文化凝聚力。秦国要给士兵发放高工资。意味着要不停地征战掠夺财富;一旦战争停止了。缺少文化凝聚力的秦国几乎必然要分崩离析。

(商鞅开的药方有副作用)

秦国的力量强大了。他能有歇息的时间吗?没有。山东六国无时无刻不在担忧惧怕虎狼之秦。他们组织了5次五国攻秦之战。至于合纵之举。就天天在上演着。试想。一个被众人时刻都要被其他联合起来暴揍的人。即使他强健的体魄都是靠着大力丸这种兴奋剂来维持的。他有选择不吃大力丸吗?

秦国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不停地深化改革。增强国力。彻底削平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国家。成为华夏大地唯一的政权。到此时。即使没有文化上的统治合法性。秦朝依靠着有效性的政府。也能够拥有一点再次“改弦更张”的时间和机会。

这样的“机会之窗”在公元前221年到来了。秦国终于一统六国。天下没有和秦国竞争合法性的政府了。嬴政也准备好生打理他的帝国了。他采用了很多办法来增强帝国的文化凝聚力。可是事与愿违。庞大的六国贵族旧势力盘根错节。蛰伏民间。秦帝国暗流涌动。嬴政即使有心。也无力在段时间内彻底消灭800年分封制度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惯性。

“机会之窗”很快就关闭了。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随后项羽一把大火烧了这座秦国的都城。百年功业。具都化了土。在随后的四年征战中。旧贵族势力被战争扫灭了。汉朝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布衣将相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车轮的大轴。在这时终于转了一个方向。在一个妥协的过程中。秦始皇的理念得到了执行。并在后来的2000多年中完善成嬴政当初设计它时理想的样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0:15

    秦国,魏国,始皇,项羽,天下,秦朝,贵族,国家,国君,秦王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0:15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0:15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