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大家好。我是“登攀”。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词义简析
1、全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虞美人》这首词中的一句。整首词的全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释义
《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品。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全词不加修饰。不用典故。以白描手法寓景抒情。直抒胸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开。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往事。又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为囚室的小楼又一次被春风吹拂。回想起当初南唐的王朝。可惜可叹——自己的故国却已灭亡。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都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改变了颜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究竟有多少苦愁?好比这无尽的春水。任向东流。
话说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李煜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史称“南唐后主”。
安稳、甚至奢靡的日子刚刚过了十年。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屯兵汉阳。对南唐虎视眈眈。
此时的南唐。由于连年征战。已经国势衰微。国库空虚。根本和大宋无法抗衡。且李煜纵情声色。沉迷于诗词歌赋。并非贤明之君。为保全家国。李煜主动去除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宋交好。然而。宋太祖心在天下。一个弱小的南唐。又岂能阻止他统一四海的步伐?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先后派人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不从。宋太祖大怒。随即派兵。水陆并进攻打南唐。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公元975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被送到北宋京师。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在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李煜度过了两年多的、屈辱的。与以前天差地别的牢狱生活。于公元978年。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
这首《虞美人》。作于公元978年七夕前夕。宋太宗赵光义看到后。担心久留李煜。必生事端。于是。就借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宴会之机。命人将他毒死。一个亡国之君。凄惨落幕。
通过以上的小故事。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到。李煜是在随时处于屠刀之下的险境中。作的这一首怀念故国家园的词。这首词中。表达的既有愤慨。也有悔恨。还有叹息。还有呼号。还有忧愁。最终。凝结成了这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可谓是字字血泪。句句哀伤。
全词以明净、凝练之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而又激昂的感情色彩。其用情之深厚、感情之强烈。就如同滔滔春水。大有不顾一切。决堤而出之势。李煜的这种勇气和胆量。李煜词的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都是罕见的。
作为词人。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诗词成就极高。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但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是耻辱的。正所谓:“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作为一个人。不管在什么职位。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在其位。谋其事。做人力求无怨无悔。做事务求尽心尽力。不留遗憾。不能朝三暮四。更不可“移情别恋”。否则。可能就会悔恨终生。
此为根本。吾当谨记。
其他观点:
问君能有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魅笔)
一一柔美的风飘悠的云甘甜的雨
抛开诗人的身份与环境。抛开古今中外的解析。也甜抛开本题下的优秀答案。我就以字面意思胡乱说几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个问君。几乎是问在人间生活的所有人。没有人能时时顺心顺意。顺风顺水。不如意之事时常有。天天月月年年有。
有不如意就有烦心事。有人为前程事业官位。有人为吃饭穿衣住暖。有人为金银财物女人。无论你有心无心去思考观察实干。去努力斗追求拼搏。总是有喜有忧有苦有愁。而且是长期的。几多欢喜几多愁。几家快乐几家伤悲。恐怕世间之人无人说得清道得明。古今是中外是。事实是历史是。大事是小事。问君能有几多愁。各位网友及大伽大师你说呢?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句是问君也问诗人本人。下句就是自答式的接诗。作者不用他人作答。先来个自行作答。留待万千读者去思考。
现实生活中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忧愁善感。包括自然界的阴晴圆缺。风雨雷电。春夏秋天。日月星辰。雪雾霜冻。一切的一切都是暂时的短期的。没有长久的痛苦悲伤。甜蜜幸福。是相对而又绝对。互相互补。繁华烟云富贵。贫穷落后无奈。都会好一江春水一样向东而去……
其他观点: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两句词。也是李煜的断头词。
那么李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又为什么因这首词而亡呢?背后的故事实在令人唏嘘!
先看一下全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李璟第六个儿子。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生性奢侈。骨子里贪恋奢靡浮华的生活。喜欢歌舞女色。钟爱舞文弄墨。好佛学。爱寺庙高塔。常常大发议论。不精通政治。犯下了许多政治上的错误。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个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看重情义的仁义君主。
当年李煜当国主的时候与妻子(大周后)感情甚好。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大周后用情极深。李煜也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可惜大周后身体不太好。有一次她的家人前来探望。李煜就认识了大周后的妹妹。后来慢慢地熟络了起来。没多久两人就好上了。还封了她一个小周后。没曾想到的是。在国破家亡之后。小周后又被赵光义霸占。李煜有苦难言。又无法排解。再加上每逢过节的时候。常常引起他对故国生活的思念和留恋。遂写成了流传千载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在写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后。978年(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七月七日他生日的那天晚上。在寓所里大摆宴席 饮酒奏乐。命令歌伎舞姬演唱他的新作。也许是动静太大了一点。乐声传到了院外。被人听到后。告知了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听后勃然大怒。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认为他是“人还在心不死”。想复辟变天。于是。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毒酒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科普一下牵机毒
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熠。史书描述其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他的软弱无能常常被人诟病。但是他的才情却令后世无数文人尽折腰。李煜的词婉转清丽。雅俗共赏。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的作品千古流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60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南唐,虞美人,能有,故国,春花秋月,后主,公元,太祖,多愁,周后
没想到大家都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的背后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大家好。我是“登攀”。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词义简析1、全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