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后是如何气死姐姐大周后并上位的?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原创

小周后是如何气死姐姐大周后并上位的?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始于和姐夫李煜偷情。终于被赵光义强幸。与李煜先后去世。这就是小周后的宿命。

大小周后姐妹花。李煜一人独占俩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流传千古。万人传颂。尤其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实乃文艺青年装范儿必备佳句。

李煜的一生充满无奈。结局也是悲剧。但他也有过幸福生活。是和大周后度过的。

这样内外兼修的美女。正对李煜的胃口。所以李煜对大周后宠爱有加。两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即便是李煜继位为君。后宫佳丽无数时。大周后仍是李煜的心头肉。

然而。天妒红颜。尽管李煜对她呵护备至。大周后还是患病了。而且一度病重。

大周后有一个亲生妹妹小周后。姐姐生病。她十分关心。因此经常入宫探视大周后。这一来二去。事情就有了变化。

小周后的美貌不在大周后之下。而且更加年轻。富有活力。比起大周后的端庄大方。别有一番风味。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李煜竟对这位年轻美丽的小姨子起了非分之想。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李煜和小周后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

小周后的柔情似水让李煜欲罢不能。两人频繁幽会。风前月下。不胜旖旎。

李煜似乎忘却了大周后的病情。沉浸佳人的温柔乡中: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大周后虽然卧病在床。脑子缺不糊涂。她见妹妹频繁在宫中出现。频次明显不正常。后来再看李煜和小周后之间的眉目传情。刹那间。她明白了这一切。

自此以后。大周后愤懑不已。却又无处发泄。继而加剧了病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周后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不久后病逝。年仅29岁。

亡国入宋难保命。强幸周后成奇耻

李煜虽然贪图小周后的美貌。但对大周后绝对是真爱。

大周后去世。小周后一定程度成为大周后的替代品。尽管李煜也对小周后很宠爱。但总还是比不上跟大周后的伉俪之情。

南唐被灭后。李煜携小周后等亲属大臣被遣送北宋汴京。背井离乡。

然而。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李煜的好日子到头了。

赵光义对李煜的吟风弄月很不感冒。却对小周后很感兴趣。

想想自己的女人在别的男人身下婉转承欢。李煜痛苦万分。但他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忍着。

过了没几年。李煜死于汴京。死因不详。据说是中了奇毒无比的“牵机药”。死状极其悲惨。不久以后。小周后也追随李煜而去。年仅29岁。于姐姐大周后同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观点:

小周后和大周后虽然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妻子。但小周后是在大周后死后四年才入宫的。并非同时共侍一夫。而且小周后的结局也非常凄惨。实在没有必要抹黑小周后。

众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个才子。精通音律。擅长书画。诗词造诣也很高。他的《虞美人》传唱至今。很多人都能背得上来。

在李煜十八岁的时候。迎娶了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周娥皇。即后来的大周后。大周后比李煜大一岁。此时刚刚十九岁。而李煜还没当上南唐的皇帝。只是一名普通的皇子。

后来太子病逝。本来无意于皇位的李煜被立为太子。并于961年被迫在金陵继位。当上了南唐的皇帝。并立即封大周后为皇后。

李煜一向只醉心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哪懂得治国之道?此时天下局势动荡。南唐江山岌岌可危。但李煜依然同大周后一起歌舞宴乐。

大周后也是一名才女。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莫不妙绝。尤其是弹奏琵琶上造诣很高。当时在后宫之中。唯一能在精神上与李煜沟通交流的只有大周后一人而已。所以李煜非常宠爱大周后。两人天天黏在一起。

有一次。大周后同李煜月夜赏雪饮宴。酒至半酣时。大周后邀请李煜起舞助兴。李煜笑道:“要我起舞除非你能谱出新曲来。”大周后当即立即命人取来笔墨。“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一儿工夫就谱了一首新曲。李煜接过新曲一看。大声叫妙。立即让乐伎演奏。自己则随着乐声舞了起来。这首曲子也因此被称为《邀醉舞破》。

盛唐时有一支非常出名的曲子叫《霓裳羽衣曲》。后来失传了。宫中虽然找到了该曲的乐谱。可是却是却无法演奏出来。大周后亲自整理乐谱。一番增删调整之后。居然用琵琶弹奏了出来。赢得一片赞扬之声。为此。李煜专门让人在碧落宫内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月宫。让无数歌舞乐伎扮成仙女的样子。奏演《霓裳羽衣曲》。

可惜红颜薄命。964年。大周后病重。李煜非常伤心。朝夕相伴左右。衣不解带。药必亲尝。然而祸不单行。两人四岁的儿子李仲宣受到惊吓夭折。更让大周后感伤不已。当年十一月。大周后在瑶光殿病逝。年仅二十九岁。

大周后去世后。李煜非常悲痛。在葬礼上“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作了数千字的悼文。还自称鳏夫煜。看到儿子如此难过。李煜的母亲钟太后非常焦急。她知道大周后有一个小十四岁的妹妹。便想召小周后入宫。以解儿子的思念之苦。

可是。此时小周后只有十五岁。连衣服都撑不起来。只要暂时养在宫中。等年龄稍微大一点了再让李煜娶她。不料。一年之后。钟太后逝世。李煜按照规定要守孝三年。两人的婚事只好一拖再拖。

大周后去世四年之后。李煜于968年迎娶了小周后为妻。同样册封为皇后。

小周后在才情上不如大周后。但是长得比大周后更加漂亮。而且小周后是一个奢侈享受的人。她对权力丝毫不感兴趣。只是日日夜夜与李煜恩爱缠绵。

两人的生活非常奢靡。“天水碧”“帐中香”“内香筵”等典故。这些典故都是出自两人。

然而。李煜并不擅长治国。南唐虽然疆域不小于宋朝。兵力和国力更是不差。但管理混乱。根本不是宋朝的对手。975年十二月。北宋大军攻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

976年正月。李煜和小周后被送到京师。宋太祖赵匡胤对他还算不错。并没有怎么为难他。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

如果日子就这么下去。那么李煜和小周后还能得一个善终。可惜。当年年底。赵匡胤莫名其妙地死在了宫中。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的公国暂且不论。但他实在是一个很好色的皇帝。当他听说小周后的美貌之后。便动起了歪心思。经常强行召小周后入宫。并且一去就是好几天。

978年的一天。李煜登上阁楼。想起了故国南唐。忍不住填词一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就是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死后。悲哀不自胜。不久亦与世长辞。

在野史中。有过小周后气死姐姐的记载。大意为大周后生病后。小周后以探病之名常入宫中。李煜爱慕她的美貌。就暗中纳为姬妾。大周后发现后。非常愤恨。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

但此事的可能性不大。第一。大周后去世时。小周后年龄尚小。只有十五岁。况且大周后死后。李煜并未立即将小周后纳入后宫。而是足足等了四年之久。第二。自古以来。后宫女子得宠后。借机召自己的姐妹入宫并不少见。比如汉朝的赵飞燕与赵合德。唐朝的武则天做皇后时还把自己已经结婚的姐姐武顺召进了宫中。清朝康熙娶了四对姐妹花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后宫的实力。所以。就算小周后此时已经入宫。多半也是大周后的意思。并不会因为小周后吃醋。以至于气死。

综上所述。小周后并未与姐姐大周后抢夺李煜。不存在是不是小三的问题。她的结局也很悲惨。先是被赵光义强占。后来又失去了深爱的丈夫。最后郁郁而终。年仅二十八岁。

其他观点:

娥皇女英本是远古时候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两个同时嫁给了舜帝为妻。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世家周宗有两个女儿也叫娥皇女英。这两位周氏家门的娥皇女英也嫁给了同一个人——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与大周后——娥皇。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裹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是李煜描写娥皇儿女欢情的艳歌 《一斛珠》。娥皇姿态曼妙、风光旖旎。令人难忘的打情骂俏。通过“嚼”“唾”两个动作。让一个娇媚可爱的少女形象一下子悄生生地立在了眼前。这样风情万种的女孩子令人怦然心动。顿生怜爱呵护之情。

被历史上称为大周后的周娥皇。一次应诏入宫演奏琵琶。李璟(李煜之父)见她生得花容月貌。肤白如雪;眉弯如月。红唇似樱。细腰如柳。艳压群芳。而

弹起琵琶来纤指轻拢慢捻。技艺娴熟。曲声琮琮。如听清泉。似见飞花。使深谙音乐的中主李璟大为赞赏。把南唐宫中珍藏的国宝“烧槽琵琶”赏赐给了娥皇。

并与周娥皇的父亲定下了儿女姻缘。

就这样。在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国色天香、才貌双全的周娥皇一身凤冠霞帔。莲步款款走进了帝王之家与锦衣华服的六皇子李煜结为伉俪。

锦衣玉食的帝王之家。拥有的是数不尽的浪漫与温馨。日光倾城。二十四岁的李煜即位南唐国主君位。周娥皇被册封为皇后。“嬖之专房”。可谓荣极恩宠。

说实在的要是李煜做一个富家的公子哥风流倜傥、吟诗作对、逍遥自在还是可行的。但一国之君这样做。就是破家败国的昏庸君王了。注定要成为一个历史的悲剧人物。

李煜和周娥皇的宫中生活日日曼舞。夜夜笙歌 。而此时北方的后周已经换了天地。赵匡胤黄袍加身。厉兵秣马。正在做着统一全国的准备。

在雕栏玉彻的南唐后宫里。风流儒雅的君王。聪颖曼妙的妃子。夫妻俩陶醉在诗词音乐歌舞的艺术天堂里。他的笑颜美好。似阳光明朗。她的眼神温柔。似月光倾城。单纯的快乐就像是一张还没有写诗的红笺。

南唐原本就处于江南富庶之地。经过南唐开国之祖李昇实行不生战事、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开始繁荣起来。而到了中主、后主两朝。朝野上下开始弥漫奢华之风。

司马光《训俭示康》家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可惜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李煜看不到。要是司马光早生几十年。或许他的这番话能震聩李煜。让他知道他的这些败家行为要不得。

据《尧山堂外记》卷四十一记载。南唐后主的内宫从来都不点蜡烛。每到夜晚就会悬起一颗大宝珠。照的一室光亮如同白昼。不知道这夜明珠是何种宝物。难道是穿越去的电灯泡。

据说那些在南唐后宫服务多年的宫女。后来被北宋的王公大臣挑去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宫女。竟不习惯汴梁城那些王公大臣家里点蜡烛。说熏得眼睛疼。

这大周后既是一国之尊的皇后。又是颇有创意的“时尚达人”、“第一网红”。自然成为赚足人们眼球的“时尚风向标”。当周娥皇那“纤秾挺秀” “高髻临风”的身影在宫中飘然而过时。人们远远望去竟以为是仙女下凡。于是。不仅宫中女子都竞相效仿。也成为南唐少女们街头巷尾争相模仿的对象。

大周后香消玉殒

周娥皇在十年间。为李煜连生了三个儿子。大周后也真能生产。大周后天性慈爱。孩子们也个个乖巧俊雅。聪明伶俐。想想孩子的爹妈这么俊郎俏丽。孩子肯定错不了。

在三个孩子之间。娥皇最宠爱小儿子仲宣。这也符合一般父母的习惯。往往最小的儿子得到更多的父母宠爱。仲宣是她当皇后那年生的。此时年方四岁。初封宣城公。娥皇特别把他放在自己宫中亲自照顾。而不肯假手侍佣。

据《玉壶清话》记载。后主幼子仲宣少敏慧特异。眉目神采如画。他聪明听话。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孝经》和古杂文。还能辨识音律音奏。如此聪慧神童令人惊叹。

然而夫妻二人对幼子的疼爱却换来了一场悲剧。李煜二十八岁那年。二十九岁的周娥皇偶感风寒。因为害怕传染给才四岁多的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别院由保姆照管。

大周后卧病月余。丝毫不见好转。亲人们常到佛堂焚香跪拜。祈祷佛祖保佑大周后早日康复。聪明懂事的小仲宣想早日回到母亲身边。见众人这样。小仲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原来这样可以让母亲的病好起来呀。

有一天。小仲宣独自跑到香烟袅袅的佛堂里。见迎面香案上供奉着祭品。烛光摇曳。光影昏暗。小仲宣学着大人的样子煞有其事地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没想到的是。此刻有一只全身漆黑的大猫正蹲伏在神龛佛像前。两只眼睛看着案上的供品。仲宣起身突然看见黑猫。吓得大叫一声。那黑猫也受到惊吓。纵身一蹿。将供桌上的长明灯打翻在地。小仲宣突然遭到惊吓。两眼翻白。昏倒在地。

人们发现后急忙送医。结果救治无效。几天后魂归而去。

李煜惊闻爱子夭折。痛不欲生。更让李煜为难的是。这事还不能让大周后知道。否则定会要了爱妻的命。

然而。仲宣夭亡的消息还是让大周后知道了。回到题目。要说小周后气死姐姐的话。可能就在这个问题上。据说。小仲宣夭折的消息是她“无意”中透露给姐姐的。

爱子如命的大周后惊闻恶耗。昏死过去。她以为是自己的病害死了儿子。经过丧子之痛与疾病的折磨。大周后的病势骤然加重。

李煜在这段时间里。像是照顾父母般细心照料周娥皇。“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他时时守在娥皇的病床边。开始为娥皇病情祈祷;

玉树后庭前。 瑶草妆镜前。

去年花不老 。 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这首《后庭花破子》词里。娥皇被比作后庭中的玉树。比作梳妆台镜边的瑶草。去年的花今年依然开得鲜艳。今年的月亮和去年一样圆……

然而。娥皇的病情终于无可挽回了。弥留之际。李煜日夜守候在她身边。她临终握住丈夫的手深情说道:

婢子多幸。托质君门。窃冒华宠。

业已十年。世间女子之荣。莫过于此。

所痛惜者。黄泉路近。来日无多。

子殇身殁。无以报德。

然后。她叫人拿来当年赏赐的烧槽琵琶和自己日常佩戴的玉环。亲自放到后主李煜手里。殷殷说道:“我的一切。都是君之所赐。只有这琵琶。是公公的遗泽;这玉环。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都是我形影不离、最为珍爱的。现在我要走了。不能再陪伴你。就让它们代我陪伴你吧。”

说完这一切。她又奋力坐起来。亲笔写下遗嘱。请求死后薄葬。此后又静卧三天。然后又起身沐浴更衣、打扮整齐。又拿出一块玉含在嘴里。随后躺在床上。缓缓闭上眼睛。离开了人世。这一年。大周后才三十岁。这一天是964年十一月二日。

这临去世也太潇洒了。你当来世间一遭是来旅游的吗?不过看样子好像是真的来旅游的。世界风景再美。也不是属于自己的。

李煜与小周后——女英

大周后去世。到了次年正月初一才正式下葬。李煜亲自主持了追悼会。将大周后心爱的烧槽琵琶放进陵墓陪葬。并亲自写了祭文悼念亡妻。以他的才华用血泪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祭文《昭惠周后诔》。署名为“鳏夫煜”。鳏夫是指没有妻子或者丧妻的男人。

但李煜可是个闲不住的男人。当时可能有终生不再娶的决心。可是遇到一个不得不娶的女子的时候。这决心还能坚持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一个女子把李煜从悲痛中拯救回来。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大周后的妹妹女英。

因为这姊妹两个取的名字娥皇女英。就注定要延续上古大舜娶尧女的传奇。

娥皇生病期间。妹妹女英就被召来陪伴姐姐。女英比娥皇小14岁。李煜和娥皇结婚时。女英才5岁。随着经常入宫来探望姐姐姐夫。当时的小周后可是经常被姐夫抱在怀里玩耍。不但李煜喜欢。就连李煜的母亲圣尊太后也对她十分喜欢。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混沌未开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岁的袅娜少女。周女英生性活泼。美丽可爱。深得李煜母后钟氏的喜爱。时常派人接她到宫中小住。

初春。李煜来到花园。园中牡丹、芍药开得正艳。蜂蝶起舞。阳光普照。在这样的时空里。让李煜暂时忘记丧妻的烦忧。

几朵硕大的芍药十分娇艳。很像女孩子的脸庞。没错就是女孩子的脸。女英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花丛中。隐身花间。与花同美。不对!应该是比花还美。李煜发现这种俏丽青葱的脸顿时呆了。

二人四目相对。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彼此心有灵犀。情意相投。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晚。李煜辗转难眠。眼前晃来晃去全是那如花的面容和娇笑的神情。后主不由得灵感涌动。欣然提笔。一挥而就一首《更漏子》:

金钗雀。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穂。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夜来漏更残。

大姐尸骨未寒。姐夫小姨子打情骂俏。移情别恋。这世界有真正的爱吗?

李煜见女英吹笙。李煜写道:“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横欲流的从来不是“眼波”。而是“欲望”!

一日午后。李煜散步来到女英的住处。径直悄悄走进安闲静谧的画堂深闺。见女英正在午睡。美人如玉。暖香袅袅。人李煜感觉恍入天台仙境。女英长发散开。像翠云般散落在绣枕上……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

两个人。忘却了世间烦恼。抛开了人间伦理。终于走到了一起。

如果李煜能把这“色”心用在国家大事上。用在军事民政上。用在百姓疾苦上。用在励精图治上。何苦后来之苦呢!

大周后之死与小周后有没有关系呢?

回到题目。大周后到底是不是小周后“气”死的呢?

据陆游《南唐书》十六后记载:“初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后偶褰幔见之。惊曰:如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至死。面不向外。”

意思是说。女英进宫多日。直到姐姐病危时才去探望娥皇。娥皇看见妹妹站在床边。娥皇惊呼:“妹妹什么时候来宫里的?”天真的妹妹不会撒谎。以实相告:“来了几天了。”娥皇马上明白了。她翻身向里。不再看任何人。至死都没有转过身来看李煜一眼。

女人在这方面都是狡黠、聪明的。都有自己的“特异功能”。如果这时候女英再在姐姐伤口上“撒盐”。顺便告诉姐姐外甥仲宣夭折了。会有什么样的情况——杀人不见血啊!

夜晚时分。她让宫女取来她旧日整理的曲谱和最爱的烧槽琵琶。《恨来迟》《邀醉舞》《霓裳羽衣曲》一页一页翻去。泪水打湿了曲谱。这些都是在自己曾经最美丽的时刻所拥有的。如今镜子里的她。面色蜡黄。眼窝深陷。目光中全无往日神采。

良久。娥皇冷冷地吩咐身边的宫女:“将它们都烧了罢!”

这些曲谱曾经是她的心血所在。眼看着它们渐渐化作缕缕青烟。她闭上眼睛。让她心碎的是。那个闯入的人竟是她的亲妹妹。

其实。娥皇周后不知道。小周后与李煜之恋。其实是自己父亲周宗一手促成。他担心长女娥皇久病不愈。皇后之位就会旁落他人之手。更影响周氏家族利益。

因此。周宗亲手导演了一出姊妹同嫁。越俎代庖的宫廷剧。

唉!这样的宫廷故事其实在历代皇朝屡见不鲜。

在娥皇死后第二年。圣尊太后钟氏也死了。母亲的死在感情上沉重打击了李煜。

根据古代的礼仪。李煜必须是守制三年以表孝心。不能谈情说爱。甚至连夫妻同房也不允许。李煜必须在皇宫中度过三年带发修行的和尚生活。他与小周后自然不能马上成婚了。

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初五这天。女英嫁给了守孝三年期满的李煜。被立为皇后。史称“小周后”。这一年。她恰好十九岁。这和她姐姐当初嫁给李煜时是一样的年龄。

此时。北宋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八年了。正在厉兵秣马进行着统一全国的行动。可这时的李煜还在为了要更隆重体面的娶小周后而煞费苦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为了让小周后名正言顺地入主中宫。李煜命令掌管礼仪的大臣详细查阅历代帝王大婚沿革。草拟婚礼的程序。他要中书舍人徐铉后知制诰潘佑参加议定。这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

中书令徐铉认为国难当头。财政拮据。婚礼应当从简。娶小周后是续弦不是初娶。应当尽量从简。知制诰潘佑认为这是为国家立皇后。尽管是续弦。还是应该把仪式办得隆重一些。

在讨论婚礼上是否应该奏乐时。徐铉根据周公、孔子之礼。认为皇帝婚礼是国家大事。宜严肃庄重。不能像老百姓搞得吹吹打打。潘佑以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婚礼有音乐才有气氛。

徐铉又说古时结婚即使有音乐。也不能用钟鼓这些乐器。潘佑说《诗经》第一篇就说“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如何不能用?

在婚礼上是否应该男女交拜。两人意见也相反。徐铉认为要严格按照古书上所说程序夫妻交拜。潘佑却认为天子跟普通人不一样。只有别人拜他。哪能他拜别人。对皇后也是如此。

李煜毕竟宠爱小周后。生怕婚仪简单会委屈了她。因而不顾国家财力困乏而采纳了潘佑的意见。于是宫廷上上下下。全力以赴地为皇上婚仪作准备。

小周后在婚礼前几天被偷偷地送回扬州娘家。李煜在小周后将来所要居住的后宫进行了精心修饰。

李煜和小周后的婚礼事先昭告于世。妇孺皆知。大婚那天。金陵城里热闹非凡。李后主与小周后的风流韵事早已在民间流传。迎亲这天。天刚放亮。金陵大街就挤满了围观人群。屋顶上和街道两侧的大树上观看。几处年久失修的危房发生了坍塌。致使多人死伤。还出现了踩踏事件。这样的婚姻似乎也在预示着什么。

从此。小周后成为李煜心头的最爱。

李煜也不管南唐国势江河日下。日渐衰落。对国事失去了兴趣。而专心致志地沉浸于玩乐之中。对小周后更是百般宠溺。之前大周后的“专房之宠”在小周后这里得以延续。

然而现实并不是李煜想的那样。宫外的局势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963年。宋平荆南;965年。宋灭蜀;971年。宋灭南汉。就在李煜还在醉心于吟诗赏月、弹词弄曲的时候。赵宋的大军已经一步步逼近了。

964年。大周后去世。宋太祖派遣使者魏丕来吊丧。实际上是来探听虚实。情商高智商低的李煜邀请魏丕登楼赋诗。希望在诗词上压倒对方。[捂脸]也是服李煜了。这帝王当得水平。要在诗词歌赋上压倒别人。大有“驴不胜怒。蹄之”之势。

不料魏丕颇有文才 落笔成章。中有一句:“朝宗海浪拱星辰”。暗喻李煜以臣侍宋。以小事大;另有一句“莫教雷雨损基局”。告诫南唐后主要诚心诚意侍奉宋朝皇帝。以免国破家亡。

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六月。李煜派遣胞弟从善赴宋朝朝贡。进贡珍宝数倍于前。以满足大宋的胃口。讨好赵匡胤。

然而赵匡胤的雄心。其实这些宝物能够满足的。赵匡胤要的是你南唐的江山社稷。是帝王基业。是归于大宋版图。

此时的李煜才渐渐地明白要想长治久安。要想歌舞升平。不是靠诗词歌赋、美女佳人能留得住的。

赵匡胤扣留李煜的弟弟从善为人质。为了假借从善之手劝降李煜。又是封官。又是许愿。赵匡胤本是节俭之人。却赐从善以豪宅。并且花了大笔银子给李煜修缮了精美绝伦的礼贤宅。

而此时南唐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上书。劝谏李煜。潘佑看到国势日危。群臣却麻木不仁。无所作为。便给李煜连上七道奏疏。不见李煜有任何反应。便递上辞呈。表示挂冠归田。

李煜就免了他所有官职。却又不放他归田。命他留在京师。负责编修国史。潘佑十分恼怒。又把第八道奏疏呈上。奏疏中。潘佑以历史上有名的亡国昏君桀、纣来比喻李煜。

其实。这不是比喻。李煜就是桀、纣一流。只不过他没那么残忍。会做一些令人心动的靡靡之词。来引发后人男女爱情的泛滥。李煜是桀纣。大周后、小周后何尝不是妹喜、妲己呢!

随着潘佑、李平的自缢身亡。南唐已经是人心惶惶、岌岌可危了。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颍州团练使曹翰、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刘遇从江陵出水师沿江东下。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侍卫马军都虞候李汉琼等人挥师南进。拉开了歼灭南唐的战争。

经过一年的围困金陵已经油枯灯尽。李煜意欲蹈火自焚。被身边侍卫救下。面对兵临城下的宋军。李煜已没有主见。

此时围城的曹彬却没有下令攻城。反而声称因病卧床。闭门谢客。副帅潘美不解。原来曹彬担心众将不听招呼。城破之日屠城。他要众将盟誓。破城之日。决不妄杀一人。众将承诺。焚香盟誓后才下令攻城。

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攻入皇宫。

而此时在后花园中。李煜正在和小周后一起填《临江仙》一词。当听到内侍进奏城破后。李煜徒然掷笔。传谕召近臣齐聚澄心堂商议投降一事。

宋军破城后。因为曹彬谨遵宋太祖的命令。严令部下不得入宫骚扰内眷。并约束部下。退到辕门以外。列好队伍。等待南唐君臣出城纳降。

北宋开宝八年十一月底。李煜率领群臣开门出降。

离开金陵这天。江边岸上百姓送别的多达万人。船上女眷与岸上送别的百姓一齐痛哭失声。许多人呼喊他。小周后女英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泪水长流。

李煜和小周后住在礼贤宅。每日美酒为伴。可好景不长。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不明不白地离世。太宗赵光义继位。

小周后之死

小周后入宋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得随列入宫觐见。赵光义便让小周后等南唐“命妇”到宫中拜见后宫嫔妃。谁知道这一去就是好几天——赵光义乘机让小周后留宫陪寝。

小周后自然拒绝。赵光义当时不到四十。见到小周后色心顿起。如狼似虎地扑上去。小周后惊叫着逃跑。抵死不从。赵光义命四名宫女上前抓住小周后把衣服扒掉。强行按到床上……

最令人发指的是。赵光义居然还让宫中的画师将现场画下来。这就是在野史上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这赵光义是不是有“窥视癖”。

一乘轿子把面色冷漠、颜容憔悴的小周后抬回来时。内心的高贵已经被野蛮残暴摧残的荡然无存了。

李煜站在一边唯有沉默。内心却翻滚着羞愧、悲愤、耻辱……可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连命都会随时丢掉。还有什么办法。什么尊严呢?

赵光义也尝到了甜头。三番五次召小周后入宫侍寝。

迫于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夫君和自己能够平安度日。小周后不敢不从。这个可怜的江南女子。只能承受来自于失去尊严的委屈。每次从宫中回来。都要捶胸顿足。抱头痛哭。

此刻以诗词见长的李煜又要做诗了。不过这是亡国之诗: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初七。这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正值七夕。

小周后女英及其他所有入宋的嫔妃宫娥都凑在一起。为李煜祝寿。她们吹笙抚琴。歌舞助兴。真是一群没志气、少廉耻的亡国之徒。这个时候还能提起兴趣来。

李煜神情恍惚。喃喃地说:“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记得有一年生日。我们在移风殿里庆祝。布置得恍如仙境一般。那是‘锦洞天’ 。”

小周后轻轻叹息道:“昔日的繁华。谁能轻易忘记呢?”

正说着。嫔妃们围过来。轮流向李煜敬酒。李煜强颜欢笑。一一接受。

醉意袭来。他眼前浮现往日自己在金陵时的情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下要来纸笔。一挥而就。最出名的《虞美人》跃然纸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词与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如出一辙。可惜悔之晚矣。悟得太迟。

没想到这首《虞美人》。竟成了李煜的“绝命词”。李煜写完。感觉不错。就把它交给宫娥们演唱。自己也击节相和。

唱着唱着。每个人的眼睛上都了一层泪花——今夕何夕。如此断人肠!

这词、这事。当然逃不过宋太宗赵光义的耳目。赵光义心头不禁怒气横生。他召来赵廷美。把一壶毒酒让他赐给李煜。说是给李煜祝寿。

赵廷美爱好诗词文学。平素与李煜谈得来。并不知道内情。他当下提酒来到礼贤宅。两个人谈得很畅快。

赵廷美走后。李煜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酒。药性很强。度数够高。刚入肚。就五内俱焚。全身痉挛。

李煜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大限到了。几次在江南舍不得的生命。终于要画上句号。此刻。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当年“手提金缕鞋”的那个漂亮女子。

在痛苦中挣扎着的李煜眼泪汪汪。倒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就在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的夜里。那个可怜的一代词宗。经受精神折磨后悲惨死去。

生于七夕。终又魂归七夕。生命的轨迹从起点又回到终点。宛如一个人让人惊叹的圆。不过这个圆不圆满。本来不应该这样的。

小周后看到丈夫的惨死。悲恸欲绝。哀嚎不已。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离分。这一天。他刚好42岁。李煜死后。葬于北氓山。宋太宗辍朝三天。特追封他为吴王。赐太师称号。并令江南旧臣为后主作墓志铭。

徐铉在他的墓志铭中说:“赏人之善。常苦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

清冷的月光下。女英一遍又一遍地吹奏着凤箫。却只是教人添怨忆。更加断愁肠。

她痴痴念着夫君留下的这《虞美人》。她深叹。清眸泪流。曾经他走进了她年少时的青春梦中;而现在他的身影、如今他的笑容在尘世之中无处可觅。

她默无一言。面色凝重。手持三尺白绫。缓缓走向了深院角落里那株古老的槐树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本来不想给他们歌功颂德的。可还是不知不觉被带入了人性的情感之中。可毕竟李煜与小周后是人生的悲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3:22

    周后,南唐,宫中,后主,两人,金陵,自己的,入宫,姐姐,琵琶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3:22

    没想到大家都对小周后是如何气死姐姐大周后并上位的?她最终的结局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3:22

    始于和姐夫李煜偷情。终于被赵光义强幸。与李煜先后去世。这就是小周后的宿命。大小周后姐妹花。李煜一人独占俩李煜是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