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军的火炮那么难缴获?
原创

为什么日军的火炮那么难缴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942年1月8日。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追击作战中。滇军第58军所属鲁道源新编第10师。在影珠山包围了前来增援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之山崎大队(临时大队)。激战经夜。日酋山崎大尉眼见突围无望。即下令各中队和分队“自行处理”。这个临时大队的260多人除了一个军曹逃回去报信外。其他全部被格杀或者自杀。这是滇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辉煌战例。

(八路军缴获的炮队镜)

这也才是真正全歼“山崎大队”的战斗。说明一下。这个临时大队是旅团长池之上贤吉少将编组的一个突击队。下辖独立步兵第40大队第1中队全部(中队长山崎茂大尉以下约160余人)、第4中队一部(中队长大池龟雄中尉以下60余人)、大队炮小队(九二步兵炮中队1门)。另附通信班和卫生兵。结果就这一门步兵炮。最终也没有被缴获。因为鬼子自杀前毁坏了所有武器。

此为日军火炮很难缴获的第一个原因。如果中国军队吃败仗不用说了。当日军吃败仗的时候。确实有集体自杀同时毁坏武器的习惯。尤其是机枪和火炮等重武器。所以即便中国军队打赢了。打扫战场时也很难缴获完整的火炮。纵观整个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公布的战果中都没有缴获步兵炮的记录。原因就在于逃跑的日军可以携行。跑不掉的就自毁了。

(步兵炮曲射)

按照司令长官薛岳上报的战果明细。第九战区部队在战役中共缴获步骑枪1122支、轻机枪101挺、重机枪13挺、手枪9支、掷弹筒20具、山炮11门。其他军械物资就不详列了。已经可以解读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日寇战场遗尸“56944具”的数字肯定注水了。因为缴获的武器弹药还不够装备两个联队6000多鬼子的。就算有一定损毁。又怎么可能干掉50000多?

第二是确实缴获了日军的山炮。就算没有11门。几门也肯定是有的。因为山炮比较笨重。日军在撤退和逃跑时很难携行。在来不及自毁的情况下被中国军队缴获。是完全有可能的。第三是没有迫击炮和步兵炮的缴获记录。很清晰地印证了前述原因。至于掷弹筒。真心不能计入火炮的范畴。所谓“轻型迫击炮”的称谓只是并不专业的俗称而已。

那么日军身管火炮难以缴获的第二个原因。其实是“鬼子家也没有余粮啊”。换言之。日军步兵部队的编制火炮数量并不多。除了掷弹筒比较普及外。每个步兵大队才有一个“炮小队”。装备2门九二式步兵炮。所以该炮又被称为“大队炮”;每个步兵联队才有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四一式山炮。所以该炮也被称为“联队炮”。抗战早期。许多步兵大队甚至都还没有迫击炮小队的编制。

那么考虑到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在正面战场上全歼日军一个满编大队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全歼联队级日军的战役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日军绝望时毁坏武器的习惯。所以缴获火炮确实不容易:不能说没有缴获。就是数量太过可怜。比如同样也是大捷的上高会战。罗卓英所部公布的战果是:缴获步骑枪2204支、轻重机枪96挺、大炮18门、掷弹筒104个。

什么叫“大炮”啊?言语不详。估计是把山炮、步兵炮和迫击炮都算进去了。数量还是不多。那么日军的身管火炮主要集中在哪里呢?其一是师团属的炮兵联队。拥有24到36门的山炮、野炮或者榴炮。它一般部置在战场二线。作为战场压制火力使用。一旦战场形势不妙。早就连炮带车溜掉了。缴获它们的机率很小。

其二是独立重炮旅团、重炮联队等单位装备的大口径火炮。这更是战役压制火力。配属给师团甚至军级部队遂行作战任务。部置在战场的二线或者三线。因为榴弹炮的射程很远。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都是它。那么这样的炮兵部队既距离战场较远。又有重兵保护和较强的机动能力。即便是日军撤退时。也很难追上去缴获它。

日军作战部队配属的山炮大队、独立迫击炮大队或中队。基本也是这个路子。它们只是战场支援火力。执行作战任务期间服从部队长的指挥。但是又有较强的独立性。一旦日军露出败相。也是优先可以逃跑的。炮兵才是日军内部俗称的“蝗军之花”。对于并不太富裕的小日本来说。重炮和身管火炮都当宝贝一样保护着。想虎口夺食自然不易。

还必须考虑战场制空权的问题。在1943年底之前。日军无论在战场上获胜还是失败。都始终掌握着制空权。当中国军队实施追击作战时。会遭到日军飞行战队的拼命扫射轰炸。也就极大掩护了炮兵部队的逃跑。尤其是重炮部队。更会得到日本陆航的特殊照顾。相反。重庆政府的军队在战败时。由于缺乏机动力和日机的狂轰滥炸。火炮损失和被掳就比较多了。

正面抗日战场如此。那么敌后抗日战场就更困难了。这也是一些军事爱好者出现错觉的主要原因。由于八路军装备低劣弹药奇缺。在华北很少实施大规模野战。歼灭日军大队级以上建制的机会很少。对于身管火炮的缴获当然也更少。比如1939年8月的梁山战斗。八路军115师基本消灭了日军长田大队。这个大队配属了两门意大利产的野炮。战后都被八路军缴获。

主要是这个长田敏江大队长身份比较特殊。是什么皇族旁系。所以野战炮属于特别加强。不然日军警备师团的大队级编制里。根本没有装备什么山炮或者野炮。这样的战例不多。笔者一直认为。《亮剑》里面李云龙攻击平安格勒的那两门“意大利炮”。就是借鉴了这个战例。因为华北日军几乎没有“重装备师团”。三流师团和独混旅团的炮兵比例不高。

(日军的重迫击炮)

造成错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缴获的少量火炮生存率极低。日本人把火炮当作宝贝。一旦被缴获就会立即出动重兵进行扫荡试图夺回。八路军没有汽车缺少军马。转移身管火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只能就地埋藏或者分解隐蔽。再加上天上有日军的飞机助战。敌后游击作战的八路军如果携行较大口径的火炮行动。那是不可想像的。

在打击日寇大队级以下部队的战斗中。其实八路军也是缴获了一些九二式步兵炮的。可惜缴获的炮弹数量太少。而八路军又无法自产。炮弹打光了火炮就成为了摆设。再加上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日军的追击和捕捉。所以这些步兵炮大多辗转运回了后方。延安炮校的步兵炮都是这么来的。只作训练之用。

(延安炮校的步兵炮)

大家都知道1943年王近山消灭日军战地观察团的韩略村战斗。王近山当时的职务是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他当时的任务。就是率领一个主力团回防陕甘宁河防。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押送和掩护129师各部队缴获的几门步兵炮去延安。因为这些炮都没了炮弹。那就成为了部队在机动时的累赘。所以才送往后方。结果王将军的行军路上捕捉到了战机。一战轰动华北。

日本人有时候颇具二杆子精神。1944年3月新四军曾经缴获了日军南浦旅团的一门九二式步兵炮。按照日军内部的规定。如果丢失重武器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所以当事中队长挨了一顿大耳刮子。同时南浦旅团立即纠集4000多名日伪军。重新扑向抗日根据地企图夺回这门炮。可见日军对火炮那简直像狗看骨头一样上心。

旅长王必成将军果断将火炮转移。日军最终也没有搜寻到这门炮。只好无耻地写信给新四军:你们只有三发炮弹。打光了就没了。到时候这门步兵炮就没什么用了。不如拿来和我们换机枪和子弹。如果有其他要求也可以提出来。看吧。第一层意思。我军缴获的火炮确实炮弹太少。第二层意思。日本鬼子是真当回事。因为用步兵炮打碉堡实在太轻松了。

新四军的回复是:你们有本事就来拿!

其他观点: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很难缴获日军的火炮。原因有这么几点:

日军意识到不能让中国军队缴获火炮。

日军在抗战前就知道中国军队极其缺乏重武器。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日军在沦陷区修建的大量炮楼就是仗着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几门火炮。

如果日军的火炮经常被缴获。这些根本挡不住炮击的炮楼就没用了。

日军在作战时非常注意保护其炮兵部队的安全。如果炮兵遭到攻击。必定努力保护。

日军如果发现自己的大炮被中国军队缴获。要么派重兵去抢。甚至还有提出用枪支弹药换回的例子。

中国军队在侦察日军大炮方面方面比较困难。

战争片给观众的印象通常是:上一个镜头里是日军第一线的步兵。下一个镜头就是日军炮兵了。

实际上这多半是不可能的。日军就算是步兵炮。山炮之类的。最大射程怎么也有几公里。怎么会部署在这么靠前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方圆几公里乃至更远的距离。没有侦察机。没有反炮兵雷达。怎么找?

靠侦察小队冲过去找?

当时日军的火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比中国军队强的。怎么冲?

靠潜伏的地下党。靠在敌后活动的武工队、游击队和民兵?

他们可能真的能找到。不过情报怎么发过来?

当时团一级都不见得有电台。基本靠人跑过来送情报。那么基本和侦察小队冲过去侦察的难度差不多。

就算派人去搜寻日军的炮兵部队。偌大的搜索距离。恐怕只能通过听炮声推测大致方位。然后

夺取和拖回大炮困难

如果有机会缴获日军的大炮。多半要重创乃至围歼日军大队以及以上的部队。

但是从抗战史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战役以防御为主。多半以挡住日军进攻而结束。

八路军新四军以小规模作战为主。手段是积小胜为大胜。很少以日军大部队为作战目标。

如此以来。恐怕很难能遭遇日军炮兵部队。

而且。中国军队别说缺乏汽车。连马匹都不多。就算缴获日军大炮。是否能赶在日军反击之前将大炮顺利拖回?这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日军的火炮数量越来越少

随着抗战的进行以及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战屡败。日军的重武器数量也在下降。甚至组建了没有炮兵的步兵旅团和警备大队之类的。这些日军编制内就没有火炮。

就算将这些部队歼灭。也无法缴获火炮。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的条件是艰苦的。许多现在不值一提的客观因素对于当年的抗日军民是很大困难。连缴获日军的火炮都要费劲心机。

更不用说。就算缴获日军火炮之后。修理和炮弹供应都是很大的困难。

关注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其他观点:

按照日本军律。部队若丢失重武器。指挥官应受严惩。

粟裕率领新四军1师在苏中抗日期间。曾缴获第12旅团长南部襄吉所部一门步兵炮。哪料这门炮成了南部的心病。为了要回这门炮。南部的无厘头行为让粟裕大将都笑掉了下巴。知道了南部的软肋。粟裕正好“趁你病。要你命”。用这门炮作诱饵。耍得南部团团转。

1942年6月。新四军1师7团(号称老虎团)团长严昌荣率部与日军警备队对峙。在日军修路期间不断派小分队袭扰。搞得日军警备队不胜其烦。

6月3日。警备队拉了一批民夫修路。除200多名日伪军跟出据点外。步兵炮和掷弹筒也被抬了出来。就是要对付新四军的“骚扰”。

新四军小分队如期而至。警备队火冒三丈。率部猛追。一直追到一个叫斜桥(海安市斜桥)的地方。谁知道正中严昌荣团长之计:既来之。则安之。今天严某人给正好你们包饺子!

新四军在埋伏圈内一通围猎。歼灭70多个日军和130多个日伪军。缴获一堆三八大盖。2具88式掷弹筒。最重要的是还有1门步兵炮。

按照日军规定。撤退时有两个不能丢。一是士兵的尸体。二是重武器。南部这下不但丢了几十具尸体。还丢了步兵炮。真是祸不单行。担心受军部惩处。他只好腆着脸给严团长写信。要求新四军归还尸体。

尸体好说。反正臭烘烘的也没人稀罕。但接下来的要求就过分了。那就是把那门步兵炮也一道归还。还表态如归还步兵炮:“而后贵我两军和睦共处。”

严昌荣把信拿给粟裕一看。连一向严肃的粟师长都乐得哈哈大笑。

要炮可以。你得上门来取啊。严昌荣于是拉着大炮四处跑。转得南部晕头转向。

为了夺回大炮。南部已经完全丢掉了武士的颜面。眼见乞求不成。气得吱哇乱叫。后来被耍得没了耐心。干脆调集400多个日军和1个团的伪军。直接到新四军去抢。所到之处。还厚着脸皮在墙上刷标语:“新四军还我炮来。两具掷弹筒不要了”。[大笑]

严昌荣则跟鬼子打起“蘑菇战”。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把南部绕得头晕眼花。

注:严昌荣是粟裕将军在新四军期间非常倚重的骁将。他所在的1师7团号称老虎团。是名副其实的尖刀团。

严昌荣团长有勇有谋。战绩彪炳。可惜在1943年9月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牺牲时年仅30岁。

为纪念这位英雄团长。1943年兴化县抗日政府将其牺牲地唐子镇改名昌荣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30

    日军,火炮,步兵,大队,山炮,炮兵,掷弹筒,部队,大炮,中国军队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3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日军的火炮那么难缴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30

    1942年1月8日。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追击作战中。滇军第58军所属鲁道源新编第10师。在影珠山包围了前来增援的日军独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