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很少出现清朝名臣于成龙?
原创

为什么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很少出现清朝名臣于成龙?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清朝康熙时期有两个于成龙。一个是两江总督于成龙。另一个则是河道总督于成龙。两个于成龙相差二十多岁。其实在《康熙大帝》原著小说中。两个于成龙都提到了。

在原著的第三卷——玉宇呈祥的第一章:河堤决洪涛逞淫威。百姓苦县令树刚风。

开篇就提到了两个于成龙。只不过历史上这两个没什么关系的于成龙。被二月河塑造成了堂兄弟的关系。

(小说原文)

至于说《康熙王朝》电视剧里面没有出现于成龙。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电视剧的主线是围绕康熙一生的功绩展开的。(也就是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噶尔丹→平明珠索额图党争。这条主线)

在这条主线中。除了明珠、索额图、魏东亭等人物是全局参与外。其余的很多角色都是打酱油的存在。电视剧不像小说。可以用大段的文字描述介绍剧情、介绍人物。电视剧的内容需要精简。这就要求必须删减不必要的剧情对主要人物的剧情影响。

《康熙王朝》电视剧。主要是展现康熙的功绩和权斗。大小于成龙在这些历史事件中存在感不强。没有交集。所以。这两个角色存在的意义不大。

而且。于成龙在历史上被称为“循吏”。也就是所谓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清官。《康熙王朝》毕竟讲的是权力斗争的电视剧。像于成龙这种不参与权力争斗。一心一意为民请命的清官。放在电视剧里。会显得很突兀。有刻意添加的感觉。

我记得电视剧中有一集。康熙刚刚重奖了一个清官。但后来得知。那个所谓的清官只是一个很会伪装自己的人罢了。其实暗地里是个大贪官。

康熙说。这个姓周的还是清官典范。他毕竟是自己亲封的。天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能朝令夕改。但是放着这个大贪官不杀。自己心里就憋不住。于是让魏东亭和图海偷偷的把贪官给杀了。这样一来。皇帝的面子保住了。贪官也杀了。

我说的这个片段。其实就是《康熙王朝》这部剧的剧情基调。贪官必须有。因为康熙的英明要用惩治贪官来反衬。清官可以有。但是像于成龙这种大清官就没必要了。反衬不出康熙的英明神武。只能委屈一下于成龙了……

电视剧有删减的角色。自然就有增加的角色。比如说郑经。就是凭空加戏的角色。在原著里面郑经的戏份很少。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到了电视剧中。大幅度加戏。

为了凸显康熙的伟大。郑经的猥琐。居然连“这台湾岛。我宁可送给荷兰红毛鬼。也不给康熙大辫子!”的台词都能想的出来……

每次看《康熙王朝》时。我都再想。导演和编剧是否用力过猛了?太想突出某个人。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他观点:

康熙朝时期。有两位名为于成龙的官员。并且在康熙一朝。乃至后世都享有盛誉。

康熙在位时期。有两位名叫于成龙的官员。

第一位于成龙。就是电视剧《于成龙》的主人公。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也就是官场俗称的“于青菜”。因为年龄较大也被称之为“大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45岁的年龄正式进入仕途。出任广西罗城知县。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之职。官至两江总督。最后死于两江总督任上。其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成为康熙树立的官员标杆而广为推广。

第二位于成龙(1638年-1700年)。也是康熙朝的名臣。官至直隶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河道总督。因年龄较小。也被称为“小于成龙”。

《清史稿》有这样的记载:

“国朝有清忠强直经济名臣曰两于公。皆讳成龙”

足可见康熙皇帝对于这两位姓名同为于成龙的能员干吏的赏识与器重。

尽管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没有出现两位于成龙的身影。但是他们一些事迹则出现在了电视剧中。只是被“张冠李戴”了而已。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收复台湾”的系列剧情里。李光地带着一群孩子拦下了南下探亲的容妃和蓝齐儿格格的轿子。还上了一封“万言书”。替圈界禁海的百姓说话。而此时此刻的李光地。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是时任福建按察使的大于成龙。由于福建之前官吏急于冒功领赏。在“圈界禁海”出现了许多冤假错案。于成龙顶住当时福建官场的压力。力求当时驻防福建的康亲王杰书重新审理“通海案”。使得许多被冤枉的百姓得以平反。于成龙也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而电视剧中李光地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张冠李戴”。李光地在拿到新任官员的名单时。发现这些人不是明珠、索额图的党羽。就是太子和大阿哥推荐的人。气愤之下的李光地将此事上奏康熙皇帝。结果遭到的是明珠和索额图的反扑。而在历史上。做这件事情并不是李光地。而是小于成龙。正是于成龙向康熙控诉。当时的官都被掌权的明珠及其党羽余国柱“卖光了”。这才引发了康熙皇帝清算明珠集团的行动。

所以。《康熙王朝》中没有出现两位于成龙。但是他们的事迹还是有所介绍的。只是大部分都被李光地“冒领”了。张冠李戴了。

这样的安排归根结底还是《康熙王朝》剧情发展的需要。

《康熙王朝》是以介绍康熙皇帝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噶尔丹为剧情主线展开描述的。再加上索额图和明珠的党政。以及太子和大阿哥之间的皇位之争。都成了整部剧的基本剧情。

两位于成龙基本都是在地方任职。其具体的事迹也与剧情相距较远。再加上剧中的人物已经很多了。再加上他们两个就太累赘了。就连康熙晚年那么精彩的“九子夺嫡”都没有描述。还有像佟国维、马齐这样的重臣也没有出现其中。所以就没有必要关注两位于成龙出场与否了。

其他观点: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只是电视剧出于艺术需要。必须省去于成龙而突出魏东亭。所以就只好把于成龙的故事嫁接到魏东亭的身上。而魏东亭的另一个原型。正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也没有在电视剧里得到体现。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35

    康熙,王朝,电视剧,清官,两位,成龙,剧情,贪官,总督,福建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3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很少出现清朝名臣于成龙?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9:35

    清朝康熙时期有两个于成龙。一个是两江总督于成龙。另一个则是河道总督于成龙。两个于成龙相差二十多岁。其实在《康熙大帝》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