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中庸》思想是否矛盾?你怎么看?
原创

《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中庸》思想是否矛盾?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许多人在解释“格物致知”时都只是片面从字意上理解是探究事物的道理以得到知识。未免矮化了圣人的智慧。

格物致知语岀大学。大学是治国理政的经世之学。仅仅只是“得到事物的道理”就能治国?自然不行。那究竟圣人要我们知道什么道理才能治国?

如此理解就能与老子所提倡的无爲。孔子所説的伦常。以及中华文化主轴“易”和圣人主张的“中庸”不谋而合。

和是各保有阴阳的不同。和是制约阴阳被合化。和是阴阳共好。

先有了中的平衡。接著就要“剪裁、取舍”。庚金就是剪刀。用庸的取舍保持中的持续平衡。就是中庸之意。

所以。以格物作修持自身悟阴阳的方法。以中庸作经世治国用阴阳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

其他观点:

格物致知。就是说再和外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致内心的光明过程。这是从德性之知上来说的。而非知识技能也非闻见之知。中庸里边的率性之为道。性也就是明德。率性就是顺道而行。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

其他观点:

格物致知。才能不偏不倚的中庸。

现时代的唯物辩证法对“认识”的描述。有“客观”一说。对认识的不清晰。会导致混乱。世界的“混沌”。由此。就不会有真假、是非善恶。

不论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道理”、“规律”。比如人世间的恩怨纠葛和争斗。还有和平相处。也有着可总结的“脉络”。这些。都不是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教育。已经是人人都有普遍一致性的共识。人人为之争取的基础权利。人对事和物的认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辨别能力。

现时代。独立自主开放包容。是时代对人的要求。其中。能独立本身就包含有辩识的能力培养。辩识的“客观”。用现代人的话。就是“实事求是”。由此。才能有“公平”。一致。达到“和”的基础。否则。偏向不公正。就会有分歧。起冲突。

现代国人应该为古人骄傲。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仍旧能够有作用。当然。历史是历史。时代对人的要求。一代有一代的不同。继承更需要发展。丰富。

供参考。加关注多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21:17

    格物致知,中庸,阴阳,道理,圣人,都有,客观,基础,现时,对人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21:17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与《中庸》思想是否矛盾?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21:17

    许多人在解释“格物致知”时都只是片面从字意上理解是探究事物的道理以得到知识。未免矮化了圣人的智慧。格物致知语岀大学。大